胶东民间工艺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方式探讨

2019-02-12 03:12田鑫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8期
关键词:民艺民间工艺胶东

田鑫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引言

民间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文化艺术领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齐鲁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胶东民间工艺以其丰富多彩、淳朴大气的艺术个性,充分体现出胶东人民的豪情与秀中,同样胶东人民对于这方水土哺育下的“生活艺术”也融入了特殊的情感和期许。因此,现今谈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当回归大众,以一种“共享、共赢、共创”的观念,集合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使传统的文化艺术精华得以延续和发展。

一、胶东民间工艺资源的网络平台的建设目的

胶东民间工艺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意在深入地域特色文化建设,保护、展现与传承胶东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探讨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平台这种现代的大众化传播方式,搭建联系各方优势的桥梁,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使更为丰富的民艺资源被记录、留存、分享、传播、交流、体验与创造。通过网络平台的高效、便捷、共享、交融和互动等优势,多方汇集资源、搭建互通平台,宣传推广民艺,利用素材创新,繁荣地区文化。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的优势,使胶东地区的民间工艺资源得到系统的整理和多方位的展现;使民间工艺不再仅限于政府的文化性保护,或是民间艺人、研究学者和爱好者们小范围内的学术研究和“囊中珍品”,而是真正回归民间,让广大群众系统、真实地了解、喜欢、评价、传承和发展胶东民间工艺;通过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结合现代民族化、本土化的设计需求,以影像资源共享和创作设计交流的方式,使现代设计和民间工艺能够更好地融合和创新,促进胶东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方式及内容构想

胶东民间工艺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胶东民间工艺的数字资源库

全面地搜集、整理胶东民间的工艺的特色形象,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整理和影像加工处理,分区分项分级地进行信息梳理,规整视觉影像展示形式,运用计算机运算及存储等技术对特定的民间工艺形象和信息进行数字化转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完整介绍胶东民间工艺的特色,保存宝贵的图文和影像资料,建立胶东民间工艺的数字资源库,保护和留存珍贵的民间艺术资源。胶东民间工艺资源丰富,但却分散在各个地区,有些传统工艺方式和艺术形象由于文化冲击、传承不足或缺乏实用价值而即将消失,如何高效有序地对这些真实资料进行挖掘、搜集,为网络平台开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档案,对于大量资料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实地考察采集信息及邀请民间艺人参与

网络共享平台搭建方通过长期实地考察、搜集整理为主要途径,运用摄影、摄像、录音、扫描等技术手段获取与胶东民间工艺相关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进行专业性整理、分析、制作,逐步建立影像数据资源库;通过走访民间艺人及民艺传承人,了解其创作现状、民艺思想及作品特色,邀请其加入共享平台,展示作品并推广民间美术、工艺技艺,探讨民艺保护、传承与发展相关问题。

2.政府文化部门及下设的文化艺术机构的资源共享

沟通政府相关部门或下设的文化艺术组织机构及院校,建立合作共赢关系,获取相关的共享资源,形成网络链接及资源互通,有利于官方和专业类信息的汇总与交流,并可形成胶东民间工艺文化保护官方性的历史信息积累和数据留存。

3.建立个人民艺资源的网络分享机制

利用网络平台的大众化、开放互动性的优势,充分发动、联系和集整现有分散的小型民艺团体及民艺爱好者广泛参与到资源平台的共建中,建立合理的网络分享鼓励机制,个人可利用各种新媒体的快捷传播方式及时分享资源,传递民艺信息,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评价。网络平台上一些面临消失的民间老工艺有可能通过个人的网络呼吁和“扩散效应”形成圈内或更大范围的认知力和保护意识,从而挖掘、保护或记录下关于即将失去的那份珍贵记忆。网络平台的开放和便捷性,可调动大范围的个体能动,汇点成面收集资源。

(二)网络平台建设内容的框架构想

网络平台的建设首要目的就是借助网络互通的便利优势快速集合资源信息并形成共享和交流。因此对于其内容框架大致可分为三个版块来构想:共享版块、共赢版块、共创版块。

1.共享版块——多方资源的汇集、交流和探讨的空间

民间工艺资源的网络平台数字资源库既要对民艺资源进行长期的储备和整理,也要对繁杂的信息形成专业性梳理与筛选分享。共享版块的设置内容都是为了形成公共性的网络开放空间,利于用户在空间内查找、搜集信息资源,并将自己的资源上传分享、交流,为学习和研究民间工艺的专家及爱好者提供可查阅、欣赏和研讨的图文材料。如:平台会根据新用户在注册流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间工艺种类或话题,默认帮用户关注该领域相关的数字资源库内容及网友分享标签内容;平台可定期发布胶东民间工艺专刊,联合民艺部门或组织推出民间工艺类专题讨论、民艺访谈等活动方式进行全民互动推广;用户可将自己实地采集或经其他途径获取的民间工艺资源收藏至自己的用户空间,并依据平台设定的分享鼓励机制设定相应的分享级别和获取方式,这样平台内用户可相互分享和收藏,并进行交流讨论和评价;平台可定期挑选用户分享的精华内容进行有偿收集,整理后积累至数字资源库中。通过搭建网络共享平台使民间工艺资源的积累和传播更加灵活、便利和广泛。

2.共赢版块——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民间工艺资源网络平台为与民间工艺有关的各方搭建展示、交流、互通的平台。政府可通过平台进行民艺文化推广;各民艺组织和院校可开展民艺研讨和交流;企业产业方可与民间工艺组织和民间艺人对接开发文化项目或创意产品,网络平台为民间手工艺者与现代设计师牵线搭桥,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需求的项目间对接、磨合与创造,让老工艺在新时代产生新的审美和实用价值;平台还可通过推介民间艺人、民艺学者及组织,打造民间工艺品个人网络收藏馆等方式掀起民艺“网红”热潮;网友们还可以交流和展示优秀的民间美术创作作品及民间美术元素的现代设计应用案例等。整合优势资源,使供需双方能够顺畅地对接,使各方都能从中获益,实现共赢。

3.共创版块——创新带动发展,使传统焕发生机

民间工艺之美在于它的实用与多彩,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来源于生活的本真,这一点对现代的艺术创作与设计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发展其形式,才会让传统保留并长久延续。资源网络平台建设的另一重点就是要促进新时代下的民间工艺与现代创作设计间的交流,一是将部分典型的民间工艺资源整编为适合创作设计的影像素材,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适合现代生活的新形象、新工艺、新产品;二是将关于民间美术及工艺的新创意、新思路、新方法、新表达、新设计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共同的鉴赏、评论,理顺出更为适合民间工艺发展的方向和思路。鼓励民间美术及工艺的开发与创新,及时上传和交流优秀的创作、设计作品及项目案例,以此增强民艺爱好者、年轻设计力量的创作热情,形成良好的传承与创新氛围,使传统民间工艺在现代焕发新的生机,造就新的原创力量与独特匠心。

三、胶东民间工艺网络平台的发展设想

民间工艺的传承在于如何延续,如何利用,如何与现代文化观念及现代艺术设计相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生命力。所以利用网络的广泛传播和全媒体的多方位推广,贴近大众,资源共享,整合分散的民间工艺资源,并形成规范、合理的平台运行模式,以期形成民间工艺传承和创新的可探索之路。运用公共网络大众化的交流平台,通过专业性的研究整合和技术建设,在民间工艺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可多方获得资源反馈和有益交流,从贴近大众的实际出发,寻求符合新时期发展趋势的传承方法。

胶东民间工艺资源的网络平台的有效开发,将打破阶层、地域和时代的局限,让更多人了解胶东的人文特色和民艺之美;为民间艺术家和现代设计师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方法;让胶东民间工艺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代代传承、不断创新、注入生机,在数码网络交流方式畅行的今天,资源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有效利用将为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更大的促动。

猜你喜欢
民艺民间工艺胶东
胶东面塑——花饽饽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工艺的传承分析及阐述
立足发展民间工艺的大师工作室运转模式研究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民艺是什么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