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脉宽1 064 nm Nd: YAG激光治疗溃疡型血管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9-02-12 05:38周国瑜沈玲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清创激光治疗换药

徐 青, 周国瑜, 彭 昊, 沈玲悦, 杨 霞, 刘 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激光美容中心, 上海, 200011)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颌面部[1]。溃疡型血管瘤表面易缺血而坏死,若诊治不及时,可造成严重的外观和功能障碍。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本研究探讨长脉宽1 064 nm Nd: YAG激光治疗溃疡型血管瘤的术后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本科就诊的婴幼儿浅表溃疡型血管瘤28例,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135.4 d; 病灶分布于唇部13例,会阴部4例,鼻部3例,腮腺区3例,肩部2例,前胸2例,肛周1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评估溃疡创面,若表面存在坏死、糜烂、假膜、痂皮等组织,需清创换药。局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去除表面湿敷后脱落的污秽坏死组织,并拭干组织表面,使用LED红光治疗仪(波长660 nm,功率10 W)对局部溃疡区域进行照射,距离20 cm, 照射时间15 min。照射结束后,组织表面涂布生长因子凝胶,并嘱家属保持局部干燥,及时拭干渗出液。每天进行1次清创换药,直至表面有新的上皮组织生成。

待上皮表面完全愈合后,评估血管瘤病灶,若瘤体软化,出现血管消退边缘,则停止治疗; 若仍存在丘疹样瘤体,则使用长脉宽1 064 nm Nd: YAG激光(Gentle YAG, Candela, USA)进行治疗,能量密度为160~220 J/cm2, 脉宽30~40 ms, 光斑直径3 mm, 并带有动态冷却系统,治疗终点为表面微微发白。激光治疗结束后,创面薄涂一层生长因子凝胶,嘱患者家属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纱布、衣物包裹,减少局部环境的湿润度。涂布生长因子3次/d, 直至表面出现新生痂皮覆盖。治疗后1个月复诊,若血管瘤仍有明显的红色丘疹样病灶残留,继续使用长脉宽1 064 nm Nd: YAG激光治疗,直至血管瘤瘤体软化并停止生长,出现消退表现则停止治疗,进行随访。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 血管瘤患儿皆为新生儿,当看到患儿身上的血管瘤病灶,患儿家属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情绪[2]。医护人员应耐心、详细地解释病情的发生发展,并为其展示复诊患儿的血管瘤病灶变化,缓解其紧张情绪,并帮助家属了解激光治疗的过程、目的和效果。溃疡型血管瘤患儿在激光治疗前需对血管瘤病灶部位进行生理盐水湿敷,去除溃疡表面的坏死组织和痂皮,并使用红光LED治疗仪照射病灶区域15 min, 1次/d。有研究[3]报道红光LED可激活组织内线粒体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加速表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提高糖原、蛋白质合成水平,促进细胞增殖和创面愈合[4]。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红光LED治疗仪的使用可大大加快血管瘤溃疡的愈合速度,在溃疡型血管瘤的治疗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3.2 激光术中护理: 激光治疗时,为避免激光光束直接照射患儿眼球,应给予防护眼罩佩戴[5], 并取下反光饰物,治疗室中不可摆放反光物件。由于长脉宽1 064 nm Nd: YAG激光治疗血管瘤时能量较大,患儿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治疗时需稳住治疗部位,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方便医生操作,避免激光误伤非治疗区域。

1.3.3 术后护理: 由于长脉宽1 064 nm Nd: YAG激光穿透深[6], 即使配有动态冷却装置,若术后护理不当,也有可能造成局部病灶周围的损伤。激光治疗后应嘱患者家属保持患儿术区干燥,着宽松衣物,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局部涂布,嘱结痂应待其自然脱落,避免患儿用手搔抓。若创面出现水疱,嘱家属勿慌张,可任其自行吸收,若水疱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其中的渗出液体,促其加速愈合。一般1~2周后创面基本愈合。

1.4 疗效评价

病灶消除评价主要为临床视诊、触诊,观察血管瘤病灶的血管消退程度及其质地的软化程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数码照相和B超检查判断其消退程度。另外,评价的同时观察皮肤有无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皮肤有无疤痕产生等并发症发生。

2 结 果

28例患儿中,通过清创换药,血管瘤表面溃疡皆愈合,其中21例换药次数小于5次,7例在6~8次清创、换药后创面出现新生上皮,初步愈合。2例在清创、换药完成后瘤体软化进入消退期,26例继续进行长脉宽1 064 nm Nd: YAG激光治疗。所有患儿病灶均在治疗后停止生长,进入消退期。其中2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溃疡后疤痕形成。13例唇部病灶患儿平均清创、换药次数3.3次,平均激光治疗次数2.2次; 4例会阴部病灶患儿平均清创、换药次数4.7次,平均激光治疗次数1.5次; 3例鼻部病灶患儿平均清创、换药次数4.0次,平均激光治疗次数3.7次; 3例腮腺区病灶患儿平均清创、换药次数3.3次,平均激光治疗次数3.0次; 2例肩部病灶患儿平均清创、换药次数4.5次,平均激光治疗次数2.5次; 2例前胸病灶患儿平均清创、换药次数2.5次,平均激光治疗次数1.0次; 1例肛周病灶患儿平均清创、换药次数6.0次,平均激光治疗次数3.0次。

3 讨 论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可达10%, 其中头颈部为其好发部位[7]。血管瘤一般在出生后数天内发生,在新生儿期可快速增生,1年后开始逐渐进入消退期[8]。若诊断及治疗不及时,任其快速增殖,部分血管瘤瘤体表面可出现溃疡,局部组织缺血、溃烂、坏死,形成疤痕、组织缺损等不良并发症,溃疡型血管瘤的发生率高达15%[9]。若血管瘤发生部位累及重要解剖结构,更会导致听力障碍、视力障碍、骨畸形等,造成严重的外观和功能障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

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近年来,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治疗血管瘤上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目前,主要使用的激光有长脉宽1 064 nm Nd: YAG激光[10]、脉冲染料激光[11]、Krypton激光和氩激光等。长脉宽1 064 nm Nd: YAG激光有足够的穿透深度,同时也可产生选择性光凝作用,可有效地凝固血管,促进血管瘤消退[12]。另外,由于激光治疗时对病灶组织具有选择性,治疗目标相对精准,脉冲宽度低于组织的热弛豫时间,且该设备配有良好的冷却装置,其安全性也得到保证,副反应较少。研究[13]表明,长脉宽1 064 nm Nd: YAG激光在浅表血管瘤的治疗中有良好的疗效。在溃疡型血管瘤的治疗中,由于局部组织表面已有部分坏死,所以更应注意在激光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促进伤口快速愈合,阻止血管瘤进一步地增殖发展,避免疤痕、畸形的产生。

猜你喜欢
清创激光治疗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的清创进展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