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个体情绪智力对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9-02-12 06:32顾海华郭志琼
生产力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心智智力效能

白 冰,顾海华,郭志琼

(江苏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科研团队是研究生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重要来源和途径。根据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团队对个体的知识创造具有“放大”和“结晶”作用[1]。高校科研团队就是对研究生的知识创造有着“放大”和“结晶”作用。但是,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从个体对团队绩效的贡献方面进行的研究,而从团队层面对于个体知识创造和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更缺乏从团队层面和个体层面结合的角度分析对个体知识创造力的影响,从科研团队和研究生个体层面结合的视角对研究生个体知识创新能力影响的则更为缺少。因此,本文将以团队创新绩效和研究生自我效能为中介变量,从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和研究生个体的情绪智力两个层面对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影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团队共享心智模式

工作效率高的科研团队通常是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和协同作战的结果,这种协同和步调一致是隐匿于科研团队内部和成员之间的一种默契,而这种默契是来源于团队成员对于复杂科研任务、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成员之间学术专长的共同认知和理解。这种共同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促进科研团队的学术创新和知识创造,减少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Cannon(1993)[2]把这种团队成员共同认知和理解称为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并认为共享心智模式能够使团队成员对团队作业形成正确的解释和预期,进而统筹成员之间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团队任务和满足其他成员的需要。共享心智模式作为团队内部潜移默化的一种默契,对团队整体的创新绩效有正向的影响[3]。许多学者对共享心智模式能够提升团队的创新绩效和效能进行了研究。

(二)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

王颖和彭灿(2011)[4]以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研发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与团队知识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纪晓丽和蔡耀龙(2013)[5]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研发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创新绩效有积极的作用。牟子实(2015)[6]综合运用心智模式及行为学相关理论研究搭建影响金融领域信息系统研发团队绩效的要素模型,并证明了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与团队绩效之间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根据以上的研究可知,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作为团队成员对于团队行为共同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团队成员行为的协调一致,减少工作过程中的冲突和消耗,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进而对团队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H1: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绩效有着正相关的作用。

(三)情绪智力对研究生工作绩效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个体的情绪智力概念由Salovey 和Mayer(1990)[7]两位学者在1990 年首次提出,将其定义为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绪,以及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考和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作绩效突出的人区别于普通人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许多学者研究了个体情绪智力对个体工作绩效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Fridrickson(2001)[8]研究了个体的积极情绪对个体绩效的影响,得出个体的情绪智力将帮助形成积极和发散性的认知,并对其绩效有积极的影响。陈瑶(2014)[9]对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情绪创造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情绪创造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申曦等(2017)[10]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生自我领导对于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验证了情绪智力对于大学生自我效能的正向作用。

研究生的情绪智力是研究生个体管控自己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并通过识别、利用这些情感信息指导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行为,提升了自身的自我效能和工作绩效。因此,基于上述的分析,提出假设2:

H2:研究生的情绪智力对其自我效能的有着正向的作用。

(四)研究生自我效能对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albert bandura[11]于1977年首次提出,并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或者胜任某项任务。从概念的内涵来看,自我效能感就是对自身的信任和做事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对个体的创造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一些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

黄春艳(2009)[12]分析了研究生创造性动机、创造性自我效能与创造性表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量表调查,得出了研究生创造性自我效能对其创造性表现具有显著正相关。孙彦玲等(2012)[13]以集团企业的工作团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技术研究了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得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丁栋虹和张翔(2016)[14]分析了创造性自我效能对于个体创造力的影响,并以内在动机、隐性知识共享作为中介变量,通过构建模型验证了自我效能通过内在动机和隐性知识共享中介变量对员工创造力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从上述的研究中可知,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的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

H3:研究生自我效能对研究生知识创造创新能力有正向的影响

(五)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对研究生个体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

科研团队创新绩效是团队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团队成员的个体创造力是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基础。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创造力产生影响,一些学者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王双龙和袁庆宏(2010)[15]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社会系统模型,分析得出团队创新氛围、团队学习等会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产生积极持续的影响。赵新宇等(2015)[16]从团队领导的层面分析了个体创造力从激发到转化的过程,并提出了团队绩效和团队领导对于个体创造力的双向作用机理。耿甜甜(2016)[17]研究了在关系嵌入的不同情境下个体创造力转化为团队创造力的过程和路径,并得出了团队创造力和个体创造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总之,在个体层面上,研究生个体的知识创新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毫无疑问的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在团队层面上,科研团队成员的研究生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存在于科研团队中,必然会受到科研团队变量的影响,因此,科研团队创新绩效也对研究生个体知识创新能力有影响。基于上述的分析,本文提出假设4:

H4: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对研究生个体知识创新能力有正向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从团体层面和个体层面集成的视角构建的科研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个体情绪智力对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影响的概念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与发放

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发表论文数量、所在科研团队的情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模型指标的测量,包括科研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测量、团队创新绩效的测量、研究生情绪智力的测量和研究生自我效能的测量等。

(二)变量的测量

本文采用Likert scale 经典的5 级量表来测量所设计的指标,测量指标的选取主要根据已有文献研究综合选取。如有关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测量参考Dunlap 等(2003)[18]、向纯洁和张洪(2017)[19]等文献的测量指标,并根据科研团队的特点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如科研团队成员愿意分享研究思路和方法、科研团队成员乐意分享专业知识等,设计出10 个测量问题。对于团队创新绩效的测量主要参考Lovelace 等(2001)[20]2001 年提出的团队工作成果的创新程度、工作成果的技术含量、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四个方面的测量项。有关研究生情绪智力的测量主要采用Mayer 等(1990)[21]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进行测量,并从情绪的感知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理解自我情绪的能力以及管理表达情绪的能力五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设定15 个测量项目。研究生自我效能的测量主要采用Schwarzer 和Born(1997)[22]编制的10 项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量。

(三)调查问卷预测试及完善

为了检查问卷在表达及问题设置上是否存在问题,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我们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了预测试。以便及时修正完善问卷,确保调研对象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填写相关信息,从而确保问卷结果的可信度。结合小范围内试填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我们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并咨询有关专家学者以进一步完善问卷,最终确定了正式的调查问卷。

(四)调查问卷正式发放与收回

调查对象为国内高校科研团队中的骨干教师和研究生等,涉及到的学校主要有北京、上海和江苏的多所高校,调查问卷共发放390 份,收回问卷362,有效问卷339 份,问卷回收率为92.82%,其中有效回收率为86.92%。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部分内容首先对问卷数据做出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分析。之后对所构建的概念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对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进一步完善模型的适应度,最终确定模型并进行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对339 份有效调查问卷基本信息进行统计,了解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也有利于后期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调查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为了确保样本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文运用SPSS 软件对样本的信度和效度是进行了检验。本文采用的信度分析方法是Alpha 信度系数法,通过克朗巴哈系数对问卷各测量变量得分的内在一致性进行判断。结果显示整体问卷的克朗巴哈α 值为0.946,表示整体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问卷数据可信度非常好,各变量的克朗巴哈α值均高于0.8,系数值较为合理,问卷信度较好。因此认为,所设计的问卷具有一定和合理性和可靠性。

效度是用来测量问卷所测指标特征的有效程度的评价指标,即判断问卷结果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运用KMO 值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检测,并进行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显示问卷的KMO 值为0.926,说明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Bartlett 统计值的显著水平也明细小于0.01,说明该问卷结构效度较好,样本和理论一致性较高。

(三)模型检验

本文对所提出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简称SEM)分析。利用AMOS22 软件,构建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测量关系图,如图2 所示。

图2 初始结构模型路径系数图

运行后模型相关拟合指标如表2 所示。

表2 初始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

从初始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的结果来看,模型适配度不佳。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才能达到要求。根据AMOS 输出结果中的模型修正向导(Modification Indices),通过建立关联性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逐步修正模型,完成两次模型的修正,运行后模型相关拟合指标如表3 所示。

从第二次修正的拟合指数来看,除了NFI 指标,其他各项指标基本已达到模型适配度指标的可以接受的范围,而NFI 值为0.798 也接近于可接受的0.8 的临界值,说明模型经过多次修正,基本上已达可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模型反应的路径系数等进行分析,检验前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

表3 第二次模型修正后的拟合指数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各个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和显著性如表4 所示。

表4 模型计算结果

从数据计算的结果来看,除参照路径值设为1的不予估计外,其余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达到显著水平,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研究假设。

(四)结果分析

1.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是科研团队成员经过长期协作形成的对于科学研究一致的认识和理解,这种一致性的认知和理解能够使科研团队成员共同开展学术研究,以团队力量解决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减少工作过程中不必要的消耗,形成合力共同攻克科学研究的难关,提高了科研团队整体的创新绩效水平。因此,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实验的数据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假设。

2.研究生的情绪智力对其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生的情绪智力是研究生个体管控自己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并通过识别、利用这些情感信息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通过自身的内在素质、知识储备、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科学探索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即研究生的情绪智力对其自我效能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实验的数据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假设。

3.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对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科研团队创新绩效是科研团队进行科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发现,体现了科研团队创新实力和综合业绩。科研团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工作平台,许多研究生参与科研团队的活动,不仅为科研团队核心能力贡献力量,而且通过科研团队的锻炼,许多优秀的研究生提升了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获得了自身的发展。因此,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对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实验的数据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假设。

4.研究生的自我能效对其知识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研究生的自我能效是研究生对其完成学术研究或科学探索所需行为的能力信念,这种能力信念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研究生只有牢固树立进行科学探索的信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勇于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并解决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发现科学研究中的新规律和新思路,进而也提升了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因此,研究生的自我能效对其知识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作用,实验的数据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假设。

5.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与研究生情绪智力之间的互动机制。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与研究生情绪智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机制。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是团队成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共同认知和看法,这种共同的认知和看法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发现和新成果的涌现,而经过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洗礼,也促进了作为团队成员的研究生情绪智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科研团队中研究生的情绪智力的充分发挥,才能促使科研团队成员形成对于科学探索的共同认知和理解,促进科研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形成。因此,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与研究生情绪智力之间的存在着互动机制,这种关系建模时并未考虑到,但是通过模型的不断修正,发现科研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与研究生情绪智力之间的存在着强关联,数据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

五、结束语

高校科研团队为研究生知识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研究生依托科研团队成长,从而能提高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可以说高校科研团队是研究生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重要来源和途径。因此,高校科研团队的整体特征对于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其中高校科研团队的心智模式通过团队创新绩效对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研究生个体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从个体层面也对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但是,从二者结合的视角对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因此,本文从科研团队层面和个体层面集成的视角,构建了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并设计了问卷进行实证研究,运用AMOS.v22 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验证了提出的假设。本文将团队层面的科研团队心智模式和个人层面的研究生情绪智力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于当前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时间和知识的限制,本文建立的概念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问卷的调查对象仍需进一步拓宽,这也是未来完善本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心智智力效能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