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优化中的应用

2019-02-15 08:39阮海才
考试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地图课堂优化历史教学

摘 要:在历史课程教学工作中除了教材文字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历史地图。相较于文字内容来说,历史地图具有更加直观、鲜明的表达,对历史事物空间状态有直观的表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历史地图的辅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知识理解程度,是历史课程优化教学的重要资源。本文立足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对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优化中的应用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历史地图;历史教学;课堂优化;应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历史地图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历史地图的辅助教学,逐步培养学生通过历史地图方式来获取历史文化信息的能力,通过识图,探索分析历史地图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以及历史问题。除此之外,通过教师对历史地图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教师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历史课堂优化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通过历史地图巧妙导入新课内容,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开始前的新课导入环节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前导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探索学习兴趣,通过课前导学环节,可以在教师开始授课之前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升课堂讲课效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通过历史地图的辅助,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营造出具体的历史情境,在历史地图的引领下学生更容易走进历史教材内容。例如在讲解《秦统一中国》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战国形势图》和《秦朝统一疆域图》两幅历史地图,通过这两幅历史地图的辅助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战国形势图》中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格局?如果你是当时的秦王,你会通过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呢?通过两个问题的引导,结合教材内容不难发现,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中,人们饱受战争的折磨,渴望得到和平的社会局面,在分裂的历史局面中暗藏着统一的元素,统一格局已成为大势所趋。通过第二个问题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放飞思绪,发散学习思维。学生置身英雄辈出的那个时代,结合当时秦国的实力与政治局面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结合《秦朝统一疆域图》,引导学生面对统一后的辽阔疆域进行思考,设问如果你是秦始皇,还会延续分封制吗?为什么?本节课中秦统一后的政治制度建设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为了提高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可以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了解分封制的缺陷,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程的导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 利用历史地图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历史地图饱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历史地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还可以有效增加课堂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与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挺进大别山”内容时,如何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是本章节内容学习的重点。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何优化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个重点呢?此时就可以通过历史地图的辅助,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教学。首先强调国民党在全面进攻解放区时的战略部署及情况,主要解放区战场处于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军防守的一个状态。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进攻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至此,战场形式逐渐发生转变,敌我力量悬殊逐渐缩小,要想实现全国统一胜利,就必须展开战略反攻。通过历史地图分析可以看出,陕北、山东、中原、南京、武汉共同构成了战略进攻的空间环境,加上国民党主要进攻对象在陕北和山东地区,中原位置兵力相对薄弱,另外中原位置对整个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仅可以对武汉和南京造成直接威胁,同时对全国战局来说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毛泽东做出明智的决定“夺取中原,将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至此,共产党由守转攻,开展全面战略进攻。通过历史地图的辅助教学,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挺进大别山战略部署的意图与优势,相比传统纯文字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内容,对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三、 利用历史地图澄清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历史内容是过去的人与事的纪实,历史课程学习就是将历史的重要人物历史事件重现的过程。由于历史事件发生时间久远加上学生自身历史知识匮乏,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对当时的一些时间及过程心存疑问。例如:在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它和那时候的郡县制有什么不同呢?隋唐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在河道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许多朝代都会选择定都长安?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无从考究解释。对于学生的这些疑问,许多都是无法通过单纯的文字内容去解释清楚的,它涉及当时的政治因素、经济情况、社会因素以及地理因素等诸多外在因素,此时就需要借助历史地图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疑难问题的思绪,对问题一点点进行澄清。例如,在讲解《郑和下西洋》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解郑和船队的航行路线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借助“郑和下西洋航海线”和“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照表”两幅地图进行辅助教学,动态演示船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航行最终到达亚非等三十多个国家的航行轨迹,由简入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这种航行图与对照表的结合教学,加上教师的讲解,极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理解难度。学生通过一边结合教材内容一边借助历史地图辅助学习,不仅可以对本节课内容郑和船队的航行路线有更加深刻的学习认识,同时可以深刻学习了解郑和是我国著名的航海家,下西洋的壮举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相比欧洲航海家的出海航行提早了半个多世纪,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四、 总结

历史地图是历史课程学习的第二语言,是相较于文字内容更容易理解的一门语言,比文字语言具有更鲜明的直观特征,对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重难点知识,通过历史地图的辅助,更加直观准确地表现历史教材内容,从而有效降低历史学习的难度,提高历史课堂授课效率。

参考文獻:

[1]冯钰芳.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策略[J].考试周刊,2016(9):114.

[2]王斌.浅谈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3).

[3]徐刚.浅谈历史地图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1):121-123.

作者简介:

阮海才,中教一级,福建省龙岩市,合溪学校。

猜你喜欢
历史地图课堂优化历史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导入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聋生阅读解题能力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在追问现实困境中寻求优化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