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及酿酒专业化工原理课设计建设与思考

2019-02-16 11:00陈前林
山东化工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原理化工

曹 阳,陈前林

(1.贵州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先进技术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一门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理论和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查阅各种期刊文献、相关工业规范及国家标准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选用计算公式和物性参数的基础上,按照教师指定设计任务完成的对一个单元操作或设备设计的课程。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食品及酿酒专业课程的教学也随之进行了重大调整,课堂教学学时压缩,所选课程门类减少,强调加强学生工程思维、树立工程观念,运用工程的想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虽然该门课程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提高食品及酿酒专业化工原理课设计教学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合理安排时间 高效完成设计

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一般是安排在化工原理理论课结束之后,独立的两周时间,要求完成一个单元操作的理论计算和相应的装配图纸。传统的课程设计在两周内完成是相对紧张的,且效果也很一般。因此合理的安排时间尤为重要。笔者的课程设计开始时间不再局限在课表安排的两周内,而是穿插在化工原理理论课堂教学中。比如理论教学的传热及传热设备知识点讲解完之后教师就把换热器课程设计任务书分发到学生手里,也不对学生学习时间以及学习空间刻意做限制,只是让他们开始查阅文献,消化所学理论知识,这样学生设计就有相对自由时间,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对设计的具体内容、进度等都可以自主规划,学生也会由原来的被动完成设计转变成主动完成的过程。

对于指导教师而言,也可以在平时教学的课间时间与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计算部分公式、参数、规范及标准的选择合理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交流与探讨,减轻教师必须在课程设计提交完后两周内必须批改完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的压力,及时纠正错误。而到了课表安排真正课程设计周学生则主要用来绘制设备的装配图和零部件图,这样学生的图纸质量会有明显提高。经过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新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无论是学生的设计说明书工作量及撰写、图纸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 设定共同任务 培养合作精神

旧课程体系下的课程教育对于学生协作设计能力的培养环节较少,与新形势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完全相悖。基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出发,本项目课程建设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协作设计的能力。比如在换热器或者精馏塔设计中,要求两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设计题目,一个学生主要设计工艺部分,另一个学生则要完成机械部分的设计。中间的工艺及强度要求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最后将两个人的设计合并为一个整体。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自然会在设计的过程中体会到如何调整自己与其它人磨合、交流并一起完成设计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协作设计能力和团队精神的目的[2]。

3 利用网络平台 增强师生交流

QQ及微信作为一种网络通讯工具,二者皆可实现文字、语音、视频及图片传送等功能。把QQ或微信应用到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方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就以QQ为例,各班先建立课程设计群,学生群里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指导教师也可时刻关注各个群界面的聊天记录,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设计,通过和学生的网上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最新学习动态。当然良好的群还必须有责任感的同学来维护,当发现传递与学习无关的信息,要及时的给予提醒或制止[3];对于群共享的资料、文本、图件给予正面评价,实现QQ群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视、音频多维度的交流的功能。

在利用QQ及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也解决了以前学生只有等待教师来解决问题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尴尬局面,学生可以根据网络平台和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并据其意见及时调整设计内容,纠正错误。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利用QQ进行交流、展开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重视教师培训 提高工程素养

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指导教师要直接面对学生,他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教与学以及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学生在这门课的收效很大程度上与指导教师有关。因此,提高教师自身工程素养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实时掌握生物工程行业发展总趋势,熟悉各单元操作最佳工艺组合、了解新技术、树立安全及环保生产的意识等。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重视教学培训,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近年课题组依托学校对本科教育的大力支持,教师们申请了多项教改,有了项目的支撑,课题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观摩学习,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等,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行生产安全、工厂实训等多方面的培训。另外课题组老师参与专业教研室认识实习,对学生课程设计前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方法不断改革,还不定期组织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或进行集体备课,促进食品及酿酒专业化工原理课设计大纲的修订与不断完善。

5 提倡成果答辩,锻炼表达能力

以前,答辩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对设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方法,经常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使用,而很少应用在课程设计中。根据课程设计相对于毕业设计时间较短,参与的老师也较少等特点,近三届的课程设计采用了与毕业答辩所不同的答辩形式,由化工原理教改课题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各位答辩教师根据各门课程在教学中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列出各课程的知识点,结合各设计题目提出相关问题[4]。答辩的学生采用抽签和自愿报名相结合,通常每个班有8~10名学生参与答辩。对参加了答辩的学生答辩成绩可作为他的加分因数考虑,但不作主要成绩,目的通过答辩,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全面分析与评估设计的思维习惯,督促学生要及时总结和复习知识,搞懂设计中的各个细节问题,防止抄袭[5]。

6 结语

本文教学改革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实践等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了个性设计、团队精神的培养及现代网络平台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的最大化利用,建立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及其动手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原理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