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2019-02-18 17:57桂南阳张青朱小妹王云生
茶业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茶园全县茶叶

桂南阳,张青,朱小妹,王云生

(1.石台县大演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安徽石台 245100;2.石台县农业农村局,安徽石台245100;3.石台县茶业局,安徽石台 2451002;4.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腹地,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 11万人口中涉茶人口达 7.63万人,茶叶是石台县农业主导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该县立足皖南山区实际,依托生态、富硒负氧优势,以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推广为重点,以石台硒茶品牌引领,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实现硒茶业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本文从一个基层20余年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角度,就目前石台硒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个人建设性意见,希望石台硒茶产业发展给山区经济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更多的贡献,“一片叶子”引导更多的石台农民走上小康富裕之路。

1 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特色

1.1 石台县茶产业发展的历史优势

石台县产茶历史悠久,据《文献通考》记载,宋代全国有名片茶 26种,其中“仙芝”、“嫩蕊”产于石台县。明代诗人徐渭品饮石台茶后,在《谢钟君惠石埭茶》一诗中留下了“小筐来石埭,太守赏池州”的绝句。三百多年前石台县历史名茶“雾里青”随瑞典歌德堡号商船出口欧洲,是中国十大名茶“祁红”原产地和主产地之一。石台县是全国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茶叶重点区县,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以及安徽省茶产业最具发展潜力县。

1.2 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的生态优势

全县地形可概括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5%,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无污染,县内无工业区和大型工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在 300天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超世卫组织标准35倍以上,是九个“中国天然氧吧”之一。境内土壤深厚、有机养分丰富,茶园多分布在海拔200~800m的山林中,生长于其内的茶树[1],独得山川日月之精华、野花芳草之精髓,味纯香正,纤尘不染,造就了石台硒茶栗香浓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的独特品质。

1.3 石台县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优势

石台县主要产茶土壤多为泥质页岩发育的扁石黄红土,肥力水平较高,呈微酸性,有机质丰富。2018年底,安徽省石台县富硒土壤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全县土壤总硒变幅 0.048~21.021mg/kg,平均值含量 0.556mg/kg。全县富硒区(0.4~3.0mg/kg)占全县面积的 70%,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天然富硒地,成为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一。石台茶叶硒含量与土壤富硒分布呈正相关,平均茶叶硒含量在0.1~4mg/kg之间。

1.4 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的旅游优势

石台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醉山野度假区、蓬莱仙洞、怪漂漂流、秋浦渔村等国家4A级旅游景点7个,旅游景点同茶叶相依共生,可大力推广茶业与旅游业融合,延伸茶产业链。全县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

2 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硒茶产业基地建设有力推进

近年来,全县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全县茶叶总面积达7537.1hm2(可采茶园5536.1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534.6hm2,改造低产茶园2334.5hm2。整合了土地治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项目配套建设了大批茶园基础设施,带来了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重点推广栽植适宜本地并适制石台硒茶的新品种;推广一批茶园实用技术,新建茶园地布覆盖除草、粘虫板运用、茶园机械除草耕锄、有机肥替代化肥运用、病虫害观测与生态防治等,有利保障茶叶食品安全优质。

2018年全年茶叶生产总量5200t,一产产值2.6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8亿元。培育国家、省、市龙头企业8家,建设10万多m2的“石台茶城”茶叶综合交易市场,培育了“石台硒茶”公共品牌,拥有“天方、雾里青”、“天方茶苑”等中国驰名品牌 3个。全县茶叶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三品”认证率达100%。可采茶园单位收入超过了3000元/667m2,最高单位收入可达1.5万元/667m2,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超过3200元。

2.2 龙头企业及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近年来,围绕提高加工增值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大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茶业龙头企业,牵动茶产业发展。全县涌现出“天方”、“日新”、“西黄山”等三驾马车为首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深加工型茶业龙头。目前天方集团跻身中国茶业百强企业行列,日新茶业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西黄山茶业公司等 7家企业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级茶叶龙头企业22家,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6家。全县现有茶叶加工厂 26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超过100家,茶叶营销企业50多个,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茶叶企业群体,带动了7万多茶农增收致富。

2.3 石台硒茶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通过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实施工作,形成了“石台硒茶”为公共区域品牌的发展战略。“石台香芽”荣获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国家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制定了《石台硒茶》等 5个地方标准、其中“山区茶叶机械化采摘”及“清洁化茶厂建设条件”两个标准为省级标准。取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5件;全县21个茶叶品牌获无公害认证,8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2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茶叶“三品”认证率达100%。制定了“石台硒茶”商标管理办法,鼓励茶叶企业使用,加强市场监管工作,对假冒品牌进行整治。

2.4 茶文化旅游加力打造,发展硒茶产业新业态

我县连续举办16届安徽·石台茶叶节,每年一届石台硒茶文化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搭建硒茶文化展示平台,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中国生态硒都”茶文化氛围。每年组织茶企参加北京、上海、杭州农展等展示展销活动,开拓省外市场,提高石台茶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石台硒茶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加强,打造了一批集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茶旅结合样板,茶园变景区。先后建成了红桃全国标准化茶观光茶园、西黄山茶博园、天方茶博馆。

创新发展方式,天方集团开展“认领一亩富硒茶山,喝上自家富硒好茶”活动,运营“聚茶山”项目;西黄山茶叶建立茶叶物联网基地,打造茶旅结合田园综合体,借助农业物联网,实现城乡直接互通,线下体验、线上交易融为一体。

3 限制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硒茶产业基础落后,特色高山茶园利用低,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小、单位面积茶园收益较低。

(2) 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虽制定了《石台硒茶》等5个地方标准,但推广力度不够,企业和茶农还没有完全掌握,标准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3) 硒茶产业产学研不够深入,目前在筛选富集硒能力强的茶树品种、种植中硒提升技术、加工中保硒技术能力等方面研究较少。

(4) 品牌开发力度不够,“石台硒茶”虽为主导品牌,存在着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消费者认知度不高问题,离真正实现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5) 硒茶产业链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增收后劲乏力。目前我县的硒茶产业大多属原料初级加工企业,卖出去的只是初级加工农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缺少精深加工企业。硒产业发展与我县首位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融合度不深,没有充分利用硒特色,向健康养生产业延伸。硒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3.2 加速石台县硒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3.2.1 加快推进硒茶区域布局建设

按照石台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硒茶“一核三区”产业布局。“一核”以县城为中心,加快打造茶叶贸易中心、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茶文化交流中心、茶旅融合集散中心,把石台县城建设成为集茶叶科普宣传、展示、文化交流、品饮与参与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硒茶小城。“三区”为在县南部山区,建设硒茶名优绿茶核心产区;县西部山区,建设硒茶红茶、眉茶产区;县东北部山区,建设硒茶红绿兼制产区。

到2022年全县“三区”建立高效生态茶园5669.5hm2,其中开发改造高山茶园3335hm2、建成无性系良种茶园2334.5hm2。全县年产量6000吨,一产产值达3亿元,综合产值达到12亿元。

3.2.2 加快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认证质量管理

加快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认证质量管理,保证石台硒茶安全优质对接接轨国内外市场,制定、修订石台硒茶有关生产标准。强化标准化意识,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开展三品认证,各企业建立、健全自身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各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检验。

3.2.3 大力实施茶叶科技创新工程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继续加强地方品种选育。选育出富硒能力强的品种,加大繁育力度。

强化科技支撑平台,组建安徽硒产业研究院,加强与国际国内大专院校、硒研究机构产学研合作,建设硒功能农业院士工作站和硒产业技术试验站;开展硒茶深加工技术攻关,加快高新技术转化利用,着力解决硒茶生产、加工、储藏与保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硒基础研究,硒元素在茶叶转化吸收机理、硒茶中硒组成结构分析及硒含量控制;开展硒成果转化,利用硒资源,开发产品,上档升级硒茶产业。

3.2.4 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

加大对石台硒茶市场的监管,出台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加大执法力度,防止硒茶产业的乱象和无序状况。主推“石台硒茶”品牌。通过政府引导与扶持、企业开拓和市场培育,使之成为茶叶市场主导品牌。启动“石台硒茶”、“石台硒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加强石台硒茶品牌宣传,继续举办石台县茶叶节,丰富内涵、拓展内容;继续组织参加上海、合肥等农交(博)会等,充分利用宣传媒体,为企业搭建更多、更好的宣传展示平台。支持鼓励企业到大中城市开展各种形式的茶叶品牌推介活动;鼓励企业到省内外市场设立品牌销售窗口、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多种经营形式,开拓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

3.2.5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茶旅深度融合,推广天方集团开展“认领一亩富硒茶山,喝上自家富硒好茶”新业态活动模式。在全县200余座茶山、约5000块小地块高山茶基地推出认领众筹活动。

推广西黄山公司建立茶叶物联网基地运营模式,以西黄山茶博园、富硒稻—油菜花海创意农园、剡溪漂流、富硒文化展览馆、富硒主题客栈、剡溪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有机结合,四位一体,开发补硒养生、茶养生旅游产品,配套硒餐饮、销售硒产品、硒特色旅游纪念品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在县区内,建设集富硒产品生产加工、旅游观光、康体养生及“定制+众筹”为一体精品茶旅田园综合体 50家,提升休闲农业内涵,丰富乡村旅游业态。

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电子商务或开展网络销售;加快农业物联网应用步伐,实现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推进产品销售由单一茶业向特色农产品、石台旅游景点及农家乐、农庄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综合发展。

3.2.6 搭建工作平台,制定激励政策

搭建发展工作平台,联合县内外各类涉硒企业、科研机构和新型经营主体组建硒产业发展联盟,成立石台县硒产业协会,巩固发展涉硒产业联合体,搭建硒产办—联盟—协会—联合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体化硒资源开发工作平台。

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借助现有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人员,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领军人才的支撑作用,切实做好良种、良法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工作,建立一整套促进石台硒茶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应用体系,提升石台茶业效益。

猜你喜欢
茶园全县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