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类动作发展视角的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研究进展

2019-02-19 15:49蔡国梁赵晨琼王春晓王丹丹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规律动作人类

张 颖,蔡国梁,赵晨琼,王春晓,王丹丹



基于人类动作发展视角的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研究进展

张 颖,蔡国梁,赵晨琼,王春晓,王丹丹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8。

从人类动作发展的视角,研究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来指导幼儿体育教育,丰富幼儿动作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归纳法,对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规律、平衡动作发展规律、精细动作发展规律与粗大动作发展规律进行总结与归纳。与:(1)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要遵循由简单动作阶段到复杂动作阶段、低水平动作阶段到高水平动作阶段这一原则;(2)幼儿平衡动作、精细动作与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为:采取循序渐进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宽到窄、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原则。

人类动作发展;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研究进展

1 人类动作发展概述

1.1 人类动作发展简介

人类动作发展是一个研究人类一生中动作行为的变化、构成这些变化的过程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的学术领域[1]。人类动作发展的历史时期分为前导时期、成熟论时期、规范或描述时期、过程导向时期及发展的动作神经科学时期,人类动作发展的6个要素分别为发展是质变的、发展是序列的、发展是累积的、发展是有方向的、发展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及发展是个性化的。

1.2 人类动作的分类

人类动作可以按许多方法分类,动作发展研究将动作分为基本动作、平衡动作、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基本动作技能包括操作技能、位移技能和非位移技能等,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对幼儿熟练掌握各类舞蹈技能竞赛、和运动都至关重要;平衡动作能力是幼儿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的能力,在人的一生的动作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精细动作是指由身体的小肌肉或肌肉群产生的动作,如书写、使用筷子、画画等;粗大动作是指由身体的大肌肉或肌肉群产生的动作,如行走、跳、投掷和奔跑等[2]。

从健康促进和终身体育的角度研究人类动作发展及其变化,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也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领域,可在我国,近十年开展的研究才算比较多,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婴幼儿的发育和成长、及对动作发展规律的一些初级探索,现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人类动作发展的视角,对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规律、平衡动作发展规律、精细动作发展规律、粗大动作发展规律进行阐释,以期能够对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程度的依据与参考。

2 人类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规律

2.1 幼儿基本动作概念

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是在基本动作能力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例如爬、投掷、跳跃、走路、钻、跑步、攀登等动作,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又称为身体运动技能。幼儿基本动作,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能力,基本动作主要包括攀登、投掷、跳、钻爬、平衡、跑、走等 7 大基本动作。

在体育实践中,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对幼儿基本动作进行练习,如跳的游戏、跑的游戏、走的游戏等等,所以在幼儿体育运动中,幼儿教师设计了诸多游戏来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

结合诸多研究成果,有研究者将幼儿基本动作定义为:为了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健康所需要的各种基本动作,主要是指站、平衡、爬、跑、跳、走、投掷等基本动作[3]。

2.2 人类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规律

动作发展是与年龄相关的、持续的及连续发生的变化,在动作发展中,心理、行为及生理等都会发展与变化,是贯穿人一生的动作发展与变化。幼儿发展的基础是动作发展,它可以直接体现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它也是人一生中动作发展与变化的过程[4]。

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要遵循由简单动作阶段到复杂动作阶段、低水平动作阶段到高水平动作阶段这一原则[3]。

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具体规律为:投掷运动顺序为:上手投掷到下手、背后投掷的、单一投前到多方位投掷的、投慢到投快的、投大到投小的、投固定物体到投移动物体、投远到投准[5]。

3 人类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平衡动作发展规律

3.1 幼儿平衡动作概念

幼儿平衡动作分为动态平衡动作和静态平衡动作,所以幼儿平衡动作指幼儿在动态动作或静态动作中,维持姿势并能自主调整姿势的能力[6]。

人的一生中,平衡动作能力非常重要,幼儿时期发展平衡动作能力更是尤为重要,幼儿的平衡动作能力不高,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多是同侧脚和手的移动,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往往要将双臂外展并屈肘,是试探性的平衡动作阶段;2-3岁时,跑、走的速度不快,易摔倒,不易保持平衡;3-4岁时,走、跑,跳或遇到障碍物时,基本都可以保持平衡,但跳跃落地、急停、转弯、快跑时常常摔倒,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5-6岁时,神经系统也发育的相对成熟了,可以比较自如的在平衡木上做高难度的动作,这个时期发展平衡能力效果最为显著[1]。

3.2 人类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平衡动作发展的规律

学者们从幼儿动态平衡动作及静态平衡动作等角度,对幼儿的平衡动作发展规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丰富了幼儿平衡动作发展规律的理论与实践。

曹晓霞[7]在研究中,采用闭眼单脚站立方法,随机抽取了80名3-6岁的幼儿,对静态平衡动作进行了测试与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在静态平衡动作能力方面,女孩要明显优于男孩;在各个年龄段中,女孩的协调性和平稳性均优于男孩。

施佳慧等[8]在研究中,从静态和动态平衡动作能力两方面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在静态平衡能力方面,女孩明显比男孩好,动态平衡能力方面很明显男孩优于女孩,平衡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吴升扣等[9]对60名幼儿进行了平衡动作能力的测试,其结果显示,幼儿的静态平衡动作能力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幼儿年龄、平衡能力与动作发展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结合专家的研究成果,现对幼儿平衡动作发展的规律进行归纳,如下:

(1)平衡动作练习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宽到窄、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原则;(2)注意安全,加强保护帮助,避免造成伤害,使其产生惧怕心理;(3)幼儿体力充沛时进行平衡动作练习;(4)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平衡练习,例如:“大公鸡”游戏等。

4 人类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规律

4.1 幼儿精细动作的概念

4.1.1 幼儿精细动作的定义 幼儿精细动作是指由身体的小肌肉或肌肉群产生的动作,如书写、使用筷子、画画等。幼儿精细动作更强调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眼-手的配合动作的准确性,那么幼儿精细动作能力是指在注意、感知觉等条件下,小肌肉群或小肌肉完成特定动作任务的能力[10]。

4.1.2 幼儿精细动作的分类 Grey Payne等[1]人将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划分为双手的协调发展、单侧手臂和手的动作。双手的协调动作又分为不对称的双手动作(动作需要双手承担不同的角色,在稳定或支撑物体时,一只手负责操作,而另一只手的作用比较被动。如穿珠子)和对称的双手动作(即动作需要双手同时以相似模式参与。如拍手)。单侧手臂活动包括使用工具、伸够、抓握动作,其中包括使用书写工具(写字和绘画)和使用生活工具(勺子和筷子)。

4.1.3 幼儿精细动作的测量与评估 国内外学者对幼儿精细动作的测量采用评估量表和一系列动作发展常模进行,也间接说明了学者们对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常用的评估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量表有:Bruininks-Oseretsky Test of Motor Proficiency-Second Edition(BOT-2)、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MABC)、Peabody Development Motor Scales-Second Edition(PDMS-2)、Gesell量表等,PDMS-2的组成部分有:平衡能力、位移、反射、器械操控、手眼协调、抓握。PDMS-2中的手眼协调、抓握及器械操控是测量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内容;MABC可以测试抓握和手指灵活性,是测试幼儿协调性的重要工具;BOT-2可以测量幼儿的手部灵活性、精细动作的整合性及精细动作的准确度,可以通过测试三个维度来测试及评估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的程度[10]。

4.2 人类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规律

学者们从人类动作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规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但丰富了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规律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也会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相应的研究依据与参考。

余丽丽[10]对400名上海市幼儿进行了精细动作的测试与评估,测试项目有折飞机、穿珠子、单手倒水和拿水杯、解开扣子和扣扣子、图形临摹。对幼儿精细动作也进行了评估,拿到了宝贵的测试数据,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熊雷欣等[11]对330名南充市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进行了研究,测试项目为使用筷子和勺子、穿、折、剪、画、捏的精细动作,研究发现,幼儿园对于幼儿使用筷子的意识不够,幼儿的整体精细动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潘文雅[12]对150天津市幼儿及其父母进行的调查,发现父母普遍不重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很模糊,还没有意识到精细动作的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结合专家的研究成果,现对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规律进行归纳,如下:

(1)要考虑幼儿性别的差异,采用不用的精细动作练习精细动作;(2)要根据幼儿个体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精细动作训练计划方案;(3)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进行精细动作训练设计;(4)主要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幼儿精细动作练习。

5 人类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规律

5.1 幼儿粗大动作的概念

幼儿粗大动作是指由身体的大肌肉或肌肉群产生的动作,如行走、跳、投掷和奔跑等。幼儿粗大动作能力是指腿部大肌肉群、手臂、身体躯干参与的动作技能,投、跳、跑、走等技能是比较典型的粗大动作能力。

5.2 人类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

研究者们从人类动作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规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但丰富了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规律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也会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相应的研究依据与参考。

吴升扣等[13]对3-6岁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与本体感觉能力的水平呈现正相关,幼儿的本体感觉越好,其粗大动作发展越好,提示我们要让孩子更多的参加运动,使其本体感觉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会促进其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的提高。

雷园园等[14]对5-6岁幼儿进行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干预的实验,发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幼儿的跑、跳、投的能力,可以促进幼儿体质的提升。

吴升扣等[15]从动作发展的角度,采用韵律性身体活动干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韵律性身体活动能有效的提高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

结合学者的研究成果,现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进行归纳,如下:

(1)要考虑幼儿性别的差异,采用不用的粗大动作练习粗大动作;(2)要根据幼儿个体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粗大动作训练计划方案;(3)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进行粗大动作训练设计;(4)主要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幼儿精细动作练习;进行幼儿粗大动作训练时,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韵律性身体活动等。

6 总 结

本文从人类动作发展的视角,即从健康促进和终身体育的角度出发,总结与归纳了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为幼儿的发展与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也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丰富幼儿动作发展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

[1] 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吴升扣,张首文,邢新菊.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体育与健康领域学习目标的国际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05):75~80.

[3] 唐 怡. 幼儿教师体育活动中对幼儿基本动作指导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 张 莹.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03):133~140,145.

[5] 张 莹.我国3~6岁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特征研究——以北京市某一级幼儿园幼儿的投掷动作发展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04):92~102.

[6] 付丽敏,崔景辉,冯巨涛. 6-8 岁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研究与评价模型的建立[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05):456~460.

[7] 曹晓霞.3~6岁幼儿静态直立平衡能力研究[J].运动,2014(11):54~56,115.

[8] 施佳慧,石 锴,郭海英.杭州市青少年平衡能力研究初探[J].科技通报,2012,28(07):203~205.

[9] 吴升扣,姜桂萍,张首文,李 林,王雪燕.3~6岁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特征及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07):651~657.

[10] 余丽丽. 上海市3—5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5.

[11] 熊雷欣,夏 巍,卢清.南充市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调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5):22~25.

[12] 潘文雅.“80后”父母教养方式与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关系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4):85~87.

[13] 吴升扣,姜桂萍,龚 睿,李 林,刘威彤.3~6岁幼儿本体感觉能力和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的特征及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16,23(01):131~135.

[14] 雷园园,周龙祥,王国祥.基于粗大动作发展的幼儿功能性动作训练方案设计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1):122~126.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Law of Children's Movement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Movement Development

ZHANG Ying, CAI Guo-liang, ZHAO Chenqiong, et al

Harbin Sport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8, China.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action development, to study the law of infant action development, to guide infant physical education,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infant action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fant body and min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and induction, the development laws of basic movements, balanced movements, fine movements and gross movements of children were summarized and summarized.AND: Firstly, the basic la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basic movements are as follow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basic movement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from simple to complex, from low-level to high-level; secondly,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balanced movements, fine movements and gross movements should be gradual, from simple to complex, from broad to narrow, and from broad to narrow. From low to high, from easy to difficult, from slow to fast.

Human motor development; Infants; Motor development law; Research progress

1007―6891(2019)02―0037―03

10.13932/j.cnki.sctykx.2019.02.09

G804.22

A

2019-01-03

2019-01-15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我国高等体育院系开设《人类动作发展学》课程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JGY20170262。

猜你喜欢
规律动作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动作描写要具体
巧解规律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