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是21 世纪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2019-02-20 10:32闵玉清
生产力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战略理念

闵玉清

(西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微观细胞,企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微观主体。企业管理的理念、路径以及管理风格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经济的沃土。无论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作为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和管理形态的形成。

一、实施文化管理的外部环境与战略意义

21 世纪以来,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科技进步与网络经济进一步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加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大幅提升,文化交流更多、文化传播更快、文化融合更广泛成为时代特征。促使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如下发展趋势:一是社会管理以人为本化、经济发展虚拟全球化、政治环境开放民主化、知识文化趋于经济化、市场需求多样个性化、科技发展集成创新化、信息传输网络智能化。瞬息万变的国际社会发展趋势,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异常复杂,表现在企业的生存空间异常扩大、生存压力异常剧增、竞争环境异常激烈,企业的存在、生存与发展状态存在无限可能。在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中,企业管理也呈现出如下10 大发展趋势:市场化趋势、战略化趋势、非理性化趋势、权变化趋势、信息化趋势、风险化趋势、知识化趋势、扁平化趋势、人本化趋势(张德: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品牌化趋势。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深刻认识和主动把握这一趋势,将外部环境变化需求内化为企业管理价值观体系,实现价值理念变革,并通过制度设置,将其转化为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内聚力量,外树形象,终将难以适应瞬息发展着的环境需要,被社会和市场淘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其中积极推动微观主体活力,全面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质量变革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和战略任务。

哲学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发展理念相匹配作保障,先进的理念一定会支撑经济社会朝着更加有序有制有度可持续的方向快速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的竞争,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用什么样的发展理论指导,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价值取向,也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结果。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管理,企业价值观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发展理念在企业战略、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品牌建设中的转化和展现。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全球化战略发展、全球化配置资源的语言和符号,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品牌价值、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企业的重要支撑,员工幸福感提升的重要途径,谁抢占了优秀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尊重、赢得主动、赢得市场、赢得可持续发展。因此,文化管理将成为企业科学管理的主流,是管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需要企业必须全面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对标国际,着力增强文化自觉,深入实施文化管理,积极履行文化责任,大力推进文化强企,为打造优秀的跨国公司和企业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文化管理功能与价值实现

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阶段,其管理境界是通过企业管理过程来实现的。要完成文化管理全过程,实现文化管理的价值功能,有几个方面的要素必不可少:一是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企业家对企业稳定的、持续的理想价值追求;二是企业家鲜明的价值判断力、执行力和对价值理念的维护力;三是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做好文化管理顶层设计,切实发挥其功能作用;四是着力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运行系统的最高价值标准,统领企业管理各层级各方面各流程。基于篇幅所限,本文集中对文化管理功能进行阐述。其中,价值观管理是文化管理的基础,发挥“四个功能作用”是文化管理的关键。

1.加强企业价值观管理,持续提升企业文化的价值支撑力。要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谋划企业文化。要从国际视野、国家战略、面向未来的发展高度,科学研究企业在所在行业、所在领域以及国际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优势和潜力,始终围绕主业或坚持有限多元,以“做强做优、世界一流”为目标进行价值判断,科学提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愿景;要始终以实现企业使命愿景为目标,前瞻性地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要提高文化思维、战略思维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准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提高企业应对复杂局面、适应市场需要、积累发展实力的发展力。要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强化企业价值观管理,以观念变革引领企业战略转型。

2.发挥文化引领战略的功能,持续提升企业的发展力。企业战略的源头是企业文化,文化成熟、文化定力是企业成功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实现企业战略的成功的重要基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首先要在决策层面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战略的功能,才能支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要发挥引领战略作用。要以打造国际品牌,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刻认识企业使命对战略的决定作用,树立价值思维和战略思维,强化国际意识、责任意识、绿色意识和带动意识,提高企业应对复杂局面、适应市场需要、把握发展机遇,积累发展实力的能力,发挥好文化的战略引领功能,持续提升企业的发展力。二要发挥文化支撑战略作用。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使命愿景,深入研究企业所在行业、所在领域以及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优势和潜力,以价值观引领观念变革,要体现核心主业意识、市场客户意识、质量资源意识、品牌价值意识,制定好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以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为目标,推进企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发挥好企业文化的战略支撑作用。三要发挥服务战略的功能。要自觉把企业文化工作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服务支持,真正从战略的层面谋划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规划纳入企业总体战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理性的文化自信和成熟的文化担当,落实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要结合发展战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主题活动,发挥好企业文化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为战略的实施落地提供文化服务。四要加强集团文化建设和跨文化管理。企业战略的实施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做领航和支撑。要配合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及集团管控能力的提升,加大集团文化建设和跨文化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集团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战略发展和品牌塑造,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处理好母子文化的关系,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相对统一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在经营理念、子文化建设和文化落地措施层面的不断创新,使集团文化统一、系统、高效,文化实践丰富多彩,富有成效;跨文化管理要以加大文化沟通、促进文化互信、实现文化融合、消除文化差异、助力管理成效为核心,通过构建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和发展愿景,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遵循统一的行为准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所在国员工的潜力与价值,挖掘和体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文化优势。

3.发挥文化支撑管理的功能,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变革与持续提升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文化管理意识、强化文化管理措施、提升文化管理水平和能力,深刻认识并着力体现企业文化的管理属性,实现企业文化对管理的价值支撑。一是管理理念要到位。要转变观念,回归企业文化管理本质,自觉把企业文化工作作为重要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系统深刻地认识文化管理的概念、属性、特征、内容和文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把实施文化管理作为推动文化落地的途径,真正把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的价值标准和管理灵魂,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措施、管理手段、管理成效的全面变革与提升。二是管理思路要清晰。要加大企业核心价值观转化力度,把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价值标准,体现为不同的价值元素,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层级全方位各环节,固化到企业的管理风格、管控模式、组织架构、经营流程、资源配置以及员工行为中;要充分利用规章制度体现企业价值追求,把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干部任用、人才培养、奖惩标准、薪酬管理、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制度中,切实发挥好企业文化的管理支撑作用,避免文化与管理“两张皮”,实现制度体系、管理实践与文化理念高度一致,增强企业文化的执行力。三是管理措施要有力。要对国际知名企业,开展企业管理、文化软实力对标活动,查找问题、明确差距、着力提升企业管理的国际化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专项文化建设,把管理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合规文化、廉洁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作为文化落地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充分利用专项工作、重大项目、团队建设和班组建设平台,创新文化管理手段,促进文化落地。要深入研究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诉求,顺应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加强文化融合和境外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好《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若干意见》精神,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认同与价值传播。四是实现管理效率提升。要不断挖掘管理的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文化品味,提升服务的文化含量,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持续提升企业的管理成效。

4.发挥文化凝心聚力的功能,持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人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以人为本是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石,要始终研究和尊重人性发展规律,选择优秀文化而非落后文化作为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途径。企业要始终用企业崇高的使命愿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广大员工努力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要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国际经济形势和企业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不断树立发展信心和必胜决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人才资源理念和幸福企业理念,努力营造尊重人、依靠人、关心人、成就人的人本管理氛围,激发员工创造活力,发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尊重人就是要高扬人文精神,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文环境,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合法权益、个性品格和首创精神,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识与践行;依靠人就是要树立员工是企业发展基石的理念,建立员工参与决策、参与管理的制度和渠道,营造企业创新氛围,挖掘员工创造潜力、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保护员工工作动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关心人就是要研究员工队伍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需求,适应知识型员工及青年员工日益增多的新结构,关注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进并开展员工帮助计划(EAP 项目)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实践成果,帮助员工提高心理资本,满足员工的差异化,积极开展有文化内涵的主题文化活动和娱乐活动,丰富活动载体,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幸福指数;成就人就是要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价值追求,为员工人生出彩提供机会平台,关注市场一线、关注艰苦岗位,为各类人才、群体建立成功的职业通道,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发挥文化成就品牌的功能,持续彰显企业的影响力。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支撑着品牌的丰富内涵,品牌展示着企业独特的文化魅力。从目前中国企业总体情况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战略不清、品牌文化内涵不深、品牌战略与文化战略脱节等现象,严重影响着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还任重道远。国务院国资委也正在加大品牌工作力度,出台一系列品牌工作措施。中国企业要想打造知名品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深入挖掘企业的文化价值,通过优秀文化成就知名品牌。一要提高认识,理清文化与品牌的价值关系。要进一步认识品牌的本质和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以打造被国际社会价值认可的优秀企业为品牌工作战略目标,努力改善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定位不明确、品牌文化内涵不深等问题,树立国际视野,培育品牌意识和能力,做好品牌战略的顶层设计。二要理清思路,加强品牌文化建设。要深入研究企业文化与品牌影响力的内在价值关系,建立品牌管理与文化管理的工作联系,构建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一致的价值理念和VI 识别体系,把企业价值理念融入品牌定位、品牌动力、品牌个性、品牌识别和品牌形象中,丰富管理、产品、服务和品牌的文化内涵,增强品牌联想,通过品牌战略传播企业价值理念,通过文化管理提升品牌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的文化影响力。坚决避免企业文化与品牌内涵的价值分裂,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品牌战略的血脉,决定和彰显企业品牌的品质、品位和品格。三要加大品牌传播,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要深入挖掘品牌传播资源,用好新闻宣传、传统媒体、产品服务营销等传统手段,积极运用新兴媒体,创新传播渠道,通过公益广告、微电影、微信公众号等新形式、新手段加大品牌传播;要加大国际化品牌战略研究,培育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以品牌文化支撑品牌建设,铸就知名品牌。四要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改善企业品牌形象。要把社会责任观作为企业价值理念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展示企业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转化到企业战略决策、形象塑造、品牌传播的具体行动中,在国家战略实施、国家危机时刻、促进社会进步、改善贫富差距、促进生态文明等领域体现企业的责任担当,树立受尊重的品牌形象。

三、文化管理特征及成效

改革开放40 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走过了欧美国家100 多年的发展历程,企业管理,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成效也在40 年间达到了西方国家企业近100 年发展才达到的管理跃升,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决定了最生动、最广泛、最具变革性的企业管理实践在中国,40 年间中国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实践也为文化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使文化管理理论朝着理论成形的方向迈进。

被尊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的德鲁克说过一句话:“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是软件、速度革命,而是一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世界最著名的营销战略家艾·里斯和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也提出“观念竞争”的思想,从新的角度阐述了品牌走向成功所需的基本要素。这些理论诠释企业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已不再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而是发展战略的问题、是市场拓展的问题,是企业抢占先机、赢得客户和市场的重要因素和方法途径,是理念资本,是企业竞争力和生产力。文化管理最重要的变革和标志就是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比较传统管理,文化管理实现了以下变革:

1.管理内容发生了变化。一是由侧重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全面管理和对企业价值观的管理。以往的管理更侧重物的管理,如:生产效率、生产方法、组织结构等,而文化管理更尊重人性的发展规律,强调能力本位、民主决策、公平竞争、团队精神等涉及观念和感情因素的非理性管理因素,把人看作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价值观的认同共享辅之以激励措施,使员工实现自我管理,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获得企业所期望的管理目标。二是对企业价值观管理。企业核心价值观渗透覆盖更加广泛,由对人的管理发展到对战略、市场、客户、流程、品牌的管理,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管理全方位、各层面、全过程的延展。

2.管理目标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但文化管理的目标由单纯为了提高效率向实现经济利益过程中,与社会分享价值观,向社会传递企业的社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转化。企业的性质也由原来的把工作作为谋生途径而选择的组织形态,变为共同价值追求引领下的命运共同体。文化管理模式下的企业不仅制造了商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功能,还创造了价值观,如:消费观念、生活品质、生活方式等,满足了消费者的价值体验,使企业的管理目标更多元,是提高工作效率、积累社会赞誉及品牌价值的集合体。

3.管理路径和方式发生了变化。现代管理理论在管理创新方面创造了精益管理、6S 管理、全面质量管理、NOSA 管理等管理成果,推动了全球企业的管理进步,但这些管理方式都是以产品、流程、质量、安全等要素来体现。文化管理在管理路径上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相结合,将硬要求与软约束相结合,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通过企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员工情商和知识素养的提升,变用工制度为人力资源开发,变产品生产为价值体验、开拓市场为价值营销、制度管理与价值观管理相结合等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和成效,通过员工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为企业实现使命愿景服务。

4.管理成效发生了质的变化。文化管理是对企业管理看法和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整个企业系统的变革。因此,文化管理最大程度地丰富了企业管理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文化品位,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本质跃升。文化管理下的企业向社会展示的是一个人本、和谐、诚信、责任的企业,体现在企业内部和谐、企业与外部环境和谐、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等全方位。

综上,正如特雷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一书中阐述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如果忽视了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忽视了自己在文化塑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就等于忽视了一个事关公司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塑造和强化企业价值观应该成为企业家管理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相信有中华民族5000 年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有近百年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红色文化积淀,以及改革开放40 年来发展变革的先进文化积淀,21 世纪中国企业必将在文化管理领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自豪,为世界范围内重塑企业管理秩序提供中国方案、创造中国价值。

猜你喜欢
价值观战略理念
我的价值观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战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战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