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艺节目《少年说》叙事创新与价值取向

2019-02-20 22:39周祥东
数字传媒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娱乐媒介群体

周祥东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22

近年来,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势如破竹,中国综艺节目已成为中国电视荧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广博的明星阵容、强有力的娱乐叙事手段吸引着广大青少年观众的眼球。广大青少年成为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忠实观众、成为了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的中流砥柱,青少年群体的口味甚至决定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方向。然而,当电视媒介寻求观众目光、希冀完成自身的经济效益时,却忽略了对青少年群体心理的关注。必须强调的是,电视媒介具有教育功能,它不能盲目地为追逐金钱利益而迎合市场趣味,它必须以强有力的话语权引导青少年成长的节目寓教于乐,架起一座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沟通的桥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艺节目《少年说》以简单的节目形式,坚守着电视媒介的价值取向,坚守着社会赋予它的教育功能。

一、《少年说》的叙事创新

《少年说》的叙事内容突破了以往的综艺节目形式,它不追求明星阵容,也不进行PK 赛事,更不设定娱乐化的游戏桥段,它仅仅是让青少年站在校园的舞台上,大声的说出心里话、诉说困惑、喊出梦想。然而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节目形式却成功的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成为了一座沟通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节目本身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的焦点与热点,新浪话题阅读超过4.4 亿便从一个方面表现出这档栏目的影响力。

(一)突破综艺窠臼,用平凡诉说成长话语

近年来的综艺节目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明星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以强大的明星阵容为综艺节目的吸睛亮点,明星背后自带的“粉丝”给予了综艺节目稳定的收视群体,一批又一批的观众为明星而守在电视、电脑屏幕前,不停的在自媒体更新自家“偶像”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综艺节目的“造星运动”也方兴未艾,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狂热到近年来的《中国好声音》热播,都证明“造星”能够吸引观众,获得大众的瞩目。然而,综艺节目明星化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发展时,《少年说》一反常态地并未邀请明星,也未造星。它的“嘉宾”仅仅是在校的青少年,节目形式也不是PK、游戏,也不曾有所谓的表决、淘汰,更不像其他青少年综艺节目一样展现优秀学子的高颜值、高智商、高才能,它仅仅是通过学生大声呼喊心里话,向社会传递最为真实的青少年内心话语。无论是家庭问题还是同学情谊,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均通过这档节目表达出来,从而得到沟通、获得理解。讲述青少年的成功并非是这档节目的定位,搭建一个诉说成长话语的平台才最能体现出这档节目的价值。

(二)坚持问题意识,贴近青少年群体

对青少年思想引领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内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思政工作最为重要的途径。一档针对青少年的综艺节目必须是贴近青少年的生活,讲述的内容也必须贴近青少年群体。以往的青少年综艺节目,展现的是优秀人才的高智商、高才能、高颜值,通过树立典型人物、讲述典型故事让青少年群体学习,然而这样的叙事内容无法真正贴近青少年群体,讲述隔壁家孩子的故事与广大青少年具有较远的距离,无法真正走进青少年内心。在《少年说》中,站在校园舞台上喊话的青少年,并没有多高的颜值,并不是成绩最好的尖子生,并没有多么高的知名度,只是我们身边的同学,他们的喊话也不是教化,只是朴实地诉说出自己的内心困惑——在家庭或者校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在表达自己在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同时,也引发了广大青少年群体的共鸣,毕竟“诉说者”同受众一样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困惑也同样是受众的困惑。通过节目“嘉宾”的诉说,一些青少年成长问题便暴露在镜头之下,引发家庭、学校、社会的反思。这样贴近生活的节目形式,无疑是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紧抓青少年诉求,用镜头记录青春成长

电视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它必须发现大众诉求、关注大众诉求、讲述大众诉求。青少年群体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它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也是最为宽泛的,它的诉求也是更加多元的。要想真正解决青少年的困惑、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抓住青少年最为关注的问题、讲述青少年最广泛的诉求就成为电视媒介必须关注的点,自然讲述这样的内容也能够引起观众深切的共鸣。只有诉说青少年的需求、记录青春成长,才能调动起观众的兴趣,让观众产生精神愉悦。孔晓一介绍说“我们的节目团队花了3 个月的时间去了3 所学校做调研,取样5000 份问卷、面聊2000 多名中小学生,又进行了2 个月的样片录制。”可以说,《少年说》抓住了青少年需要沟通的需求和观众审美的要求。节目讲述着少年的诉求、记录着青春成长,少年大声“吐槽”老爸打击自己、男生“吐槽”妈妈购物疯狂、学生“吐槽”班主任奇特“惩罚制”、少年“吐槽”室友学霸……每一个“吐槽”反映的都是一代人的青春,每一个故事记录的都是青少年真诚的诉说,这样的形式有利于观众寻找到共鸣从而观照自身,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反思教育方式,有利于社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二、少年说的价值取向

宋振文在《电视传播价值论》中将电视传播价值划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作为一档关注青少年心理的综艺节目,《少年说》践行着电视媒介的价值取向,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四个方面不断的探索。

(一)政治价值

欧阳宏生曾指出:“与其它节目相比,电视文艺娱乐节目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播有着更密切的联系,能够引发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升华,进而深刻影响受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可以说电视节目最为重要的价值就是政治价值,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故此,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必须正确的引导。节目《少年说》坚持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关注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正如第二季中男孩立志做妈妈心中的英雄树立了正确的青春责任观,女孩呼吁网络正能量是告知青少年要明辨是非,暖心少年对公益告白促进了青少年公益行动等,这些内容的选取无一不是在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可以说节目的播出推动社会更多的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二)经济价值

在市场化浪潮下的电视媒介早已开始追逐经济价值,一档综艺节目能够产生多少收入成为了电视节目制作时必须探讨的问题之一。是针对当下效益进行利润收割,还是打造品牌从而形成固定的收视群体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下,一部分综艺节目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并未有长远计划,一档栏目收视效果良好,第二季、大电影就纷纷上马,节目中间穿插各类致使观众眼花缭乱的赞助商广告,可以说这样的节目组无视创新与质量打磨,仅仅看到眼前的经济效益。《少年说》并非如此,在品牌上它不断塑造正能量,不断追求真实、不断追求讲述少年心底话是它的根本目标。在质量方面,它精雕细琢:《少年说》节目组找了全国东南西北中12 所学校,力求在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下找到少年表达与话题的差异性。综艺节目《少年说》很好地处理了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一方面,它形成了自己的固定收视群体;另一方面,它针对青少年成长问题很好地树立了正能量形象,对赞助商形象的塑造具有良好作用。故此,《少年说》的经济价值较为可观。

(三)教育价值

电视传播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输出观念。电视媒介凭借其强大的传播力,能够对受众的思维、行为等产生巨大影响。候一凡认为:“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电视传播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实践,其传播效果实现也是教育效果实现。”[2]从近年来的综艺节目传播内容来看,输出教育观念成为了海市蜃楼、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当下的一部分综艺节目并没有将教育意义贯穿节目始终,相反为保证娱乐性不断的在制作上花心思。综艺节目《少年说》重新将教育价值捡起,它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以温润的形式输出正确的价值观,试图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帮助。可以说,《少年说》是一档极具思想引领力的节目,从青少年关注的校园、家庭话题诉说,到台下观众对诉说者诉说内容的回应,都能够引起受众的反思与自省。节目将思想引领贯穿始终,向观众、向家长、向学校、向社会讲述当下青少年成长遇到的困顿,这样既释放了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压力,又架起了青少年与家庭、校园、社会沟通的桥梁,传递了向上向善的青春正能量。

(四)娱乐价值

寻求娱乐是当代大众缓解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本能。娱乐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大众希望从电视媒介获取的内容之一。故此,越来越多的电视综艺节目呈现了娱乐化倾向。综艺节目作为电视媒介中的主要内容,它则通过制作娱乐内容来满足大众精神消遣需求、缓解生活压力。然而,电视媒介作为文化产品,它的本质必须是在大众欢笑之余给予大众真正的精神愉悦。故此寓教于乐才是电视媒介娱乐价值的真正体现。《少年说》在播出时选取的内容既不是生硬的说教,也不是肆无忌惮的堆砌桥段寻求娱乐,而是真正的做到了寓教于乐。

在电视传媒行业急速发展的今天,以“受众为中心”是最为核心的传播观念。电视综艺节目在进行创作时必须突破窠臼,在叙事内容上进行创新。综艺节目在价值的选取上也必须多加思考,在商业化浪潮中要坚守本真,不媚俗、不低俗、不庸俗是电视综艺节目必须坚守的底线。综艺节目《少年说》在叙事内容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唯明星、不唯娱乐,坚守了电视传媒的责任感,为青少年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它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的四个维度上进行了良好探索,为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娱乐媒介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