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课堂翻转实践

2019-02-20 23:46何志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2期
关键词:组内汇报切片

何志全, 檀 军, 周 怡, 陆 祥

(遵义医学院 形态学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00)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掀起了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浪潮。国内各高校纷纷开展PBL、CBL、TBL、MOOC、微课等教学改革[1-6],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翻转课堂,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近年,我校在未改变现有“大班理论教学+小班实验教学”教学形式和不打乱教学安排的前提下,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PBL教学方法”“CBL教学方法”“问题讨论式学习方法”“自主性学习”形成性评价及部分小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在各学科课程运用相对较多,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7-8]。但这些教学方法基本都经历了问题设计,课后查阅资料,PPT课件制作及课堂PPT汇报、讨论等过程,学生需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来查阅资料和进行PPT制作。一旦多门课程同时开展,学生为了获取成绩,只能一味的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失去了原本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另外,由于理论教学采取大班教学,学生多达160~200人,每堂课只有40 min,各类教学活动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受益面窄。因此,在未能改变现有教学体制和教学进度安排前提下,寻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形态学实验室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学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于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课堂翻转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以组织学实验教学课堂翻转为例进行介绍。

1 实验教学引入“互助式”的学习模式[9-11]

在组织学第1次实验课,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随机原理进行分组,科学组建“互助小组”。每组学生4或5人,产生主席1人、记录员1人(采取轮换制,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以学习形式、实验内容、实验报告、问题讨论、学习行为的合作等形式达到学习目标。改变了“独学无友”的学习方式,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该学习模式将集体目标分散为个人任务,通过个人努力促成集体目标的实现,将“独学无友”的个人学习转化为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共同促进的团队学习,加强同学之间协作,在学会尊重他人,关爱弱者的同时,达到优势互补、各得其助、共同提高。

2 掌握医学形态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医学形态学是以图像结构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上要学会“看图说话”,并能结合观察图像,总结、描述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组织学主要涉及细胞、组织和器官,学习时有一定的学习规律可寻:如①细胞的学习方法,结合图像确定形态,细胞的整体形态是圆、椭圆、立方、多边形、柱形?确定核特征,从细胞核的位置、形态、核仁是否明显、是否有双核等方面进行描述;确定胞质特点,胞质的嗜色性、是否含有颗粒及嗜色性,如果是柱形细胞还需区分基底部和顶部胞质。②上皮组织的学习方法,确定位置,根据上皮组织具有极性的特点(具有游离面)确定上皮组织的位置,即分布在身体的表面、有腔器官的腔面和管道结构的内表面;确定组织,根据大量细胞密集排列和少量细胞外基质确定是否为上皮组织;确定命名及特点,根据观察的上皮组织细胞排列层数和细胞的形态进行命名,然后描述组织的结构特点。③器官的学习方法,实质性器官由表及里进行描述,中空性器官由内向外进行描述。

3 实验教学实现课堂翻转

在学生掌握医学形态学有效学习方法和引入“互助式”学习模式前提下,重新对实验课进行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师引导讲解(20 min)、②学生自主观察切片(60 min)、③ PPT制作及汇报(60 min)、④教师补充和总结教学环节。在学生自主观察切片、PPT制作及汇报两个教学环节把课堂完全交予学生掌控,带教老师只起到引导和监控作用,从而达到课堂翻转。

(1) 教师引导讲解(20 min)。教师简单介绍实验目的、要求,通过提问和总结的形式温故所学的理论知识。特别强调带教老师不再使用PPT讲解每张切片及结构特点,不再进行示教。

(2) 学生自主观察切片(60 min)。以互助小组的形式进行,这时切片是未知的、结构特点是未知的、图像也是未知的,而且不能依赖实验指导进行观察,学生只能进行切片观察和讨论。在切片观察过程中采取“互助式”的学习模式:穿插实施学习形式、实验内容、问题讨论、学习行为的合作等形式。切片观察讨论时采集组内效果较好的图像,并描述其结构特点,在图片上进行标注,作为本次实验课的电子作业。

(3) PPT制作及汇报(60 min)。在切片观察时,采集每张切片从低倍—高倍镜镜下图像,以及典型细胞、组织或结构的图像,并制成PPT,所有的图片必须来源于实验课堂的切片,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表述。此过程要求组内每位成员都能掌握切片的知识,并能表达和讲解。PPT汇报: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来源于切片的相关问题,要求涵盖所有实验内容,如肌组织问题设计①哪些肌组织有周期性横纹?光镜下如何区别它们?②平滑肌在光镜下纵切面、横切面的特点是什么?通过随机抽取确定汇报小组,组内成员全体上讲台,1人汇报,其他人补充。每次更换汇报人,保证每位同学都得到锻炼。他组汇报时,关闭显微互动系统及相关书籍,确保学生全神贯注听讲解,能发现问题以及积极提问。这个环节也是整个课堂相对比较精彩的部分,学生讨论激烈。

(4) 教师补充和总结。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补充总结,梳理重点、难点。

(5) 建立科学的学生考核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成绩由个人成绩+团体成绩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的电子作业(既有个人部分,也有集体部分)、学生观察切片的技能考核(在学生观察切片过程中,教师巡逻随机抽取组内成员进行考核,作为组内成绩)、组内制作的PPT及汇报情况(组内成绩)、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既有个人部分,也有集体部分)。对于组内成绩,当小组达到目标时,所有成员都能得到同样的成绩。

4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优越性

(1) 实验教学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翻转。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7/8的实验课堂(140 min/160 min)为学生自主学习、汇报及完成实验报告,真正实现了课堂翻转。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①教师始终是以导师的身份参与其中,不再是课堂的讲授者,与学生同等位置,仅起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作用,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讲解及研讨能力,增强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②教师要扩宽视野,加强知识储备,要想给予有效的指导帮助,必须做到提前认真备课,对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了解相关学科的进展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③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活跃思维,通过观察、研究切片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重新掌握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切片探讨、组内组间讲解和各组PPT汇报,促进了学生交流和问题研究,增强表达能力。

(2) 与传统教学形式比较的优异性。经过改良后的经典组织学实验教学模式[12-15]为教师理论知识回顾和课件讲解——教师示教后学生自主观察切片——完成实验报告——对本次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小结。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因讲解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学生收获不佳。教师一次性讲解完所有需要观察的切片,学生容易失去主动思考问题的热情,并且在实际观察切片过程中对所强调的内容及细节印象不深。导致在实际切片观察过程中还需借助实验指导②部分学生虽然根据示教,能辨别或判断相应的结构或细胞,但离开示教或更换结构就不能辨别了,有点以葫芦画瓢,仍不知所以然,未能掌握。③在完成实验报告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翻书抄或相互抄袭,参与小组讨论并不多,未能真正思考。因此,感觉实验报告完成较好,但实际作用不大。④虽然进行了改革,但还是以传统的组织胚胎学教学模式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存在被动接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活跃,但学生学习依赖性强,依赖老师、依赖指导教材和依赖组内成员,学习主动性差,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而课堂翻转教学模式改善了以上问题。

5 结 语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获取知识,能够提高个人修养,增加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教学,其实包括了“教”和“学”两个环节, “教—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这样能高效、系统、规划化的进行知识传授和获取知识,但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为主,学习过程中相对低效、而且是片段性学习,学习成本相对较高,但学生自主学习,会学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教”的环节,未能达到真正意义的教育。因此,以后的教学模式将会颠覆以往的“教”和“学”, “被动学习、知识储备、学习知识和在校学习”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 “自己会学、知识应用、创造知识和终身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会成为趋势。

猜你喜欢
组内汇报切片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