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论港澳历史及其重要意义

2019-02-21 04:04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澳门改革开放总书记

常 乐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港澳工作,也十分重视总结港澳同国家发展及“一国两制”实践的历史。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已经对近代以来的港澳发展史和“一国两制”从构想到实践的历史变迁、发展经验、未来趋势等作了十分权威、科学、系统的论述与勾勒,概括指出了港澳历史与“一国两制”史的重点、脉络和基本遵循,无疑成为当代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即循此视角,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谈点学习体会,并以此文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1 习近平总书记论近代以来的港澳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澳历史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只是到了近代出现了转折。[1]之后,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以及开启国家改革开放重大历史进程,港澳的历史不断改写,随着党和国家的进步而进步。直至1997年和1999年港澳回归祖国的怀抱、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后,港澳的历史命运才彻底改观,昂首迈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新纪元。

1.1 关于香港、澳门的近代史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港时指出,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于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都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九龙、“新界”也在那个时候被迫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只有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国之后,中国人民才真正站立起来,并探索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道路。[1]

1.2 关于港澳与新中国的历史

2014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工商界专业界访京团时指出,再过几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5年华诞。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命运相依,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2]

1.3 关于港澳与国家改革开放40年伟大进程的历史

2018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的讲话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同时要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在这个时机,我们邀请香港、澳门各界代表组团来内地参观访问,并安排今天这样的会见和座谈交流,表明中央充分肯定港澳同胞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作用和贡献。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港澳所处的地位是独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贡献是重大的,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3]

1978年12月,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国家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国家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注入了香港、澳门活力元素。40年来,港澳同胞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的作用是开创性的、持续性的,也是深层次的、多领域的。港澳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主要发挥了以下作用:一是投资兴业的龙头作用;二是市场经济的示范作用;三是体制改革的助推作用;四是双向开放的桥梁作用;五是先行先试的试点作用;六是城市管理的借鉴作用。[3]

40年改革开放,港澳同胞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港澳同胞同内地人民一样,都是国家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香港、澳门同内地优势互补、一起发展的历程,是港澳同胞和祖国人民同心协力、一起打拼的历程,也是香港、澳门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的历程。[3]

1.4 关于港澳回归祖国以来的历史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澳门视察时指出,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开辟了澳门发展新纪元。[4]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视察时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指引,通过同英国的外交谈判,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20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1]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已经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继续保持繁荣稳定。作为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从回归之日起,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香港、澳门实行管治,与之相应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体制得以确立。香港、澳门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香港、澳门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独特而重要的贡献。香港、澳门同胞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信心不断增强,同内地人民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和荣耀。[1]

1.5 关于“一国两制”的评价

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1]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需要在时间中不断探索。为更好在香港、澳门落实“一国两制”,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1]

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5]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5]

1.6 港澳与内地同根同魂,要积极弘扬中华文化,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6]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香港、澳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多理解“一国两制”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从而牢牢把握香港、澳门同祖国紧密相连的命运前程,加深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港爱澳情怀,增强投身“一国两制”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

2 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港澳历史的特点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一国两制”和港澳工作在我们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港澳同国家紧密发展的历史,也十分注意梳理“一国两制”实践的历史,尤其重视总结和汲取“一国两制”实践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习近平总书记浓厚的历史情节、深刻娴熟的历史思维是其强调学习历史、借鉴历史、古为今用、为我所用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基础。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也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正是建立在对古今中外历史的深刻洞察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港澳与国家的历史和“一国两制”实践的历史分析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一是将港澳历史和“一国两制”史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和“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高度和大局去认识,高度强调港澳历史、“一国两制”史与国家发展的一致性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港澳历史和“一国两制”历史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每逢港澳和国家的重要历史节点,就会总结、分析、评点港澳历史和“一国两制”历史。比如习总书记在参加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庆典、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以及会见港澳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都是如此。还有的是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场合,也会谈到港澳和“一国两制”的历史,如党代会报告、全国“两会”报告等重要官方文件。在这些重要会议报告和重要历史节点讲话中,港澳历史和“一国两制”历史都会被纳入到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去,既彰显了港澳与国家命运攸关的历史脉络,又强调了“一国两制”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二是突出强调了港澳回归祖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洗刷了百年民族耻辱”,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1]也开辟了港澳与祖国共同发展的“新纪元”。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就严肃指出了1997年收回香港对于中国政府至关重要的历史地位。他说:“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7]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千秋功业”,则是指相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而言,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华民族真正在主权独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两步,并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提供了新的强大推动力。

三是明确界定了港澳与新中国风雨同舟、命运相依、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大致将港澳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从1840年到1948年,英国侵占香港及对香港殖民侵略的历史;二是1949年至1977年新中国成立后港澳与祖国风雨同舟、命运相依的历史;三是1978年至2018年港澳参与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其中还可以1997年、1999年港澳回归祖国为界分为两段,后者也就是“一国两制”在港澳具体实践的历史;四是2018年以来港澳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历史。应该说,这一历史阶段的划分基本厘清了港澳与国家联系的历史脉络,也精准发现了每一历史阶段的独特内涵。

四是高度肯定了港澳在国家改革开放40年历史中的独特地位、重大贡献和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港澳同胞以及在香港、澳门的外资企业和人士也有一份功劳。对这一点,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央充分肯定港澳同胞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作用和贡献。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港澳所处的地位是独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贡献是重大的,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4]

五是总结概括了“一国两制”在港澳实践的历史经验。包括“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港澳建设好[1]等等。

六是十分强调针对港澳青少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近代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港澳青年不仅是香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3]因此,要注重教育、加强引导,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历史文化教育、国情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关心、支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七是对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了系统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5]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已于今年2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港澳优势,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其中香港、澳门作为湾区核心城市,角色吃重,被赋予重要地位,并以2022年、2035年为节点对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作出明确规划。

3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历史的重要论述,加强港澳历史的研究、传播和推广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5]因此,我们要从学习和贯彻“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港澳历史、研究港澳历史和传播推广港澳历史。

然而,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很多人对于近代以来的港澳历史和“一国两制”基本方略的由来及其重要性还不够了解和熟悉,从而影响到这一基本方略在党和国家建设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国家长期占据港澳社会的话语权,从而多是由他们来书写近代以来的港澳历史,其内容中间不乏缺漏、歪曲和偏见,但是这些历史书却在港澳及西方社会大行其道,“备受推崇”,这其实就是西方对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样本和缩影,实际上也成为当前港澳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与祖国不断疏离的思想文化因素。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8]

去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国家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香港、澳门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定位,支持香港、澳门抓住机遇,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3]

因此,我们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历史和“一国两制”实践总结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重点从“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和“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定位”中梳理港澳与国家融合发展的历史和独特贡献,重点突出“一国两制”在新时代的优势、地位和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编纂官方、权威、科学的近代港澳史和当代“一国两制”史。正如前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不少篇幅都涉及近代以来的港澳历史和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这些论述本身已经搭建起近代港澳史和当代“一国两制”史的核心观点与基本骨架。因此,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将近代港澳史和当代“一国两制”史置于中国近代史、新中国70年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多年伟大实践历程的框架当中,“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做到这些,我们就一定能够编纂出官方、权威、科学的近代港澳史和当代“一国两制”史。这项工作对于科学构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科、繁荣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系统梳理、研究、总结新民主主义时期港澳地区的党的历史和回归以来党领导“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就、做法和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港澳党史,对在港澳成长起来的党的早期领导人关爱有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香港是我党领导的特殊阵地,对我党早期工运(包括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等)的组织发展、力量建设、统一战线、舆论宣传、对外联络、经费筹措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除个别领域外,对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港澳地区的领导及港澳地区党组织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等都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新时代站在“一国两制”基本方略的高度我们党史工作者有责任来完成这一任务。

港澳回归祖国以来,尤其是港澳都已回归祖国20年、已经进入到回归50年不变的中期阶段的时候,我们对党领导的“一国两制”实践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和“一国两制”具体实践是不相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作为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从回归之日起,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回归完成了香港、澳门宪制秩序的巨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澳门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党的十九大后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修改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9]

因此,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央对港澳的全面管治权,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体现,也是党的“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这一基本方略的体现。另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的香港(当然也包括澳门,笔者按)建设好。我们有这个信心。”[1]习近平总书记这里说的信心,首先就包含了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新时代党史工作者也应该“有这个信心”,有信心把回归以来党对“一国两制”港澳实践的领导成就、成功做法和经验梳理、总结出来,要“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三是将相关历史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教辅读物,应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各级各类学校,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今年2月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大湾区内“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其中,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各个办学层次,也包括学科、课程、师资等领域的合作与共享。因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和规划纲要要求,可以探索在大湾区范围内共同使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而编纂的历史教材,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当然,对于港澳青少年来说,这些教材要注意使用“港言港语”“澳言澳语”,用港澳行得通的办法去开展教材的推广和使用,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好。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中,提到了积极投身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霍英东、何鸿燊、梁振英、梁定邦、史美伦、邵逸夫、田家炳、黄福荣等人的感人事迹和家国情怀。去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还隆重表彰了100位杰出人物,其中港澳同胞有王宽诚、陈冯富珍、曾宪梓、霍英东、马万祺等5人上榜。我们可以将他(她)们的感人事迹和家国情怀作一系统梳理并编辑成书,在港澳与内地同时出版发行,将之作为当代港澳青年心系国家、为国奉献的人生榜样,这对于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人心回归无疑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也很值得期待和努力。

猜你喜欢
澳门改革开放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澳门回归日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