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绿色发展理念教育途径探究

2019-02-21 04:04贺小凤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环境保护

贺小凤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的综合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开放中的引领作用。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提升至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协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建设绿色低碳湾区。《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原则是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绿色发展理念教育途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对开展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必要性

开放合作和广泛交流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在高职教育中探索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途径可以说是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需求”,基于此,就需要做好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有效的信任机制、共同体的身份机制和冲突协调机制[1]。2017年12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倡议并主动发起“粤港澳职业教育产教联盟”[2],首批加入联盟的成员单位包括大湾区的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主流企业和教育研究机构等共105家。2019年7月,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又举行了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论坛,为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开展绿色发展理念教育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基础。

2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开展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绿色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趋势,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其科学内涵[3]就是要打破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融洽共处,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摒弃消费主义,追寻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向更符合人性发展内在要求的、重精神发展的生存方式转型,以“人的全面发展”“生活幸福”为社会生活价值标准。拒绝个人中心主义,寻求人类共同福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同处一个世界。坚持绿色发展的目标就是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2.2 建设绿色低碳的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培育绿色发展理念的高职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原则是绿色发展和保护生态,建设的目标是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湾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必将改善和推动地区经济的提升,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同时,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东省职业教育拥有深厚的历史发展优势,2018 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共有在校生 73.7 万人,占全国的 8.5%,人数规模居全国第一位。同年,广东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23.8万名毕业生[4]。香港职业训练局共有13个专修学院,可颁发国际认可的学历资格证书,每年可以提供大约 25万个职前和在职的培训机会。澳门共有7所专修学院和5所技术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学历教育[2]。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几十万的毕业生,大大缓解了湾区建设过程中劳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层次推进,为了满足对湾区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湾区经济建设需要优质型、全面型、高素质劳动力的参与,劳动者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具备高尚品格修养和创新能力。因此,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几十万职业教育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投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他们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甚至部分人将进入决策部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是否受到了良好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绿色低碳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3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途径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议开展加强环境无害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动的教育活动,要求各国从小学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教育。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的杨叔子院士在《教育研究》发表了“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的文章,在我国高等教育界较早使用了“绿色教育”的概念[5]。由此可见,从“环境教育”发展产生了“绿色教育”,其实,说到底还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他认识到人、自然和社会是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并树立对环境高度负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观。

目前,由于认识不足、师资匮乏、经费投入少、制度缺失等原因,高职院校对于开展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工作还重视不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只是作为思政课学习的部分章节内容,没有渗透到高职教育的各个专业和各个环节,造成高职院校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浅表化,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浅层化[6]。此外,职业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过分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局限于本专业领域,对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有所欠缺,存在只有环境专业的学生才需要学习绿色发展的知识和技能,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就不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误解。其实,为了建设绿色低碳的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每一个即将服务于大湾区的高职毕业生来说,都应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观。

高职教育是面向区域办学,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高职教育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直接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职教育要积极适应和迎接低碳经济时代培养绿色技术技能人才的机遇和挑战,从环境专业教育和素质全面提升两个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发展理念教育。

3.1 将绿色发展理念教育贯穿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

《纲要》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粤港澳的产业发展方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亟需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环境保护类专业是为各行各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一线,培养具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环保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在职环保人员的职业培训任务也相当艰巨。因此,对于环境保护类专业,绿色发展理念要渗透到专业建设,要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环境保护类专业是以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绿色低碳技术核心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的。环境保护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密依托低碳型环保污染治理相关行业企业,进一步优化校企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专业教学基础建设和内涵发展,科学优化基于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多维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库。加快完善校内具有真实职业和创新实践氛围的实训基地。多元充实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型专兼职教师师资库,精心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 “双师素质”专业创新教学团队。在建立导师制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开展讲训一体、课证融通等教学改革,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教学等教学手段的创新,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环境保护类专业可以与研究型高校、低碳创新型企业(水务公司、市政工程设计院、环境科学研究院、环保公司)共同构建协同育人中心,培养低碳型环保高技能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制定,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围绕绿色低碳技术进行重构。例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除了开设职业岗位必需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外,还在专业限选课中,开设了环境经济与管理技术、环境心理学、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使学生在职业促进期获得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绿色环境教育、职业安全和健康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2)教学实践活动融入绿色发展理念。

在环境保护类专业的实验实操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引起学生对现有或传统化学实验方式、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存在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改进化学实验的意识,使化学实验更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利用,避免有害物质和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会妥善回收和处理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等[7]。

环境保护类专业应选择具有前沿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重点合作,在集中实践教学时,改革专业实训教学机制,以开展有毒有害污染物检测等社会服务为实训内容,实现教学和社会服务的无缝对接。还可以建立一批绿色发展教育的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通过实地学习实践,感悟绿色发展的意义和成效,促进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树立和养成。例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保护类专业与深圳市节能减耗、废物资源化等以绿色低碳技术为主的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共同建设绿色低碳型校外实践基地。如深圳国际低碳城及其进驻低碳企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工业生态与环境检测中心、南方水务、深水龙岗水务集团、深圳慧创源环保、深圳利赛等。同时,在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同时,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进行教学改革与技术研发项目合作。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连续两年参加了“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志愿者服务活动[8],加深了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

依托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环保科技设计大赛、绿色产品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可以指导学生挖掘专业知识与绿色发展的融合点,将绿色转化为生产,实现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例如,2017年12月,在第三届广东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老师指导的学生创新项目“新型酪氨酸酶激活剂的研究与应用”,斩获了生产工艺革新和工作流程优化竞赛特等奖。又如,2019年12月,由广东省高职教育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等共同主办,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承办的广东省高职院校环保科技创意大赛,收到全省十多所高校的一百多份作品,来自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团队研发的“城市住宅家庭油烟回收系统”项目、来自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队研发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教学装置”项目均进入决赛。2019年8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保护类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秸秆而起——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新时代”,进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广东省决赛。

民营医疗机构在全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中第六点概括非公医疗机构不断状大、社会办医取得新发展:2017年新增资源继续向非公医疗机构倾斜,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0.4%,民营医院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24.3%(比上年提高2.6%),民营医院住院量占比由2016年的15%提高到2017年的17.6%。

3)专业服务社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类专业可以围绕低碳产学研平台建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环保科研课题、环保科技课题,为服务社会提供科研动力。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探索技术攻关课题,发挥高职院校低碳创新人才的专业技术优势,研发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新工艺,为提升绿色低碳技术水平提供创新服务。还可以积极开展环保专业咨询,积极争取企业技术服务合作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助力。例如: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常年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技术服务,环境工程系项目组承担了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危险废物产生源调查”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项目,通过实施项目任务,全面摸清了中山市危废固废产生的底数,为解决中山市危废固废管理及处理处置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支撑。又如,2018年9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教师携“城市垃圾分类”项目,参加了广州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期间大量市民咨询垃圾分类知识,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市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环境保护类专业还可以以低碳创新项目课程的形式,开展环境污染治理、绿色低碳技术社会服务工作,实现社会服务和教学科研的联动,建立“创新+实训”的模式,创建教学服务社会的模式。例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环保科技协会配备了相应的环境专业的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帮助社团良性运转,多次组织校园内和社区的环保宣传活动。他们对龙岗区坪地街道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产业结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低碳经济的宣传和培训。同时,还对龙岗区坪地街道各个社区的市民开展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在活动中,学生还派发了由环境保护专业教师制作的宣传册。

3.2 以绿色发展理念教育促进非环保类专业学生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绿色发展理念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于人的培养。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观念、知识、态度、技能及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因此,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应该是个系统工程,真正做到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职院校可以成立绿色发展理念教育专门机构,统筹全校的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包括教育教学、课程开设、组织管理、师资培训、项目运作、教育试验等。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了“绿色教育办公室”,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环境教育中心”。高职院校的绿色发展理念教育专门机构,在服务本校的同时,还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员工、社会相关行政人员等,提供绿色发展理念的培训,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1)开设环保课程,传授绿色发展知识。

传授绿色发展知识要发挥学校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站在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高度,面向全校学生适时、适量、适度地开设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公共选修课,例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环保概论”“能源环境工程概论”“绿色制造”等课程。使学生尽可能较为完整地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努力建设绿色低碳粤港澳大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绿色发展理念教育课程在内容上要体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特别是要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以及当代对未来的责任与伦理道德等[9]。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用课堂提问、组织讨论、分组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

积极唤起、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他们形成绿色发展的价值观、道德观。可以通过举办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主题的班会、论坛、讲座、交流会、党团活动等,宣传弘扬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还可以借助世界地球日、环保日、科普日、节水日、植树节等特色节日,在校园内或深入社区开展绿色发展的主题活动,利用演讲、知识竞赛、征文、电影展播等形式,围绕中心、把握主题、集中力量,宣传环保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价值观。

学生社团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同学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应鼓励学生成立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学生社团,辐射整个学校,甚至整个社会。还可以成立义工组织,充分调动在校学生的积极性,以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材料,通过“走出去”的形式深入到行业企业、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等进行低碳宣讲,为社会提供绿色发展理念的专业知识服务。例如,2019年6月5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绿光环保协会以生命在于绿色、盼望在于绿色为宗旨,开展了“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的绿色家园守卫者·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形成绿色发展的道德观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在绿色发展理念教育过程中,围绕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形成绿色发展的道德标准,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绿色发展的制度约束。例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工作中,打造了独有的“素质银行”,激励学生提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绿色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们自己感受到绿色发展理念形成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现在,深信学子们都认识到,素质有点像货币,既可积累,还可升值。积累到一定阶段,突破临界点之后,素质便成为财富。

3)开展环保实践,养成绿色环保的行为习惯。

为学生创建将绿色知识、技能付诸于行动的机会,把绿色发展理念转变成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逐渐养成自觉行动的习惯,好习惯成就一生。例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好习惯俱乐部”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高职学生工作之“难点”、日常行为之“痛点”,倡导 “让习惯符合规范,让规范成为习惯”。 好习惯俱乐部自成立以来,秉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坚持做绿色环保好习惯的“播种机”,组织形式多样的绿色发展理念主题活动,如创建绿色班级、评比绿色宿舍、在校园和食堂醒目位置张贴标语和设立宣传栏等,帮助学生改掉过度消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坏习惯,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线上线下大力宣传,帮助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爱护环境、关爱生命、垃圾不落地、不践踏花草、不乱砍乱伐、不乱涂乱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杜绝一次性餐具、光盘行动、低碳生活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目前,绿色发展理念在学生中已成燎原之势。

4 结语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中开展绿色发展理念教育任重道远,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粤港澳职业教育产教联盟”这个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为大湾区培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在高职院校要做到领导率先垂范,教师身体力行。绿色发展理念教育要贯穿环境保护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还要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