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农民的“第四次创造”

2019-02-21 09:19本刊编辑部
乡村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初加工用地农民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经历过3次动能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交互渗透,要素跨界配置、产业跨界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趋势,形成了“合”的动能。目前,农村产业融合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之后农民的“第四次创造”。

连日来,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红包不断。不久前,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给乡村产业带来多重利好。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中央财政拟安排10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创建特色品牌、建设特色产品基地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力争用5~10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农村二三产业蓬勃兴起

产业旺,乡村兴。在日前举行的全国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说,乡村产业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14.9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 000亿元。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价值的乡村产业正成长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达388个,聚集村已达9万多个。据测算,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成为乡村产业新亮点。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是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的“腰”,也是乡村产业中潜力最大、效益较高的产业。近年来,产地初加工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近10万个种养大户、3万个农民合作社、2 000个家庭农场、4 000家龙头企业,建设了15.6万座初加工设施,新增初加工能力1 000万t,果蔬等农产品产后损失率从15%降至6%。

破解“人、地、钱”难题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组织了5个调研组,深入10个省份开展调研。许多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在要素支撑上面临一些困难。投融资机制缺失,不少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地瓶颈多,许多企业没有用地指标,不仅有比例、总量和土地类型限制,还有年限短、回报少等问题;人才技术获得难,一些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对口的技术专家难找。

“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涉农产业贷款余额达14.67万亿元,5年来增长40.7%。前5个月,农业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75.64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98万亿元,参保农户6 959万户次。”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说,要科学设定考核目标,要求银行单列信贷计划,加大乡村产业振兴支持力度。督促银行建立续贷、尽职免责等内部管理机制,明确涉农贷款不良贷款容忍度、资本管理等差异化要求。今后要鼓励金融机构改进服务模式,开发适合乡村产业振兴的银行保险产品,不断提升乡村金融服务质量。

针对用地难题,自然资源部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允许各地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多部门引导地方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政策,开展县域乡村闲置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土地资源支持乡村新产业发展。

融合发展驶上快车道

“人在干、数在算、面朝屏幕背朝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让乡村产业呈现“农业+”多业态的发展趋势。“种植+”林牧渔,形成循环型农业。“农业+”加工流通,形成延伸型农业。“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形成体验型农业。“农业+”信息产业,形成智慧型农业。目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值约35万亿元,各地积极发展产业融合类项目。江西省定南县引导农民通过租赁、合作、入股等形式参与融合发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浙江省缙云县试行民宅两权分离、收益共享机制,提高了农民的融合发展收入。

余欣荣表示,要建设乡村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镇域产业集群,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1 500个农业产业强镇。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再认定一批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小企业融入大集群。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精深加工基地,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县,改变目前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

猜你喜欢
初加工用地农民
橡胶初加工废水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固定化修复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农产品初加工设施3年获补16亿
中央财政5亿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