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送金城公主出降事、诗及其相关问题的探析

2019-02-21 13:19袁书会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诗云和亲金城

袁书会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陕西咸阳712082)

唐中宗李显在唐史上是一位过渡式的君主,他上承唐高宗武则天,下启唐玄宗,从神龙元年(705)正月即位,到景龙四年六月遇害,在位前后不到6年。但在唐代文化发展上,他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新旧《唐书》对其政绩评价不高,但也指出他为人“率情”“孝爱”,特别是他喜好文学,奖掖诗歌创作,对于唐诗的发展及繁荣功不可没。今《全唐诗》虽存其诗不多,仅存其诗5 首,联句2 句[1](P23-25)。但他乐于召集当时文士集会,君臣诗酒酬唱,洵为诗坛盛事①。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他率众臣亲赴金城县送别,并召集文臣学士赋诗送别,确为唐代公主出降史上不多的风雅之举。今就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及相关诗歌创作略作考述,以求教于方家。

金城公主出降吐蕃是唐蕃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但因正史体例与描写重心的原因,对于今人看来很重大的一件事情,在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中则尚有不详处,故略为考述。

首先就是该事件的具体时间问题。关于金城公主入藏,三史记载不甚详细,相较于《新唐书》及《资治通鉴》之金城公主入藏的记载,《旧唐书》于此事记载得最早也最为详赡,兹录之如下:

1、《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唐中宗神龙三年(707)载:三月丙子,吐蕃赞普遣大臣悉董热献方物。……夏四月辛巳,以嗣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2](P144)

(景龙)四年(710)春正月乙卯,于化度寺门设无遮大斋。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因幸中书令萧至忠之第。是夜,放宫女数千人看灯,因此多有亡逸者。丁卯夜,又微行看灯。丁丑,命左骁卫大将军、河源军使杨矩为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使。己卯,幸始平,送金城公主归吐蕃。[2](P149)

2、《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吐蕃上”载:

久视元年(700),吐蕃又遣其将麹莽布支寇凉州,围逼昌松县。陇右诸军州大使唐休璟与莽布支战于洪源谷,斩其副将二人,获首二千五百级。长安二年(702),赞普率众万余人寇悉州,都督陈大慈与贼凡四战,皆破之,斩首千余级。于是吐蕃遣使论弥萨等入朝请求和,则天宴之于麟德殿,奏百戏于殿庭。论弥萨曰:“臣生于边荒,由来不识中国音乐,乞放臣亲观。”则天许之。于是论弥萨等相视笑忭拜谢曰:“臣自归投圣朝,前后礼数优渥,又得亲观奇乐,一生所未见。自顾微琐,何以仰答天恩,区区褊心,唯愿大家万岁。”明年(702),又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则天许之。[2](P5226)

时吐蕃南境属国泥婆罗门等皆叛,赞普自往讨之,卒于军中。诸子争立,久之,国人立器弩悉弄之子弃隶蹜赞为赞普,时年七岁。中宗神龙元年(705),吐蕃使来告丧,中宗为之举哀,废朝一日。俄而赞普之祖母遣其大臣悉薰然来献方物,为其孙请婚,中宗以所养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许嫁之。自是频岁贡献。景龙三年(709)十一月,又遣其大臣尚赞吐等来迎女,中宗宴之于苑内球场,命驸马都尉杨慎交与吐蕃使打球,中宗率侍臣观之。四年(710)正月,制曰:

圣人布化,用百姓为心;王者垂仁,以八荒无外。故能光宅遐迩,裁成品物。由是隆周理历,恢柔远之图;强汉乘时,建和亲之议。斯盖御宇长策,经邦茂范。朕受命上灵,克纂洪业,庶几前烈,永致和平。睠彼吐蕃,僻在西服,皇运之始,早申朝贡。太宗文武圣皇帝德侔覆载,情深亿兆,思偃兵甲,遂通姻好,数十年间,一方清净。自文成公主化往其国,因多变革,我之边隅,亟兴师旅,彼之蕃落,颇闻彫弊。顷者赞普及祖母可敦、酋长等,屡披诚款,积有岁时,思托旧亲,请崇新好。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土宁晏,兵役服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筑兹外馆,聿膺嘉礼,降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亲自送于郊外。

中宗召侍中纪处讷谓曰:“昔文成公主出降,则江夏王送之。卿雅识蕃情,有安边之略,可为朕充吐蕃使也。”处讷拜谢,既而以不练边事固辞。上又令中书侍郎赵彦昭充使。……于是以左卫大将军杨矩使焉。其月,帝幸始平县以送公主,设帐殿于百顷泊侧,引王公宰相及吐蕃使入宴,中坐酒阑,命吐蕃使进前,谕以公主孩幼,割慈远嫁之旨,上悲泣歔欷久之。因命从臣赋诗饯别,曲赦始平县大辟罪已下,百姓给复一年,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又改其地为凤池乡怆别里。公主既至吐蕃,别筑一城以居之。[2](P5226-5228)

《旧唐书·吐蕃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吐蕃求婚及金城公主入藏前后事宜。而宋人所修的《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六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吐蕃上”则叙述较为简略:中宗景龙二年(708),还其昏使。或言彼来逆公主,且习闻华言,宜勿遣,帝以中国当以信结夷狄,不许。明年,吐蕃更遣使者纳贡,祖母可敦又遣宗俄请昏。帝以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妻之,吐蕃遣尚赞咄、名悉腊等逆公主。帝念主幼,赐锦缯别数万,杂伎诸工悉从,给龟兹乐。诏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帝为幸始平,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涕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繇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3](P6081)并将金城公主入藏时间系于景龙三年。而其后司马光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唐纪二十五》记载至简:(景龙三年九月)乙亥,吐蕃赞普遣其大臣尚赞咄等千余人逆金城公主。②

综合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相关记载,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当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事件的原委,但对于金城公主入藏具体时间上的记载三史颇有出入:《资治通鉴》记载极为简要,看不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具体时间,而《新唐书》的记载,我们只能看到大概,即金城公主乃景龙三年(709)入吐蕃,而具体时日则无法得知。在最为详细的《旧唐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金城公主出降的前后细节,但具体时间仍然是个谜,在《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吐蕃上”记载中,可以看到送金城公主出降吐蕃时间应该为景龙四年(710),但到金城县及送别到底是哪一天呢?明显正史记载无法判断。

北宋王溥依据唐代诸帝起居注、实录编撰的《唐会要》卷六《杂录》中有详细记载:景龙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幸始平县,送金城公主。以骁卫大将军杨矩为使。二月一日,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又改地为凤台乡怆别里。[4](P66-67)详细记载了金城公主入藏的具体时日。其实,在当时参与诗会的人的记载中,就有详细时日的记载。武平一当时参与了送别金城公主事件,并作诗送别,在他编撰的《景龙文馆记》中,就直接将这次诗会记作“二月一日送金城公主入蕃应制”,即已详细记载了这次诗会,也就是送别金城公主的具体时间。当然,后世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因为记载重心主要在军国大事,可能并不认为送金城公主出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因此对其送别的时日的记载并不是其记载的重心,因此语言模糊,以致我们今天看不清其时间的具体记载。但经过我们的仔细勘察,我们可以恢复此事当年发生的具体时间应为:景龙四年正月二十七日,中宗君臣一行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二月一日送别,改始平县为金城县。③

送金城公主出降事件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饯别诗会问题。中宗皇帝在对待吐蕃问题上,明显遵照太宗皇帝的鸿业,如前《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吐蕃上”所录其“制”书云:“朕受命上灵,克纂洪业,庶几前烈,永致和平。睠彼吐蕃,僻在西服,皇运之始,早申朝贡。太宗文武圣皇帝德侔覆载,情深亿兆,思偃兵甲,遂通姻好,数十年间,一方清净。”他希望参照文成公主和亲故事,送金城公主入藏,希望能够和好两族,促进国家和平安宁。但金城公主毕竟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因此史书一再展现了中宗皇帝慈爱的一面,“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土宁晏,兵役服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相较于以文治武功为后世楷模的唐太宗,唐中宗在历史上的记载的确与其祖无法相比,但史书在展示其作为一个长辈面对子女出降这件事上,充分展示了他政治家的一面的同时,更表现了他作为一个长辈的慈爱:他于日理万机之余,仍抽出时间,亲自送金城公主出了长安,经过咸阳,一直到始平县,并召集随行官员赋诗送别,前后用了4天时间,可见其重视之情。“帝幸始平县以送公主,设帐殿于百顷泊侧,引王公宰相及吐蕃使入宴,中坐酒阑,命吐蕃使进前,谕以公主孩幼,割慈远嫁之旨,上悲泣歔欷久之。因命从臣赋诗饯别”。后《西藏王统记》中也记载了睿宗送别金城公主情况:“帝颇钟念公主,遂携王公宰臣送行,至城垣高耸之始平县,设大帐殿,宴诸蕃使。帝悲泣歔欷久之。又为公主谆谆垂询。大赦始平县所有罪囚,诏免其一年兵役与赋税,并改始平县为金城县。”[5](P117)

《景龙文馆记》收录此次饯别诗会共有17 首诗④,题为《二月一日送金城公主入蕃应制》,参与的诗人有李峤(诗云: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崔湜(诗云:怀戎前策备,降女旧因修。箫鼓辞家怨,旌旃出塞愁。尚孩中念切,方远御慈留。顾乏谋臣用,仍劳圣主忧)、刘宪(诗云:外馆逾河右,行营指路岐。和亲悲远嫁,忍爱泣将离。旌旆羌风引,轩车汉月随。那堪马上曲,时向管中吹)、张説(诗云: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薛稷(诗云:天道宁殊俗,慈仁乃戢兵。怀荒寄赤子,忍爱鞠苍生。月下琼娥去,星分宝婺行。关山马上曲,相送不胜情)、阎朝隐(诗云:甥舅同亲地,君臣厚义乡。还将贵公主,嫁与耨檀王。卤簿山川暗,琵琶道路长。回瞻父母国,日出在东方)、苏颋(诗云:帝女出天津,和戎转罽轮。川经断肠望,地与析支邻。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韦元旦(诗云:柔远安夷俗,和新重汉年。军容旌送国,节命锦车传。琴曲悲千里,箫声恋九天。唯应西海月,来就掌中圆)、徐坚(诗云:星汉下天孙,车服降殊蕃。匣中词易切,马上曲虚繁。关塞移朱帐,风尘暗锦轩。箫声去日远,万里望河源)、崔日用(诗云: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受降追汉策,筑馆计戎和。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郑愔(诗云: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李适(诗云:绛河从远聘,清海赴和亲。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马怀素(诗云:帝子今何去?重姻适异方。离情怆宸掖,别路绕关梁。望绝园中柳,被躔陌上桑。空馀怨黄鹤,东顾忆回翔)、武平一(诗云:广化三边静,通烟四海安。还将膝下爱,持副域中欢。圣念飞玄藻,仙仪下白兰。日斜征盖没,归骑动鸣鸾)、徐彦伯(诗云:凤扆怜箫曲,鸾闺念掌珍。羌庭遥作馆,汉策重和亲。星转银河夕,花移玉树春。圣心凄送远,留跸望征尘)、唐远悊(诗云:皇恩睠下人,割爱远和亲。少女风游兑,姮娥月去秦。龙笛迎金榜,骊歌送锦轮。那堪桃李色,移向虏庭春)、沈佺期(诗云:金榜扶丹掖,银河属紫阍。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玉就歌中怨,珠辞掌上恩。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前有徐彦伯《送郑惟忠序》:卷芦叶而横吹,声愁陇月;抚剑镡而直视,目断吴洲。[6](P117-121)后《全唐诗》则仅收录了15首⑤。

唐代历史上,多数帝王重视文学发展,关注、推崇诗歌创作,并有多位君主亲自创作,今《全唐诗》卷一至卷四就收录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明皇、肃宗、德宗、文宗、宣宗、昭宗十位皇帝的诗作。而关于唐代帝王之创作,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就曾说:“有唐吟业之盛,道源有自。文皇英姿间出,表丽缛于先程;玄宗才艺兼该,通风婉于时格。是用古体再变,律调一新;朝野景从,谣习寖广。重以德、宣诸主,天藻并工,赓歌时继;上好下甚,风偃化移,固宜于喁徧于群伦,爽籁于异代矣。中间机纽,更在孝和一朝。于时文馆既集多才,内庭又依奥主,游筵以兴其篇,奖赏以激其价。谁鬯律宗,可遗功首?虽猥狎见讥,尤作兴有属者焉。”[7](P2812)就特别指出中宗皇帝热衷于游筵与诗会创作。历史上,唐中宗李显在位期间,处于韦后和太平公主这两个强势女性的挟持中,为政平庸。但他热爱文学,热衷于宴游,乐于召集文士,君臣诗酒酬唱,有时自己也亲为联句,营造风雅热闹的场面,客观上也推动了盛唐诗歌的繁荣。金城公主入藏和亲,是中宗朝一件大事,因此如前历史所述,唐中宗为人慈爱,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他仍亲率近臣送金城公主西出长安,过咸阳,一直到始平县,从景龙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到,至二月一日金城公主送别,前后历经四天时间。⑥期间,他不顾关中正月之严寒,“帝幸始平县以送公主,设帐殿于百顷泊侧⑦,引王公宰相及吐蕃使入宴,中坐酒阑,命吐蕃使进前⑧,谕以公主孩幼,割慈远嫁之旨,上悲泣歔欷久之。因命从臣赋诗饯别,曲赦始平县大辟罪已下,百姓给复一年,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又改其地为凤池乡怆别里。”充分展示了中宗皇帝为人慈爱的一面。

于饯别席上赋诗送别,乃唐人诗歌创作之传统,更何况这次是送公主入藏和亲。从参与这次诗会的人员的构成也可以看出,均为中宗朝的近臣和文学之士:李峤、崔湜、刘宪、张说、薛稷、阎朝隐、苏颋、韦元旦、徐坚、崔日用、郑愔、李适、马怀素、武平一、徐彦伯、唐远悊、沈佺期,均为中宗朝近臣,他们可以说是中宗朝最著名的文学家的代表。饯别赋诗为初唐诗歌创作一大传统,这次又是中宗皇帝莅临,《景龙文馆记》记录了这次诗会的17首诗歌,题为《二月一日送金城公主入蕃应制》。从总体上来说,17首诗歌全部采用初唐盛行的五言律诗诗体,诗歌除了歌颂中宗皇帝体恤百姓,割爱送公主入蕃的伟大政治情怀外,就是抒发了公主远去惜别的依依之情以及众人对和亲的议论。诗中用“汉帝”“汉国舅家”“汉家”等指代中宗皇帝,用“弄机女”“帝女”“帝子”“凤女”等指代金城公主,用“耨檀王”“乌孙”等指代吐蕃赞普,用“甥舅”指称唐蕃关系,于整齐略显板滞的韵律中展示中宗皇帝的伟大和对金城公主远去的别情。诗歌运用“关山月”“关山马上曲”“琵琶道路长”“琴曲悲千里”等渲染了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的苦辛与别情。如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李适诗:“绛河从远聘,清海赴和亲。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和武平一诗:“广化三边静,通烟四海安。还将膝下爱,持副域中欢。圣念飞玄藻,仙仪下白兰。日斜征盖没,归骑动鸣鸾。”集中体现了初唐宫廷唱和诗的特点,语言华美而富于抒情描写,两句一换韵,于流动婉转中展示作者的情韵,即使是公主远嫁西蕃,作者也能将此别情写得情志万千。

诗会中的这17 首诗,从多方面赞颂中宗皇帝的伟大政治情怀,赞扬他割舍亲情、送金城公主和亲,为国家谋得和平与安宁,将其比作汉代和亲的帝王,这是唐诗以汉比唐的一贯做法。同时,诗歌又一再渲染公主离别及远行的悲伤,将赞颂和别离两大主题扣得非常紧,这应该也是应制诗的要求和这次诗歌集会的主旨吧!

17首诗歌从整体上来看并没有超出初唐宫廷诗的藩篱,不论和此前中宗景龙四年正月八日立春所举行的《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6](P111-116),还是此后的景龙四年四月十四日《四月十四日幸隆庆池观竞渡应制》[6](P141-144)相比较,应该说都很类似,采用当时流行的五言律体,语言华美而情韵丰富。17 首诗歌从整体上来看并没有超出初唐宫廷诗的藩篱,不论和此前中宗景龙四年正月八日立春所举行的《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还是此后的景龙四年四月十四日《四月十四日幸隆庆池观竞渡应制》相比较,应该说都很类似,采用当时流行的五言律体,语言华美而情韵丰富。创作的主体也是景龙文馆馆臣,而李峤、崔湜、刘宪、张说、薛稷、阎朝隐、苏颋、韦元旦、徐坚、崔日用、郑愔、李适、马怀素、武平一、徐彦伯、唐远悊、沈佺期等人,是当时文坛的翘楚,他们的诗歌也代表了当时诗歌的风尚。可以看出,他们的创作带有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其前承高宗武则天时期沈、宋及文章四友之诗风,在诗歌律化及诗艺的提高过程中更进了一步。同时,他们也为后来开元、天宝诗歌高潮的到来做了一定的探索。当然,其艺术性与盛唐同类诗作相比,并不显得特别高明。但这次诗会因为有送金城公主出降这件大事,从而显得意义非凡。在诗艺的展示同时,又有了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这样一个充实的内容,这样的诗歌创作实践在初唐明显是不多的。这些诗人在五律诗体的积极创作,明显也为盛唐律诗的创作做了有益的探索和铺垫,为盛唐诗歌繁荣的到来做了自己的时代贡献,这也是应该肯定的。

[注 释]

①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七《谈丛》三记载,唐中宗共与臣下唱和有24 次之多,见《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282页。

②[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1956 年6 月版,第6755 页。有关金城公主出降吐蕃的记述,后世还有《唐大诏令集》卷四十二、《册府元龟》卷979、《全唐文》卷16 等根据《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所作的相关记载。

③针对新旧《唐书》中有关金城公主出降这件事的记载时间上的混乱,清人赵绍祖在其《新旧唐书互证》卷五(地理志)中就纠正说:京兆府兴平。《新(唐)书》注本:始平,景龙二年中宗送金城公主降吐蕃,至此,改曰金城。旧(唐)书作景龙四年。案:《旧纪》及《吐蕃传》事,皆在景龙四年。《新·吐蕃传》在三年。《元和郡县志》在二年。今考《新·纪》:景龙四年正月己卯,如始平。二月癸未,至自始平。虽不书送金城公主,必此事也。则当以四年为定。《唐会要》景龙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幸始平县,送金城公主。二月一日,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年月甚详。凡书中一二三四字,其误不可胜纠,以此事互有差舛,故举之。

④武平一《景龙文馆记》是一部记载唐中宗景龙二年四月至四年六月间修文馆情事的著作,宋时尚存,后遗轶。十七首诗存于《文苑英华》卷一七六《诗·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陶敏所辑录与《文苑英华》字句略有不同,诗作次序则从《文苑英华》。今有[唐]武平一撰,陶敏楫校《景龙文馆记》,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

⑤分别见[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6、54、68、69、70、71、72、76、87、92、96、102、102、106、107相应诗人名下,题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与《景龙文馆记》编者于诗题中有时间不同,《全唐诗》编者明显承袭版本不同,省去了时间。

⑥景龙四年一月共29天。

⑦始平县东至京兆府长安九十里,百顷泽,在县西二十五里,周廻十六里,多蒲鱼之利。见[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2年6月版,第25-26页。

⑧关于吐蕃迎娶金城公主的使者,笔者另有小文讨论,见《文史知识》2018年第4期《吐蕃诗人“明悉猎”》。

猜你喜欢
诗云和亲金城
金城化学(江苏)有限公司
难忘的中秋节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Edith Wharton’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平流雾下的广西金城江城区
浣花笺上月下柳
——徐诗云素描
等 待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