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夏侯审皖南行迹考

2019-02-22 06:41朱曙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夏侯宁国江州

朱曙辉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富庶,风光优美,境内的长江水道更是中原、湖湘与吴越之间来往必经的交通要道。有唐一代,大量的诗人都曾游历皖南,留下大量的优秀诗作,形成皖南地区丰厚的唐诗文化遗产。遗憾的是,截止目前,除了李白、杜牧等少数著名诗人的皖南行迹得到详细研究之外,大多数诗人在皖南地区的具体活动行迹尚未引起学者关注。目前,安徽省正在启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行动,而发掘地区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正是推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本文选择李涉、夏侯审两位唐代诗人的皖南行迹为研究对象,既推进唐诗研究的深化、细化,同时也为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添砖加瓦。

一、夏侯审任职宁国尉考

夏侯审,字号、籍贯不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军谋越众”科登第,授校书郎,迁宁国丞,终殿中侍御史。夏侯审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散佚颇多,今《全唐诗》仅存诗一首。夏侯审曾任宣城宁国县丞,赴任之际,李端、卢纶、司空曙等人均有诗送行,其诗如下:

送夏中丞赴宁国任

李端

楚县入青枫,长江一派通。

板桥寻谢客,古邑事陶公。

片雨收山外,连云上汉东。

陆机犹滞洛,念子望南鸿。[1]1476

送夏侯审赴宁国

司空曙

青圻连白浪,晓日渡南津。

山叠陵阳树,舟多建业人。

烟霞高占寺,枫竹暗停神。

如接玄晖集,江丞独见亲。[1]1500

送宁国夏侯丞

卢纶

楚国青芜上,秋云似白波。

五湖长路少,九派乱山多。

谢守通诗宴,陶公许醉过。

怃然饯离阻,年鬓两蹉跎。[1]1441

傅璇琮先生已考证李端诗题《送夏中丞赴宁国任》中“夏中丞”实为“夏侯丞”之误,此处的夏侯丞则正是夏侯审[2]。排比上面送行诗四位作者的行年即可得到夏侯审赴任宁国丞的时间。韦应物有《春日郊居寄万年吉少府中孚、三原少府伟、夏侯校书审》诗,据傅璇琮先生考证,此诗作于建中二年(781)韦应物在京师任尚书比部员外郎之职[3],如此则建中二年(781)春夏侯审在尚在京师任校书郎之职。司空曙在建中三年(782)春之前已经贬职为长林丞,留滞荆南一带,而且至少在兴元元年(784)之前都在长林丞职位上[4]。卢纶则在兴元元年(784)春尚在京城,而本年十月已经入河中浑瑊幕府,离开长安[5]。李端则去世于兴元元年(784)至贞元三年(787)之间[6]。所以排比三人的行年可知,唯一可能在长安重合送夏侯审赴任宁国的时间只有兴元元年(784)。而卢纶诗中提到:“秋云似白波”,可见是兴元元年(784)秋季之作。而夏侯审于建中元年(780)登进士第,按唐代官制,进士及第后需要待选三年方能参加选官。按照正常的选官流程,夏侯审在建中四年(783)年秋方能参与选官,而兴元元年(784)春方才有选官结果。这和上文所考证的兴元元年(784)秋赴任宁国正好时间相符。

综上所述可知,夏侯审正是于兴元元年(784)秋赴任宁国尉,任职时间不详。

二、李涉两过皖南考

李涉,自号清溪子,洛阳人。中唐诗人,生卒年不详。李涉早年客居宋州,后避兵乱南下隐居庐山,宪宗时任太子通事舍人,元和六年(811)贬官峡州司仓参军,长庆元年(821)遇赦还京,宝历元年(825)因故流放康州。《全唐诗》有李涉诗一卷,《全唐诗续拾》中另补三首,共存诗一百一十余首。李涉诗中曾有涉及其自身皖南行迹者三首,其诗如下:

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

曾识云仙至小时,芙蓉头上绾青丝。

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

陵阳夜会使君筵,解语花枝出眼前。

一从明月西沉海,不见嫦娥二十年。[1]2473

题开圣寺

宿雨初收草木浓,群鸦飞散下堂钟。

长廊无事僧归院,尽日门前独看松。[1]2472

有关《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诗的本事,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九中有记载:

李博士涉,谏议渤海之兄。尝适九江看牧弟,临袂,凡有囊装,悉分匡庐隐士(题下原注:何、戴山人等也),唯书籍薪米存焉。至皖之西,忽逢大风鼓其征帆,数十人皆持兵仗,而问是何人。从者曰:“李博士船也。”其间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吾辈不须剽他金帛。自闻诗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李乃赠一绝句。豪首饯赂且厚,李亦不敢却。后睹斯人神情复异,而气亦备焉,因与定淮阳佛寺之期,而怀陆机之荐也。李君乃至扬州遍历诸寺,遇一女子拜泣,自谓宋态也。宋态者,故吴兴刘员外爱姬也(题下原注:刘全白也)。刘、李有昔年之分,因有诗赠曰:“长忆云仙至小时,芙蓉头上绾青丝。当时惊觉高唐梦,惟有如今宋玉知。”又曰:“衡阳夜燕使君筵,解语花枝在眼前。自从明月西沉海,不见姮娥二十年。”李君叹曰:“不见豪首,而逢宋态。成终身之幸喜,恨无言于旧知也。”[7]

范摅大约活动于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前后,而李涉则去世于唐文宗大和(827-835)年间,彼此年代相隔不远,故而记载诗歌本事的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云溪友议》中所引李涉诗歌与《全唐诗》所录李涉诗歌有几处歧异:一是湖州歌姬的名字,《云溪友议》所载为“宋态”,而《全唐诗》则记为“宋态宜”,此处歧异与本文考证无关,故无需考辩;二是刘全白与李涉当年宴集的地点,《云溪友议》所载为“衡阳”,而《全唐诗》则记为“陵阳”。今查刘全白仕宦履历可知:刘全白大历九年(774)任浙西从事,后为膳部员外郎,贞元六年(790)出为池州刺史,贞元十年(794)转湖州刺史,迁秘书监,后致仕[8]。刘全白曾任职池州,并无出守衡阳的经历。池州在中唐永泰元年(765)之前隶属于宣城(古称陵阳),之后虽独立成州,然而亦属于宣歙池观察使辖地,称之为“陵阳”也是清理之中。据此来看,《全唐诗》记为“陵阳”为是,而《云溪友议》所载“衡阳”为误。查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可知,刘全白任职池州刺史的时间是贞元六年(790)至贞元十年(794)[9]3470,则李涉当年曾与刘全白宴集于池州的时间也应在此之间。

据《唐才子传》卷四“李涉”条记载:“(李涉)早岁客梁园,数逢乱兵,避地南来,乐佳山水,卜隐匡庐香炉峰下石洞间。”[10]299大历、贞元年间汴宋之地曾有数次兵乱,分别是大历十一年(776)的李灵曜叛乱、大历十四年(779)的李希烈之乱、贞元九年(793)的宣武军乱、贞元十五年(799)的宣武军乱。吴汝煜、胡可先曾推测道:“大历末(李)涉年不过十岁上下,难有客梁园之事。《才子传》所云‘数逢乱兵’当为刘士宁被逐、陆长源被杀诸事。”[10]300据上文考证可知,李涉在贞元十年(794)之前已经南下经过池州,则贞元十五年(799)的宣武军乱杀陆长源之事自然不是李涉所经历的。综合上述几则资料推测,李涉“数逢乱兵”应是指贞元九年(793)的宣武军乱。据《旧唐书?德宗纪》记载,贞元九年(793)十二月“丙辰,宣武军乱,逐节度使刘士宁。”[11]从时间来推算,李涉南下池州应该是贞元十年(794)年初。宋州(今河南商丘)为京杭运河之重要节点,从宋州南下至匡庐所在的江州,必然是由京杭运河至扬州,在此转长江水道西行至江州。刘全白时任池州刺史,池州正在扬州至江州的长江水道必经之途中,故而两人曾聚会宴集。李涉《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正是回忆贞元十年(794)自宋州南下匡庐途经池州时与池州刺史刘全白的宴集之作。

而李涉并非仅在贞元十年(794)经过皖南,据《云溪友议》记载可知,李涉《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写作于李涉“尝适九江看牧弟”的回程途中至扬州之作。其中所提到曾任九江牧守的“谏议渤海”即李涉之弟李渤。有关李涉、李渤两人的关系,吴汝煜、胡可先在《唐才子传校笺》卷五“李涉”条中已有详细考证[10]296,兹不赘言。查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可知,钱徽于长庆元年(821)十二月十五日由江州刺史转湖州刺史,李渤于长庆二年(822)任职江州刺史,并在本年入为职方郎中[9]2284。按照时间来推断,李涉至江州看望李渤只能是在长庆二年(822),《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诗歌写作也应是在本年。从路线来推测的话,江州至扬州必然是经由长江水道而行,故而《云溪友议》中也提到李涉在“至皖之西”的江上遇到劫盗。而从江州至扬州沿长江水道而行,必然要经过皖南池州、铜陵、宣城、和州等地。李涉诗集中有《题开圣寺》诗,据《(直隶)和州志》卷五所记:“开圣寺,(和州)大西门外。唐时建。”[12]和州也正在自江州至扬州长江水道的必经之途中,而且诗中写景云“宿雨初收草木浓”,景致应是夏秋之间,与李涉另一首赠给江上劫道者的诗中提到的“暮雨潇潇江上村”时节也相符,由此推测,《题开圣寺》诗应是李涉在长庆二年(822)自江州回程时途经和州之时所作。

另外,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可知,刘全白任职池州刺史的时间是贞元六年(790) 至贞元十年(794)[9]3470,距离长庆二年(822)约三十年左右。由此来看,“一从明月西沉海,不见嫦娥二十年。”中的“二十年”是从刘全白去世算起,据此推算,刘全白去世于贞元十八年(802)年左右。刘全白曾在唐德宗贞元后期徙居终南山[10]302,终南山毗邻长安,彼时刘全白正在京师任职秘书监,故而两人极有可能再次相见。自刘全白去世至再次相见宋态宜之间已相隔二十年。

猜你喜欢
夏侯宁国江州
沟梁梁也要奔小康
别惹葡萄
狱中学《尚书》
帝京旧事
稷山一片枣红天
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归人
男孩,男孩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
爸爸妈妈,请放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