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湿地公园游憩功能评价研究
——以三明市如意湖湿地公园为例

2019-02-23 07:21
中国园林 2019年1期
关键词:来园游人公园

曾 真

朱南燕

尤 达

兰思仁

李霄鹤*

湿地公园是集环境保护、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娱乐等生态及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形式[1]。2016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以及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城市双修”的推行,对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优化成为当下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各类湿地公园1 036个[2]。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有效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美化了城市环境,丰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也为市民亲近湿地、观赏和体验湿地提供了重要的场所[3]。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有了保障,户外游憩的需求日益增强的同时,对于城市绿地、湿地公园等公共游憩空间的游憩需求也逐渐多样化。游憩功能作为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以游客的游憩体验为切入点进行湿地公园游憩功能研究,有助于湿地公园实现以人为本的游憩规划,更好地发挥湿地公园的游憩功能。

游客满意度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顾客满意度研究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推动下,游客满意度研究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4]。游客满意度是指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期望与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游览后的体验结果进行比较后,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5]。国外对于湿地的研究较为丰富,主要涉及湿地的生态过程、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人工湿地构建、湿地教育、湿地价值与生态补偿以及湿地健康等[6]。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湿地公园的研究集中于中国湿地公园的现状发展[7]、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8]、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9]、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设计[10]、湿地公园的生态教化功能研究[11]等;本文以游客的体验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恰当的指标因子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功能进行评价研究。寻找能影响城市湿地公园发挥游憩作用的主要因素,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

1 研究区概况

如意湖湿地公园位于三明市沙县新城,属于全天候免费开放的休闲活动区域。为市民提供生态观光、亲近自然、休闲娱乐、感受湿地文化等多种功能。公园总面积为45.84hm2,公园内现有的植被资源丰富,亭台、栈道等错落有致,湖体景观多样化。如意湖湿地公园以生态为基础,坚持修复保护先行的准则,意在创建湿地与生态新城之间的绿色联系空间,为市民提供生态的湿地公园景观空间。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2.1 研究方法

2.1.1 湿地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参阅湿地公园以及游客满意度相关的参考文献和实地调查之后,确定来园游客对于如意湖湿地公园游憩功能的评价体系。共分为三级:一级为目标层,即游客的总体满意度;二级为指标层,即总体布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游人体验等;三级为因子层,即二级指标层的具体化,包含功能分区、内交通流畅性、外交通可达性、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娱乐设施、空气质量、水体质量等20个指标因子。

2.1.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问卷设计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一种综合评判方法。以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12]。首先,建立影响研究对象的评价因素集U和评判集合V,将汇总的评判信息依据隶属程度进行数量化表达,得到相对于评判集的模糊向量和模糊关系矩阵R,将关系矩阵R与权重向量W进行数学合成运算得出模糊评价集B,即B=W×R,最后去模糊值,用模糊综合评价集B和测量标度H计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分数E,即E=B×H[13]。

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游客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游客对湿地公园各项指标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选择;第三部分是游客对湿地公园各项指标因子的满意程度进行打分。测量标度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1~5分依次代表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通过分析计算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以及游客满意度得分,用直观的数字反映游客对于如意湖湿地公园的各项指标因子的满意程度以及总满意度。

2.2 数据收集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呈环状分布,核心保护区一般设置在需要受到特殊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范围,缓冲区则设置在紧邻核心区的外侧,主要缓解和限制来自外部对核心区的干扰和破坏,处于最外侧的休闲游览区、科普区、服务区,主要包括对游客的科普教育以及游客自身的娱乐活动,是游客活动的最主要区域[14]。因此,将如意湖湿地公园划分成游人活动区域和生态保育区域两大区块。生态保育区域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该区域的首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属于禁止开放的区域,游人在生态保育区域附近会受到限制,在此区域的一定范围内会对游客实行隔离,游人的活动只能以远处观赏为主,并且停留时间较为短暂[15]。生态保育区为游客提供的游憩功能极为有限,不适合进行游客对于湿地公园游憩功能的评价研究。因此,本文针对来湿地公园游人活动区域的游客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选择在2017年7月11日—8月22日进行,调查工作期间涵盖了节假日以及工作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68份,有效率为95.04%。将数据整理后导入SPSS 19.0进行问卷信度检验。根据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问卷信度系数α为0.783(α>0.7),说明本次调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图1 受访游人男女比例

图2 受访游人各年龄段比例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受访游客的社会学特征分析

3.1.1 男女比例均衡、游客呈年轻化

如图1所示,受访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占48.13%,女性占51.87%,来园游客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从图2可以看出,受访游客的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占总比重的65.3%。由于湿地公园所在位置距离市区较远,交通出行方式有限,对于老年人游客来说较为不便,所以老年游客的数量相对受到影响。

3.1.2 游客职业稳定,自驾出行占多数

在图3中,职业构成主要以学生、公务员、企业人员3类为主。其中学生占据比例最高为26.12%,其次为公务员23.13%和企业人员20.90%,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娱乐倾向会促使他们前来游玩,公务员以及企业人员本身具有稳定的收入和固定的节假日,他们可以利用节假期日时间前来放松游玩。从图4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游客的出行方式以自驾车和乘坐公交车为主,自驾车占65.30%,乘坐公交车占26.87%。由于如意湖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以及来园公交车班次较少,自驾行出游还是来园游客首选的出行方式。

3.1.3 来园距离适中、休闲锻炼为主

从图5可以看出游客来园路程以0.5h以内和1h以内为主,两者之和超过80%,表明游客来园路程以中距离为主。随着城市居民对于绿色出行与健康养生的意识增强,人们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强,因此湿地公园本身所包含的大面积绿地以及多元化的休闲、娱乐、生态等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如图6所示,游客的游园目的以锻炼身体、体验自然、休闲游玩3类为主,分别占总比重的17.91%、24.63%、29.48%。

3.2 湿地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国内关于旅游景区的满意度评价研究,多数采取咨询数位有关专家来确定指标权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各个因子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由于专家人数上的限制以及个人存在的主观因素的差异性,得出的权重与游客心里的认知还是存在差异。本次研究采取让游客自主为评价因子重要程度打分的方式,力求更真实地反映出游客对湿地公园的反馈情况。首先让游客在总体布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游客体验5个中间指标层中选取所认为最重要,从而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以公园环境为例,268名受访游客中,共有72位游客认为总体布局是5项二级指标层中重要程度最大的,因此根据百分比可以得出,W1=72/268=0.269。同理可以计算出每个准则及其包含的指标因子的权重(表1)。

3.3 游客对湿地公园满意度

3.3.1 游客对湿地公园满意度的模糊评价计算

首先,建立评价集V=(V1,V2,V3,V4,V5)=(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集U,U=(Ui)(i=1,2,3,4,5分别是总体布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游人体验5个准则层),下一级指标由Uij组成。并根据游客满意度问卷评分汇总(图7),得出指标Uij隶属于评价集V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值,即Ri(i=1,2,3,4,5)[16]。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如意湖湿地公园的总体布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游人体验各项准则层游客满意度的评价矩阵:

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值,计算第二层次模糊综合评价集为:

B1=W1×R1=(0.195 0.302 0.386 0.092 0.023)

B2=W2×R2=(0.178 0.356 0.346 0.108 0.011)

B3=W3×R3=(0.110 0.342 0.338 0.158 0.053)

B4=W4×R4=(0.317 0.479 0.180 0.016 0.009)

B5=W5×R5=(0.340 0.380 0.243 0.025 0.012)

图3 受访游人职业比例

图4 受访游人的出行方式

图5 受访游人的来园路程

图6 受访游人的游园目的

根据对各准则层评价集进行去模糊计算,分别得到公园环境、基础设施、景观效果、游人体验的满意度的评价值:

E1=5b11+4b12+3b13+2b14+b15=3.548

E2=5b21+4b22+3b23+2b24+b25=3.579

E3=5b31+4b32+3b33+2b34+b35=3.301

E4=5b41+4b42+3b43+2b44+b45=4.082

E5=5b51+4b52+3b53+2b54+b55=4.011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游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的最终评价集:

A=W×B=(0.230 0.372 0.302 0.077 0.020)

对最终评价集进行去模糊计算,得到游客满意度的综合评价:

E=5×0.23+4×0.372+3×0.302+2×0.077+0.02=3.718

3.3.2 游客对湿地公园满意度的分层评价

游客对于如意湖湿地公园总体满意度及各准则层满意度值与李克特量表中5级满意度的赋值相比(表2)结果如下。

1)游客总体满意度值为3.718,得分位于“一般”与“满意”之间,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满意度得分最高值为4.275,超过于“满意”值(4分),因此,大致上将游客对于如意湖湿地公园的总体满意程度视为基本满意(表3)。

2)总体布局的游客满意度值为3.548,其中,功能分区的满意度值最高为3.914,说明如意湖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较为合理,各个区域划分清晰,满足各类游客的不同需求;其次,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满意度值分别为3.724和3.746,园中“平湖乏舟”“山茶竞艳”等生态景观层出不穷,“闽学悟道”“陶艺园”等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也在分布于园内;内交通流畅性的满意度值为3.605,说明湿地公园内部交通路线的设置较为合理,个别区域之间的连贯性还需加强,园内的浏览观光车的数量较少,未能满足不便长时间行走的游客需求。外交通可达性最低为3.078,这是由于如意湖湿地公园位于沙县新城,距离市区较远,目前从三明市区到如意湖湿地公园只有一个专线公交车可以到达,但是班次间隔在1~1.5h左右。对于没有自驾出行的游客前来游园较为不便。

3)基础设施的游客满意度值为3.579,其中,公共厕所的满意度值为3.427,湿地公园内厕所的数量合理,但由于园内面积较大,路段较长,导致每个厕所相隔的间距较远,不便于老年人与小孩应急使用;垃圾桶的游客满意度值为3.549,园内的垃圾桶的位置分布在大致还是让游人满意的,但是对于个别区域内还是存在垃圾桶数量较少的情况;标识解释系统的游客满意度值最低,数值为3.331,园内的标识导向图较为单一,个别导向图缺少标注游人当前位置;通信条件的游客满意度值为3.773,湿地公园内信号良好,手机网络连接通畅;公共休息设施的游客满意度值最高,达到3.783,说明座椅、凉亭等公共休息设施对于大部分游人还是满意的。

4)相对于总体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游人体验4项,服务设施的满意度值最低,仅为3.301,说明游人对于如意湖湿地公园的服务设施满意程度不高。其中景区购物设施最低为2.92,其次是餐饮设施3.102,满意度值最高的是娱乐设施3.817。目前如意湖湿地公园内的餐饮设施非常少,主入口处唯一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仅提供零食饮料,无法满足来园游客的餐饮需求,旅游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均不丰富,缺少文化特色或者纪念意义的产品,从而导致游客的购物消费较低。园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活动人群提供不同的娱乐设施,有专门提供儿童玩耍的小游园、为年轻人提供的划船设施、供中老年人散步的景观游步道等。

5)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值是5项指标中最高的,达到4.082。水体质量的满意度值为3.800,但是介于园内水体面积较大,个别来往游客留下的垃圾未能及时清理,造成部分沿岸水面上漂浮着饮料瓶、纸巾等垃圾。空气质量的满意度值达到4.275,湿地公园内的植被丰富,整个园区所处的位置附近没有重工业厂房,因此来园游客对空气质量这一指标还是保持满意状态。湿地动植物多样性满意度值为4.055,湿地公园的原生态性造就了植物本身的多样性,白鹭、野鸭等鸟类也栖息于此,整个园区内呈现出蓝天白云、鸟语花香。

表1 各项指标因子的权重

表2 各指标因子满意度

图7 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汇总

6)游人体验的满意度值为4.011。其中亲近自然、交流互动、放松身心的满意度值分别为4.042、4.228、4.264,均达到了满意水平。安全感的满意度值为3.299主要原因在于园区面积较大,巡视的安保人员数量不足,不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亲水路段的护栏存在破碎,危险区域的警告标识不够明显。

4 基于评价结果的如意湖湿地公园优化策略

4.1 提升内外交通便捷性,增加游客对于湿地游憩的参与性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来园游客以中青年为主,老年人数量相对较少,来园方式也以自驾车为主。主要原因在于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距离市区较远、过往的班车数量少、班次间隔较长,导致了老年人等不便于自驾出行的游客数量受限。因此,建议如意湖湿地公园的专线公交车的班次间隔缩短在半小时一班,适当修改个别从三明市区到沙县的公交车的交通路线,可以将如意湖湿地公园作为中途的一个停靠站。增加浏览观光车数量,合理安排班次,满足部分游客在较短时间内跨区域游憩的需求,提升园内交通的流畅性。最大限度提高湿地公园的服务范围和辐射半径,增加各类人群对于湿地公园游憩的参与性。

4.2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兼顾各类人群游憩需求

湿地公园内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兼顾各类人群的游憩需求。合理规划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厕所前面应设置无障碍坡道,以满足老年人、小孩等弱势群体的使用。湿地公园各区域的标识导游图上应增加游人当前位置的标志,避免游人迷路的情况发生。景点说明、植物说明等信息说明性标识在数量上有待加强,除了常规的平面标识牌之外,可以设置互动式的动态解说系统,满足游客的游憩互动体验。餐饮设施应满足游客基本的饮食需求,保证饮食卫生。园内的购物场所应设计具有当地湿地公园特色的旅游商品,从挖掘内在的文化价值入手,彰显地域特色,这样才能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17]。

4.3 注重湿地生态教化职能,加强湿地生态游憩宣传

湿地公园的游客群体中,以40岁以下的中青年占据大多数,这类人群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高,热衷于现代社交软件的使用。因此湿地公园可以将生态教育与现代社交平台结合,通过建立如意湖湿地公园的官方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关于湿地环境知识、湿地公园内动植物的种类等内容,便于游客浏览,提升游客对于湿地生态知识的了解。对于湿地生态保育区域的内容应以人性化解说为主,解释该区域限制游人活动的原因,加强游客的湿地保护理念。加强湿地公园与高校、与学校联合开展湿地科普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对于湿地生态知识的认知。

4.4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树立游客湿地保护意识

确保湿地公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联系,保护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对生态平衡的最小干预,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18]。加强湿地公园内水质污染的治理,增加园内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管理强度,及时清理水面上的垃圾,并设置水质监控设备,对湿地公园的水质进行长期的检测。园内可以展开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加强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使游客在游憩中自觉保护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进行生态旅游。湿地公园管理规范应建立明确的法律责任制度,例如对相关人员的不作为和破坏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分类规定[19]。确保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法律保障,最大限度保证园内生态环境的稳定。

表3 如意湖湿地公园游客满意度

4.5 重视游客游憩安全,创造湿地舒适游憩体验

为保证游人进行游憩活动的安全,对于湿地公园内亲水平台和栈道等亲水路段的护栏进行定期维护检查。湿地公园内的沼泽、深水区等危险区域警示牌应放置明显,并设立隔离带禁止游人靠近。由于如意湖湿地公园是全天候开放,因此必须保证照明设施正常使用,监控设施和报警设备必须安置到位,公园内的安保人员定时进行巡逻,杜绝园内犯罪行为的发生。保证游客在湿地公园游憩时获得安全的游园体验。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来园游人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在公园里玩
如何挖掘“来园、离园接待工作”中的教育价值
迎来送往,妙趣横生
小签到 大作用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生活组织探析
登神农顶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