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劳技课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意识

2019-02-23 06:35李贵玲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科学

摘 要: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源于创新教育。因此,在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劳技课;科学;创新意识

一、 激发创新欲望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深刻和迅猛。利用劳技课培养科学创新意识,首先要打破创新的神秘感,使学生懂得创新和劳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人人可为,但并非人人能够做到。为此,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附近一家玩具厂和一家泥塑制品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设计与生产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创造性劳动,什么是一般性劳动,感受创造性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以引发学生对创新劳动的兴趣和欲望。参观后同学们创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在泥塑课上,由于工艺和配料不得当,作品干了以后有明显的龟裂。课后,二组的6名同学根据课上的情况,假日不休息主动聚在一起,查找资料,分析原因,制定方案,经过几次实验终于找出了一种合理的方法。作品干后精细光滑不裂,事情很小,但对于学生是劳动使然,是创造的结晶。

二、 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无形动力,是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促进剂。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就不会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执着追求的坚强毅力,就会被困难挡住而无法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创造意识,调动思维积极性,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并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法,结合实际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才会渴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讲“生活小常识”这节时,“用醋巧去铜锈”这个趣味实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诱导学生思考醋的其他妙用,学生们兴趣很浓,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

“只要给予学生一片阳光,那么他们必然会灿烂”。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内容,尽量创设探究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角色,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

由于劳技课的一些内容存在类似、从属、因果等关系,这就可使学生将两个看似互不相连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疏通、拓宽,使学生的思维像展翅的雄鹰,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安排有关题目,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多端的联想,穷尽脑筋,思考出与这些题目相关的若干问题来。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根据学过的知识,左思右想、纵横延伸、多向发展,答案不断涌出。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设计这种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置身于求新、求异、求巧的思维情境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四、 培养批判精神

创新的本质是扬弃,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培养批判精神,敢于并善于发现现有事物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培养创新意识更有意义。

我们首先把高年级的学生作品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评价,指出不足。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分析研究改进方法,同学们自己创作的新作品也互相评价,使同学们在挑疵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分析,如何改进,使作品趋于完美,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审美情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反复强调:错了不怕,关键在于要有批判精神,敢于肯定,也敢于否定,敢于否定过去,否定别人,更敢于否定自我,真正体验到从缺陷和失误中吸取经验的本身就是创新的一部分。

设置“陷阱”,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联系学生实际,选些含“陷阱”的问题,使学生出现错误的解释,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辨析,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的批判性。如在讲授“剪纸的技法”时问学生“如何剪刻才合理呢?”有的认为由里向外,有的认为由外向里,是谁的合理呢?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剪刻,两种方法比较,结果证实由里向外效果好。

五、 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得以深化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學创新能力有用武之地,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1. 组织学生开展培养花卉和繁殖花木的活动。如先后让学生在校园的花卉基地扦插了夹竹桃,还组织学生在家自养盆花后带到学校进行评比。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点,学会了一些花卉繁殖的技术。2.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科学实验,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周密的思维素质,例如:让学生提取学校劳动基地的土样,并检验土样的酸碱性,看种什么作物合适。3. 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基地进行劳动。另外,还进行了服装设计、布贴画、小织物比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劳技课的热情高涨,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科学创新能力。

仅凭几节劳技课就期望学生会有什么重大的创新成果是幼稚的,但对学生而言,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大胆探索,这个过程就具有创新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理论的讲授和实际操作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达到学生主观认可的创新目的。

总之,在劳技课上要注重学生科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学生通过实践,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森.小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06).

[2]孙晓辉.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宁夏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李贵玲,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西苑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