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9-02-23 06:35林娜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当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下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在创设自主学习情景中激发学习欲望,在引导动手自主探索中培养抽象思维,在联系实际生活中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在进行知识前后联系完善知识体系建构,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有效性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而其核心就是自主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当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下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 在创设自主学习情景中激发学习欲望

有效的数学学习必然建立在对儿童学习心理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前提下,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需要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让儿童在不露痕迹的学习中获得新知。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学具,让学生回忆并总结特征,教师适时把六个面用前后左右上下给标注出来,进而引导观察每个面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是什么,比如前面相邻的边是长和高,它的面积就是长乘高。哪个面与前面一样大?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上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要让学生说清为什么乘2。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面积=长×宽;前面面积=长×高;右面面积=宽×高,从而发现就是长宽高三者两两相乘。这样有助于学生有意义的掌握抽象枯燥的计算公式。而在教学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先让学生说物体有几个面,再多媒体展示实际物体,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现实的数学问题。

二、 在引导动手自主探索中培养抽象思维

在教学这道题:“两个长6 cm,宽3 cm,高1 cm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教学时,如果我们剥夺了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直接地把答案丢给学生,让他们机械地套用的话,学生怎么可能乐于学呢?于是,我们不能忽略这一过程,在我们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把地瓜切成符合要求的长方体做成学具,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拼接,比如方法①把两上面和下面叠在一起,老师适时画图,引导学生找出新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利用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求出来。并利用表格记录下来。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三种拼法长宽高的变化,学生自然就会发现:表面积最大的新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原长方体的最长边扩大2倍,其他两条边不变。或者是原来2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2个最小面,也就是长宽高中,两条最短的边。经历这一探究过程之后学生只是明白为什么这样,很多沒有真正掌握。对此设计了几组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解题中,巩固新知,重新建构知识体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我觉得要求学生回家再现课堂,边拼摆,变化,边记,才能达到好好消化的目的,只有扎实地掌握这一题型,才能为后面“切”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 在联系实际生活中培养应用数学意识

数学练习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在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数学与教材的联系。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能够帮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回到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中,“一个长为4 dm,宽为2 dm,高为2 dm的长方形容器。(1)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如果里面的水高1 dm,那么水与容器的接触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解答第二个小问题时,如果只有言语描述,学生会听得一头雾水,此时要结合模具的直观。找一个长方体容器,装上水,观察水与容器接触的有几个面?再适时在黑板上绘图。让学生观察得出容器中的水呈现长方体的形状,它的长是4 dm,宽是2 dm,高是1 dm。接触面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上面的面积。再如:“一个新建的游泳池池长50 m,长是宽的2倍,深2.5 m。现要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一共需要贴上多少块边长为5 dm的瓷砖?”此处重点是利用画图让学生理解贴砖面积就是泳池5个面的面积(没有上面),再算铺砖面积里有几块砖的面积那么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现实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价值,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在进行知识前后联系完善知识体系建构

布鲁纳认为,促进认知发展的学习,应该以学习“学科知识的结构”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中掌握知识。在单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要适时创设与前面已学过知识联系的情境,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不断扩大、充实知识结构。要创设数学内部前后联系交汇的情境,让学生积累前后联系的经验,促进其主动建构能力的提高。

有这样一组题目,1. 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求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2. 用2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0平方厘米,求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两个题目学生容易混淆,前后知识极易相互干扰。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棱长总和”和“表面积”,这二者的维度不同,前者是一维,后者是二维。其次,搞清楚相同点,再拼的时候都是减少两个面。第一题是减少两个面的棱长,每个面有4条棱长,一共是少了8条棱长;第二题是减少两个面的面积,面积=边长×边长。最后,第一题先求出每条棱长是多少?再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6×a×a求出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二题,先求小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再求6个面的面积。一个小正方体6个面,2个小正方体12个面,在拼的过程减少2个面,所以新长方体的表面积相当于小正方体的10个面那么大。经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分析,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义地重组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解题难度,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黄权.学习权利的真实赋予——共同体状态下的课堂教学风貌“四转”[J].福建教育,2016(03):42-43.

[2]陈燕春.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51-152.

作者简介:

林娜,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诏安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