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务性专业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因材施教

2019-02-23 06:35宋超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改因材施教兴趣

摘 要:在新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下,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行业岗位匹配度高的专业人员是各大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专业不断探索的问题。在研究如何将一门课/一节课上好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注意到授课对象的不同,分析受众,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行业产生兴趣。本文就酒店管理专业展开阐述。

关键词:课改;兴趣;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人成长环境、教育方式、外部影响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反应能力都会出现不同,这就需要信息的传递方进行区别对待,在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现在各大应用性专业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尝试,力求找出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但改革不是盲目的,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兴趣,从而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服务性专业如旅游类专业不同于其他应用型学科,由于其入门门槛低,培养方式上偏向于实践应用,专业学习的知识技能等偏向于行业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积累,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不会出现短期较明显地表现,不像数学、计算机、机械加工能够明显地感知到所学习的东西的实际用途。从而会使一部分的学生产生专业无用论,从而导致对专业认知度不高、学习兴趣低迷、转行等情况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引导,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正确的认知学生

每一個人从出生开始由于相关影响因素的不同,会导致学生在认知、理解、接受等问题上的不同表现,就如同文科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情商明显好于理科学生是一样的道理。作为普通高职类的学生来说可能他们的分数并不出众,那么这些学生难道就没有价值了吗?当然不是。高职类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操作性人员,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应变能力、反应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反应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建立评估机制。

二、 提升专业忠诚度

服务性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度比较高,由于行业工作性质、人员提升路径、服务对象等因素,造成了社会上对于本行业的一些片面认知。逐渐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对于本专业的选择,所以在此种背景下专业忠诚度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忠诚度的培养不是一味地洗脑式灌输,笔者对于这一问题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因素,在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地使用兴趣产生的两大因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需要,从而对专业产生浓厚的情感。

(二) 发展前景

此处所说的发展前景不是我们空洞的在课堂上所告诉大家的本行业发展的如何,有多大的机会,职业升迁之路和工资报酬水平,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感知,感知自我发展的可能性、不足之处、如何提升。逐步引导学生由学生、行业工作人员、行业精英的转变。

(三) 良好的发展平台

如何挑选实践平台对于专业培养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酒店行业来说,酒店企业的性质大致分为国内单体、国内酒店管理集团、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三大类,其中每一大类当中又分出了若干小类,在学校选择实习点的时候应该注重对企业实力的筛选,尽可能地选择出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又有高水平的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企业。就相关数据分析来看,实习期间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影响学生毕业之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 校企双方共同关注

在关注校企合作广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校企合作的深度,此处所说的深度不是说校企之间的合研课题之类,而是在学生层面。简单一句话就是企业如何用好人,学校如何辅助协调工作。首先,很多企业仅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培训就直接投入工作当中,甚至于让其从事超出能力的工作或者随意背锅,伤害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学校协调工作的不到位。在学生实践实习过程中,虽然各学校都进行了相关的任务安排,如:小组管理机制、带队老师、座谈会等一系列信息反馈监督机制。但是如果在这些机制启动之前就已经伤害到学生对于这份工作的热情、扭曲了学生对于工作的理解,那么再好的处理手段也无法改变专业人员流失的情况。而且这种情绪是会传播和蔓延的。学生由于其年轻,自身阅历较少、自我判断能力较差,往往容易随波逐流。

三、 教学活动的设计方式

从室内走向室外,由学校走向企业,由理论转变实践,这是职业教育的课改思想,那么在课程教育教学传递理论知识,提高业务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成就感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通过相关课程、实践操作、校办/系办餐厅/宾馆,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同时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在提高服务技能的同时,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和工作紧密结合。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实践环境,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偏差,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

四、 关注学生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获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的思想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也造成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发现需要,提供适合的产品在营销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针对服务性行业,我们在把握行业发展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状态,他们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通过相关的信息收集与分析,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传递需求信息,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关注度。当然,这里所说的需要信息是在可控范围内的而不是无的放矢。

五、 总结

“因材施教”一词出现的比较早,但是在教育环节,在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却是永远都不过时的一件事。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实践性应用人才。这就需要培养机构不断进行培养模式的修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筛选、磨合、提高等步骤,培养学生对于行业的忠诚度和成就感,使专业所培养的人员愿意服务于本职行业,减少培养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刘彦文,董岩.因材施教思想源流及其现代价值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

[2]张彦.论“因材施教”[D].天津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宋超,安徽省蚌埠市,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旅游与公共服务系。

猜你喜欢
课改因材施教兴趣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