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花开的声音

2019-02-24 12:22华莉霞
好家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金人纸片粽子

文 华莉霞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想考考他的大臣,就让人打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让大臣分辨哪个最有价值。最后一位大臣用一根稻草试出了三个小金人的价值,他将稻草依次插入三个小金人的耳朵,稻草从第一个小金人的另一个耳朵出来,从第二个小金人的嘴巴里出来,只有第三个小金人,稻草放进去以后,什么动静也没有,于是老臣认定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同样的三个小金人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第三个小金人之所以被认为最有价值在于其能倾听。其实,人也同样,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会道的人。善于倾听,消化在心,这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需要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三个小金人的故事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集体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沟通,而沟通的前提就是学会倾听。教师的倾听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思维,同时也间接影响到集体活动的效果。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适时调节教学活动,才能扮好自身的角色;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正确判断幼儿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在幼儿回答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予以及时指导并进行正确分析。

所以,学会倾听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需要掌握的工作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倾听呢?

一、在倾听中获悉幼儿内心的想法

古诗有云:“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能给幼儿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你的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幼儿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多倾听幼儿的对话,多倾听幼儿的表白,多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解读幼儿的所思、所想、所为,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

中班主题活动“亲亲热热”是以“感知与家人相互关爱的温馨氛围 ,了解父母的工作,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为主要目标的。在“我喜欢爸爸妈妈”学习活动中,需要幼儿深入调查爸爸妈妈的工作、喜好、年龄、身高等内容。活动前,我发放了自制的调查表,希望通过填写调查表,帮助幼儿了解父母。活动开始后,我问了幼儿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爸爸妈妈吗?你们知道爸爸喜欢什么?妈妈喜欢什么?”幼儿众说纷纭:“爸爸喜欢给我买玩具。”(这个幼儿肯定很幸福) “我妈妈喜欢电脑、QQ、微信。”(这个幼儿知道的可真不少,调查得很到位啊)“我爸爸喜欢打麻将,我妈妈也喜欢打麻将。”(哦,这样的家庭需要家访一次,要正确引导家长树立好的榜样)

我认真地听着,耐心地评价着幼儿的回答,从他们的话语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明白了幼儿对爸爸妈妈的感情有骄傲,有希望,有期待。在整个倾听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幼儿很享受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表述的过程。我也发现,有的幼儿虽然参与了调查,但是不能很清楚地进行表达,另外,我们还需要深入部分幼儿的家庭,帮助家长朋友们树立良好的育儿形象,一些不良的生活喜好尽量不要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来。

二、在倾听中接受幼儿不同的见解

真正的倾听,应该是理解幼儿的意思,欣赏幼儿回答问题的思路。

在制作“立体树”的学习活动中,我分成两次活动让幼儿进行尝试,让幼儿利用桌上提供的有限材料,设法使纸片树站立起来。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我负责拍照、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将其作为幼儿活动开展规律的依据,跟随幼儿进入他们的主动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幼儿自己绘画纸片树,用同一种折角积木做辅助

1.纸片树较矮较小时尝试成功

幼儿用提供的折角状积木和双面胶,很轻松地让纸片树站立起来。

师:成功了?你有什么秘诀吗?

幼:因为这种积木本来就可以站立。

幼儿发现积木能站立,就可以帮助纸片站立。

2.纸片树较高时尝试失败

幼儿用了可以站立的积木,纸片树还是倒下去了。扶了几次,都无法站立。

幼:可能它太高了。(幼儿找到了纸片树站不起来的原因)

活动二:幼儿自己绘画纸片树,用不同的积木做辅助

1.纸片树画得较高时尝试成功

第一次由于树木太高,没有成功。第二次活动,幼儿选了一个较大的三角形积木,将三角形积木的两边都粘上胶布,再将树牢牢地粘上去,还用力摁了几下,纸片树站起来了。

师:这次你成功了,为什么呢?

幼:这次我选的积木很高很大,所以树就能站起来了。

2.选用不同大小的树时尝试成功

有很多幼儿都选择了不同的积木进行辅助,有柱状的还有块状的。他们在操作中发现:如果树片站不起来,就可以再加一些积木,比如:把底座加宽,把积木加高,甚至给积木加上螺丝,增加接触面。

幼儿尝试的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自主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幼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失败的原因所在,以及之前思考时不周全的地方,从而吸取经验,进一步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这两次活动中的角色就是“时机的分配者”,是提供帮助和资源的人,我们必须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发现幼儿操作的问题与想法,并寻找幼儿能继续玩下去的方法。所有成人支持性的介入主要是要掌握游戏的节奏,并示范专注与关心的态度。

三、在倾听中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一节预设好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往往就会出现许多预设之外的状况。“粽子里的故事”的活动让我体会颇深。

第一环节当我出示图片讲述老奶奶将故事包进粽子里的原因时,问道:“老奶奶为什么将故事包进粽子里?”由于刚刚讲完原因,幼儿脱口而出:“因为老奶奶生病后不会讲话了。”我再次提问:“想一想故事是怎样包进粽子里的?”

“不知道!”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再想一想,故事可以怎样包进粽子里?”

个别幼儿回答:“把故事书包进去。”有的幼儿开始自由讲话。

问题没有解决,无法进行下一环节,幼儿只知道粽子里包过枣子、肉、蛋黄等,实在不知道“故事”是怎样包进粽子里的。

我继续提问:“故事书包进粽子里,怎么吃啊?”可中班的幼儿想象力还没有达到我预期的要求。

有一个幼儿说:“老奶奶一边讲一边包,故事就会飞进粽子里了。我差点热泪盈眶,接着又提问:“老奶奶不会讲话了,她可以怎样讲?”我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心脏。小女孩心领神会:“一边在心里讲,一边包粽子。”

幼儿在活动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回答不到点子上,关键原因是教师预设的目标超越了幼儿的应有水平,这使得整个活动和预设教案的契合度降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倾听幼儿的回答,发现了幼儿认知上存在的困难,随机调整方案,帮助幼儿理解,再继续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倾听不仅是教师尊重幼儿的体现,也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

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两耳两目,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可见“倾听”对教师、对幼儿的重要意义。教师不会倾听,将无法走入童心;教师不会倾听,将制约教师成长。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不同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话语权。教师善于倾听,会使幼儿觉得自己很重要;教师善于倾听,能帮助幼儿表达得更精彩;教师善于倾听,将捕捉到幼儿身上更多的思维火花。教师专注与关心的态度,使幼儿在生活游戏中尽情地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猜你喜欢
小金人纸片粽子
好吃的粽子
听话的纸片
纸片也能托住水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卫生间里的奥斯卡小金人
卫生间里的奥斯卡小金人
端午节,粽子香
三个小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