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与还原幼儿本真生活

2019-02-24 12:22祁玲玲
好家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室内环境涂鸦创设

文 祁玲玲

对于幼儿来说,自然不仅是构成教育的元素,更是他们未来获得幸福感的源泉。我们重视自然对幼儿的积极影响,不断地调整环境,运用自然、本真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力争让幼儿园里的人、事、物回归原本应有的样子,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户外环境——调整优化,回归自然

竹趣亭: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用竹子打造的竹趣亭,幼儿喜欢在竹桌上下玩“娃娃家”游戏;喜欢在竹荡桥上勇敢地挑战自己;喜欢相互合作攀爬软梯;喜欢在涂鸦墙上自由作画;喜欢在轮胎秋千上自由摇摆;喜欢躺在吊床上晒着太阳自由畅想;喜欢垒高轮胎比赛吊环……

其实,原来的竹趣亭只是供家长们接送幼儿排队、休息的。经过优化后,我们增设了吊环、草坪、吊床、涂鸦墙、盥洗台、荡桥等,突出竹趣亭的自然性、趣味性和挑战性,成为融平衡、流水、攀爬、涂鸦、生活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户外活动场所。

东花园:操场东面是一个椭圆形的水池,水池里有荷花、睡莲、铜钱草等各种水生植物,还饲养了乌龟、龙虾、金鱼、小鸭、小鹅等动物。幼儿常在这里喂喂小鸭、小鹅,钓钓龙虾,观察水珠在荷叶上的滚动,给植物浇浇水等,种植地里的植物一年四季都很丰富,我们还会家园牵手,和幼儿一起播种、浇灌、探究、写生、采摘……幼儿走出课堂,了解四季的变化,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后花园:进入后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紫藤架,幼儿可以在这里休息、欣赏、写生。春天这里有小鸟居住,幼儿喜欢搬来竹梯爬上去和小鸟打招呼;旁边是小池塘,幼儿喜欢光着脚丫踩着鹅卵石玩水;小池塘旁是沙池,是幼儿玩沙嬉戏的地方;沙池旁是绿植园,春天播种的时候,幼儿会播撒各种种子在小格子里;夏天,幼儿会不间断地浇水、除草,期待收获;秋天,幼儿就可以吃到自己种植的葡萄、萝卜等。绿植园的旁边种植了果树,有石榴、杏子、山楂,夏天幼儿可以在果树下玩“娃娃家”的游戏,秋季可以采摘、品尝果实。果树下还有私密小屋,是幼儿最喜欢的地方。

西花园:穿过操场,就会看到泥池。对幼儿来说,泥土的芳香是诱人的,在那里幼儿可以挖掘、填埋、塑形,潮湿的泥土给幼儿提供了另一种生命的能量。小山坡上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上下奔跑,还可以滑草,小山坡两侧还设有滑滑梯、攀爬架、音乐角、休息区和有趣的传声筒探索区。

我园以幼儿为本,依托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地利用好操场、草地、山坡、小道,合理、科学地创设户外游戏环境,将环境还给幼儿,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

二、室内环境——加加减减,适当“留白”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理念的引进,我们发现幼儿精神世界与其表现形式的丰富性无须借助任何颜色就能绚丽多彩。我们开始反思:这样的环境孩子真的喜欢吗?真的需要吗?真的关注吗?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吗?我们开始讨论、观察、重新审视并优化我们的室内环境。

去颜色化:减去过多的色彩装饰,如:走廊、班级中的悬空的装饰(布帘子、花帐子等);班级中的KT 板(超过3 种以上的颜色);班级中的墙面装饰(塑料的挂饰、假的花花草草)。

去形式化:减去过高的、无法移动的柜子,减去高结构材料,减去景点展示式的低效长廊公共区,将公共空间留给幼儿在阴雨天时开展活动,确保幼儿能有最大的活动空间。

去成人化:将挂得过高的幼儿作品挂低,去掉70%以上成人制作的作品等。此外,增加自然、低结构材料,收纳框、收纳柜,灵活方便的操作柜等。

在优化过程中,老师们感受到了班级室内环境不一样的自然、舒适和平静;幼儿和家长们感受到了幼儿园像家一样整洁、有序而温馨。

幼儿园环境创设并非越满越好,环境的创设要以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要给幼儿“留白”的空间,“留白”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以幼儿为本的环境创设要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和兴趣,强化环境色彩的搭配协调,将环境的游戏性和教育性相结合,寓教于乐,保持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室内环境涂鸦创设
住宅的绿色全装修室内环境全过程管理
浅析GB50325-2020与GB/T18883-2002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法的区别
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软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创意涂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创意涂鸦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