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探析—以—安徽省为例

2019-02-24 10:38张放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营销界 2019年38期
关键词: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勘查

■张放(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一、基金项目绩效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省级地勘基金是指省级财政在预算内安排的着重用于本省确定的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勘查的专项资金,着力发挥政策调控和分担勘查风险作用,支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2006 年来,各省先后设立地质勘查基金,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已成为财政投资我国矿产勘查的重要平台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主要力量。截至2017 年底,全国省级地勘基金累计投入565.3 亿元矿产勘查资金,设置勘查项目12642 个[2],形成了财政预算-市场运作的基金管理运行模式。运行十年来,地勘基金找矿成效显著,但在项目管理和支出管理过程中,存在成果处置率偏低、资金使用不规范、结余资金金额较大等问题,影响了基金的投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3]。地勘基金绩效评价作为测算基金项目绩效的工具,能够较好的定性定量研究基金项目建设实施情况,评价基金项目实施效果,确认基金项目成果,对基金项目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衡量工作效率的高低,确保地勘基金项目运行规范有效。通过评价结果改进地勘基金支出管理、优化地勘基金资源配置、提升地勘基金成果处置,提升服务的质量,同时为今后地勘基金项目申报预算、地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二、基金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

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方面,评价项目的决策科学性、资金支出合规性、管理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度,通过评价三方面的内容来确定财政资金支出的效率效果[4]。

经济性主要评价地勘基金项目是否发挥政策调控和分担勘查风险作用;是否支持国家和省级确定的重点矿种、重要成矿区的地址找矿工作;是否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矿产资源勘查等。

效率性主要评价专项资金下达、款项拨付的规范性和及时性;资金支出的合规性和合理性;执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地勘基金管理相关规定的合规、合理性;项目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合法性、正确性;项目实施计划与需求及项目立项批复的一致性,项目进展与计划的一致性及优化程度,项目完工率、验收率,以及项目实施后的成效。

有效性主要评价项目达到预期产出的数量、质量以及时效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指标等实现情况。

三、基金项目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运用地勘基金项目绩效评价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规范基金使用效果还不明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以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金项目绩效评价队伍建设落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施政策和项目预算全面绩效管理。目前地勘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并没有将绩效评价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仅在申报预算时编制绩效目标申报表,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价管理形式化现象化情况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单位开展项目绩效评价,甚至有些项目承担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形同虚设,并未对项目进项绩效评价。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项目承担单位的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工作人员并没有树立正确的绩效评价意识;另一方面绩效管理方面的知识欠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在实施绩效评价工作中缺乏相应技能和方法,影响绩效评价的开展。

(二)基金项目绩效评价目标不明确

目标设定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尽管中央和省财政部门规定了绩效目标设定具体要求,但是根据“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地勘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尚未根据地勘基金项目的特点,设定明确、具体且可以量化细化的指标,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往往都是出自中央和省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目标。由于地勘基金项目具有独特的产出、效益特点,使用统一的绩效指标很难合理的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许多项目承担单位和工作人员对绩效目标设定的要求不太了解;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建立评价指标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未有统一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指标。

(三)尚未建立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十多年来,省级地勘基金取得了丰硕的勘查成果,降低风险作用比较明显,但也存在引导和拉动社会投入效果不足,成果处置率偏低,兑现收益进展缓慢等问题[5]。在地勘基金项目资金支出方面,也存在着项目资金支出率与申报预算存在较大偏差,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资金的结余;部分项目未贯彻执行相应地勘基金管理办法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违规使用项目资金、未实行专款专用等资金使用问题,如在项目资金中违规发放人员经费、列支与项目无关的支出等。针对地勘基金项目存在的此类问题,相关部门并未建立结果运用机制,导致地勘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对存在的问题缺乏改进动力及压力,不利于规范使用地勘基金项目资金,不利于提升地勘基金项目使用效率和效益。另外,目前政府并未公开绩效评价信息的相关信息,存在绩效工作透明度不够问题,没有引入民众监督、社会监察,监管不全面也是导致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建议意见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绩效评价意识

由于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涉及学科领域较多、知识层面较广,所以在实践管理中应该定期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意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并要求单位领导层人员以身作则,真正发挥表率作用。同时,对工作人员开展财会等专业知识讲座,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二)加强对标管理,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地勘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深入分析项目的基本状况,详细了解项目的预算、支出内容和范围、工作任务、受益对象,建立指向明确的指标体系。其次,从数量、质量、成本、实效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生态、可持续、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定量描述,如果需要定性描述,则应尽可能的具有可衡量性。最后设定的绩效目标应当符合项目实际情况,与项目预算确定的投资额相匹配,且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如期实现。

(三)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管理机制

一方面加强绩效管理监督问责。财政、审计相关部门要依法对绩效评价开展审计监督,地勘基金主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地勘基金项目资金的检查,或者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专家对项目绩效评价进行检查。各级财政部门要推进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加强绩效评价社会监督问责,构建全面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相关主管单位要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地勘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尽职履责的积极性,同时探索建立检查结果运用机制,逐步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项目申报挂钩机制,鼓励高绩效行为。

五、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所以地质勘查基金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绩效评价相关工作,全面提升投资效益和服务质量,为地勘基金事业发展与进步做出积极努力。

猜你喜欢
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The Internet as a Forget-Cue: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s About Futur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on Memory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