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越涛主任医师治疗口僻两则经验

2019-02-25 12:39谷越涛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9期
关键词:僵蚕热毒主任医师

王 冬,谷越涛

(聊城市中医医院,山东 聊城252000)

谷越涛主任医师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带教老师,系山东省名老中医。笔者有幸跟师学习,通过分析临床跟诊过程中治疗的口僻医案两则,总结谷越涛主任医师诊治口僻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口僻的病因病机

口僻外因致病学说起源于《内经》,如《灵枢·经筋》中记载:“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纵弛缓,不胜收故僻”[3],认为肌体外感于风寒或风热之邪,气血运行不畅,面部经脉筋肉失养,导致口眼歪斜的发生;历代医家在《内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口僻的病因病机,东汉末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云:“脉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认为自身体质虚弱,风邪袭于经脉,气血不足,筋脉失荣,导致僻不遂;隋代巢元方等在《诸病源候论·风口候》云:“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僻也”[4];可见古人多认为口僻是内虚邪中的结果,络脉空虚复加感受风寒、风热或风痰瘀血阻滞脉络皆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张元素提出:“风本生于热,以风为标”的观点;张从正在《儒门事亲》[5]中记载:“夫气虚风入而为偏,上不得出,下不得泄,真气为气邪所陷”;清代叶天士倡“内风”致病说,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云:“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认为导致疾病的根本是内风;清代的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风论治》[6]中云:“口眼斜,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认为口僻是因体内血液溃乏,面部筋脉经络失养所致。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在于体内正气不足,复加风邪袭络而致,可兼夹寒热湿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内虚邪中是导致口僻形成的原因。

2 谷越涛主任医师对于口僻病因病机认识

谷越涛主任医师认为,口僻的发生与风痰、热毒、气虚血瘀相关,多因络脉空虚,卫外功能失固,风痰或热毒之邪侵入正气亏虚之身,或体内内生瘀血,经脉受阻不畅,面部筋肉失于濡养,纵缓拘急,从而导致口僻的发生。患者发病,多因在温暖的环境中骤然当风或受凉而致,或感冒发热后出现,或体虚时发生。当今之人,嗜食肥甘厚味,脾虚运化失司,水谷疏泄不畅,内生痰湿,复加突受外邪(风寒热毒之邪)袭入,或风痰走窜于经络,或热痰寒痰着于经脉,发为口僻;北方冬季室内有暖气,出门车内有空调,当外出时常受冷空气及风邪侵袭,或在炎热的环境中突然沐浴洗脸,风寒夹痰走窜经络,上犯于头面部,导致口僻的发生;患者外感后常受病毒侵袭,内郁化热,热毒扰于清窍及经络,故临床多见口僻伴耳后疼痛;部分热毒发于肌表,出现局部疱疹;部分患者由于体质较弱,气血不足,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气虚无以推动血行,瘀血内生,颜面经络受阻,发为此病。故口僻的发生多与风痰入袭、热毒着络、气虚血瘀相关。从临床观察看,风痰、热毒入络者较多,气虚血瘀致病的病例相对较少。

3 典型病案

3.1 病案一

宋某某,男,43岁,于2018年11月9日就诊,因受风后出现右眼闭合不全、嘴角歪斜1天就诊,伴右眼流泪,眼周时有痉挛发作,右面部麻木,右耳后疼痛,言语欠流畅,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脉浮滑。T 36.7℃,BP 135/82 mmHg,患者神志清,右眼结膜充血,耳周无疱疹。神经系统检查:右侧皱眉不能,右侧额纹变浅,右眼闭合不全,右眼周时痉挛,右侧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偏斜,右口角下垂,言语欠流畅,鼓腮时漏气,刷牙时漏水,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无异常,巴宾斯基征(-),右侧面部皮肤针刺觉、触觉较左侧减退。中医诊断:口僻(风痰入络);治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予牵正散加减内服,药物如下:制白附子8 g、僵蚕10 g、全蝎6g、地龙10g、荆芥10g、防风10g、胆南星9g、路路通15g、鸡血藤15g、川芎10g、白芍15g、甘草6g,7剂,每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每日服1剂;配合TDP神灯局部照射患侧面颊,每次30 min,每天2次,照射时予毛巾遮盖双眼以保护眼睛;为预防角膜炎予抗感染眼药水滴眼;禁食辛辣寒凉食物,避免用冷水洗刷,嘱患者勿焦躁,保持良好的心态。二诊,右眼闭合不完全较前减轻,口角歪斜稍减轻,右耳后疼痛缓解,右眼流泪、面部麻木减轻,眼周仍时有痉挛发作,言语流利,舌质舌苔同前,脉滑,上方去荆芥、防风,加葛根15 g,改用白芍30 g以解痉,加鸡血藤15 g以活血通络;继服中药10剂。同时给予针灸治疗;继续治疗10天后患者症状消失。

按:《巢氏病源》中云:“风邪入于手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眼歪噼,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本患者受风邪外袭,挟痰走窜经络,风痰阻滞于脉络,经气不利,营卫失和,而致口眼歪斜的发生,故治以祛风化痰、畅通经络。方中白附子祛风止痉、燥湿化痰,善治头面之风;僵蚕、全蝎祛风通络止痉,僵蚕兼化痰之功,全竭善走窜经络;川芎理气活血,鸡血藤活血通络,白芍、甘草缓急止痉,荆芥、防风祛风解表,诸药合用使风散痰消,经络畅通,诸症自愈。

3.2 病案二

翟某某,女,36岁,于2018年8月10日就诊,左侧口眼歪斜10 h,左眼睑闭合受限,左侧面部麻木不适,头痛,咽痛,左耳后疼痛,有灼热感,四肢灵活,言语流畅,纳眠差,小便调,大便干。舌质偏红,苔薄略黄,脉浮数。T 37.4℃,BP 118/70mmHg,患者神志清,头皮及耳内耳周未见疱疹,局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神经系统检查:左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额纹、左侧鼻唇沟消失,鼓腮时漏气,伸舌无偏斜,肌力肌张力及腱反射无异常,病理征(-),左侧面部痛觉、触觉较右侧减退。中医诊断:口僻(热毒袭络);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五味消毒饮合牵正散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15 g、蒲公英15 g、菊花10 g、板兰根15 g、牛蒡子10 g、贯众10 g、栀子10g、黄芩8g、葛根15 g、薄菏6 g、白芷10 g、僵蚕10 g、全蝎5g、制白附子6g、路路通15g、川芎12g、茯神15g、甘草6 g;5剂,水煎服,日1剂。嘱患者避风寒,防外感,出门时戴眼镜,患眼闭合不完全者夜间可戴眼罩。二诊,患者左眼闭合不全、左侧口眼歪斜症状减轻,左侧面部仍有麻木感,头痛、咽痛缓解,左耳后疼痛减轻,左眼周肌肉时有痉挛出现,饮食睡眠转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上方去牛蒡子、板兰根、贯众、白芷、薄菏、茯神,加白芍15 g以止痉,桑枝10g、川芎10g以祛风理气,活血通络;继用10剂,同时配合针灸,患者痊愈。

按:本证患者在夏季外受火热时毒,热毒循经熏灼于肌肤,脉络不畅,气运血功能迟缓,筋肉失养,导致口僻发生。方中应用清热解毒之品金银花、蒲公英、菊花、板兰根、贯众;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牛蒡子;菊花走上窍疏风,治疗诸风头目;《本经疏证》中云菊:“纵枯且萎,仍尤所谓零与落焉,则谓能使穷于上之风。”[2]诸药合用以清热解毒、疏风活血通络,达到显著的疗效。

4 治疗法则

谷越涛主任医师治疗口僻注重风、痰、热、毒、气血、瘀滞的病理特点,根据临床证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祛风止痉为主,兼以化痰、活血、通络、益气、清热解毒等治疗;临床上应用祛风通络之虫类及活血之品,各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常配合使用僵蚕、全蝎、地龙、蜈蚣等虫类走窜之品,以祛风通络止痉;配以活血通络之品,如红花、川芎、鸡血藤、路路通等,能使气血经脉畅通,疾病向愈。

谷越涛主任医师指出,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勿忘调护得当,因畏惧面容受影响,部分年轻患者焦虑不安,应对患者辅以心理疏导,祛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嘱患者避风寒,防外感,出门时戴眼镜,防止患侧角膜遇灰尘引起感染,患眼闭合不完全者夜间可戴眼罩;可予抗感染滴眼液防治角膜感染;平时戴口罩帽子避风寒,防外感,防止病情进展;发病期间宜清淡饮食,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5 结语

分析谷越涛老师治疗口僻的临床医案两则,总结谷越涛主任医师在诊治口僻方面的经验,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病机,辨证准确,治疗及时,中药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宜技术,调护得当,可获良效。

猜你喜欢
僵蚕热毒主任医师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Meta分析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王希浩主任医师采用补、调、通法治疗闭经经验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孙宏新主任医师治疗肿瘤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