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状态辨识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思路

2019-02-25 12:39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9期
关键词:情志综合征饮食

张 雯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08;2.福建中医药大学 证研究基地,福建 福州350108;3.福建省2011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福州350108;4.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35010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属中医“泄泻”“便秘”“腹痛”等范畴。临床上多以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难以完全根治,但多无脏器病变,为全球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多发病。根据大便的性状,可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型多见。据统计,IBS全球发病率为11.2%[1],我国的患病率为5.7%[2]。IBS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加大,身体与精神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健康状态。中医健康状态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对于不同生命特征的概括[4],既包含了健康,同时也涵盖了疾病。故可将人的健康状态横向分类,即未病、欲病、已病和病后四种状态。其中,未病属于健康状态,欲病、已病状态属于不健康状态。

1 状态辨识及其意义

状态辨识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人的生命过程的某一个阶段的表征参数进行分析归纳,辨别其部位、性质等要素,并得出诊断,从而辨别生命所处状态的过程[5]。状态辨识适用的人群十分广泛,无论是未病和欲病,还是已病和病后,均可进行状态辨识。状态辨识不仅可用于疾病的治疗,还可用作早期疾病的诊断及临床干预效果的评价。获取和了解人体的状态表征参数,以及各种状态要素的特征和辨别,可进行健康状态的辨识。

状态辨识,是对已收集的表征参数进行归纳并分析,确定证的程度及病位病性的值:①分值<70,为未病;②70≤分值<100,为欲病;③当分值≥100时,为已病[5]。状态辨识是对人体整体功能的评价,也是健康管理的核心。根据不同的状态,施以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法,是中医治病的特点与优势所在,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理念运用于IBS的辨识和防治,可对IBS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2 肠易激综合征的状态辨识

引起IBS的原因包括基因、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6],胃肠感染、食物耐受性差、手术损伤及情绪不佳等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7]。目前,IBS的治疗还仍以对症治疗为主。

依据中医状态辨识理论,并结合IBS的临床表现,可将IBS划分为欲病、已病和病后三种状态。同时,在IBS状态辨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整体与个体的差异,对于整体要注重IBS的临床表现和发病规律研究,对于个体则要从其自身症状、体征出发,并结合整体进行诊治。

2.1 欲病状态辨识

《素问·刺热》云:“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慢性疾病在人体内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即相较于发病期,欲病状态症状少,程度也较轻,唐代医家孙思邈称之为欲病。处于欲病状态时,若医家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的治疗,可逆转疾病发展的方向,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十分隐秘且漫长,在欲病状态时很难被发现,且由于患者自身的不重视,任其发展,直至病发。当IBS处于欲病状态时,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的紊乱,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烦躁、胸闷心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腰酸背痛等。

2.2 已病状态辨识

已病状态是指在人体耐受性下降或某些病因长期刺激之下,导致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的失调,超过了自我调节的阈值,使人体处于阴阳失和的状态[5]。

随着病情的进展,IBS的症状也会随之加重。患者表现为反复腹痛,大便频率异常,病情可迁移数月或更久。临床上诊断IBS,根据腹痛与排便异常,无器质性改变,上述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持续存在[8],可诊断为IBS。

2.3 病后状态辨识

病后状态指的是在疾病基本证候消失后,机体处于恢复期的一段时间,其中包括好转和痊愈。好转是疾病的基本证候解除,但症状并未完全消失;痊愈是症状全部消失,但人体并不一定能恢复如初。因此,病后状态常存在不稳定性,阴阳还未完全协调,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不注意就容易复发。

IBS属于慢性胃肠道疾病,具有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虽会影响生活质量,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全身不适。IBS症状可通过中药、肠道菌群、饮食及情志调节来改善,有些患者属于易感体质,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即使中间存在着缓解期,但要完全康复,还是需要做好健康管理,此与IBS可能存在基因缺陷有密切关系[9]。临床中,相当多的IBS患者尽管通过系统治疗后,仍会残留一些症状,且病情极易反复。

3 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

对于IBS的治疗及管理,中医药治疗确实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深受肠易激综合征困扰的患者,也开始积极寻求中医治疗,期望能得到缓解。IBS的病因病机复杂,甚至伴随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心理、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IBS的复杂性与相关因素较多等层面考虑,关于IBS的中医健康管理,需要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更好、更全面地进行管理,才能帮助IBS患者减轻症状。中医健康管理也可从欲病、已病、病后三个状态来进行管理。

3.1 欲病状态,重在防患于未然

肠易激综合征发生发展的诸多相关因素中,最常见的诱发因素莫过于饮食因素与情志因素[10],故从这两方面入手可对IBS欲病状态进行中医健康管理。

3.1.1 饮食调节 多数IBS患者存在饮食不调、嗜食肥甘厚腻,或寒热不调,很易导致人体肠道功能的紊乱,从而诱发IBS。《吕氏春秋》云:“肥肉美酒,务以自强,日烂肠之食。”可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保持肠道功能正常的重要方面,合理的饮食对避免IBS的发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处于IBS的欲病状态时,直接单独使用药物干预可能会抑制肠道发挥自主调节功能;但若将药物与食物协调搭配,不仅能将患者之前的不良饮食习惯改正,也可在“药食同源”的理论下,调节人体内阴阳的偏盛与偏衰。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医者及相关研究人员也逐渐认识到饮食与IBS发病的相关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64%的IBS患者都因食物因素导致病发[11],如有些患者饮用牛奶等奶制品,就会引起病发,那么就应该避免食用奶制品。在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后,可帮助患者制定改善体质和稳定病情的饮食清单。事实上,IBS虽病位在肠,但关键在于脾胃。因此,根据其所处状态,给予针对性的饮食调理,可防患于未然。

3.1.2 情志调护 IBS易感人群相较正常人群而言,多存在抑郁或者焦虑的情绪。情志活动的产生与脏腑功能的关系密切,情志不调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情志异常大多表现为气机逆乱[12],故情志调护也是避免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措施。许多处于欲病状态的IBS患者,一般会在情志不畅时出现IBS的症状,当情绪稳定时,相关症状就会消失。在情志调护方面,医生和患者家人应当倾听患者的话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开导,让其了解IBS,从情绪方面克服对疾病的畏惧心理,建立积极的心态。

3.2 已病状态,重在防变

当症状持续3个月,确诊为IBS已病状态后,要防止疾病加重。IBS患者如果不加重视,可导致腹泻或便秘更加严重,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很多患者经常一出门,便觉得肚子不适。

陆敏教授[13]善于运用抑肝扶脾法,辅以交通心肾法治疗IBS,效果甚佳。寇媛等[14]运用中医三联疗法,即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相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良好的疗效。田耀洲[15]从内风论治,应用柔肝熄风的方法治疗IBS。中医有多种方法来治疗IBS,只要掌握了IBS的状态,分析其证候,再对证下药,就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在施行健康管理时,要告诫患者,不能一味地拖延病情,如病情已发展,应及时治疗,迟则生变。

3.3 病后状态,重在防反复

IBS易反复发作,稍不注意就容易复发。学术界普遍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易导致IBS症状的反复[16]。与欲病状态相似,调理饮食和情志是防止IBS复发的关键。合理进食新鲜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适当的运动等良好的习惯可有效维护IBS易患人群,而睡眠障碍、吸烟、喝酒等都为IBS易患人群的危险因素。

4 结语

医学认为,人的健康状态可分为未病、欲病、已病和病后状态,由于IBS已处于病理状态,故可从欲病、已病和病后状态来进行状态辨识,再根据辨识情况采用中医独特的健康管理方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对于IBS状态的调摄,无论处于哪种状态,在生活起居上都应有法有度。中医健康管理可在中医状态辨识的基础上,对疾病产生积极影响。根据辨识所处的不同状态进行健康管理,可体现中医健康管理的特色与优势,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猜你喜欢
情志综合征饮食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春节饮食有“三要”
Chandler综合征1例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考前综合征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