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

2019-02-26 03:03孔令明何明骏张理义张俊英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儿童期夫妻障碍

孔令明, 何明骏, 张理义,2, 张俊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对于个人与社会发展、个体心身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婚姻质量对个体的躯体状态有显著影响,并可显著预测老年女性的死亡率,低婚姻满意度可增加死亡风险[1-2];另外,低满意度的婚姻可增加夫妻双方离婚的风险,并进一步诱发离婚家庭子女的校园欺凌、青少年犯罪、学校适应困难、冲动易怒等一系列心理、社会问题[3-6]。因此,对于婚姻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对婚姻满意度的研究多集中于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两个方面。张明妍和王大华[7]的研究发现,夫妻受教育水平、依恋风格对婚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心理资本也与婚姻满意度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效能、乐观、韧性[8]。Maneta等[9]研究发现,童年期情感虐待影响个体情绪识别的准确性和情绪认知偏向,容易对夫妻交往中的正性或中性信息作出敌意解释,并影响行为策略的选择,出现攻击性言行,从而增加夫妻矛盾,降低婚姻满意度。相关研究表明,述情障碍与儿童期虐待有关,情感与情绪辨别困难是述情障碍的典型症状[10-11]。随着研究的深入,儿童期虐待的内涵不断拓展,研究者认为,忽视、纵容、贬损等都是心理虐待的一部分[12],对于个体的心身发育、人格塑造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述情障碍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婚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为婚姻家庭问题的干预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6个社区已婚者120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60人,结婚时间在1~5年,均有子女,在0~4岁之间。入组标准:①大专以上受教育水平;②年龄30~35周岁;③既往体健;④无丧偶、离婚,并且只有夫妻的一方参与问卷调查;⑤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调查。排除有明显影响躯体和心理功能的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者。

1.2 研究工具

1.2.1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ChildPsychologicalMaltreatmentScale,CPMS) 该量表由潘辰等[12]编制,包含23个条目,5个因子,分别为恐吓(terrorizing,T)、忽视(ignoring,I)、贬损(belittling,B)、干涉(intermeddling,IM)、纵容(corrupting,C),各条目均采用0~4级评分方法,分数越高表示心理虐待越严重,该量表各因子Cronbach's均在0.539~0.770之间,效标效度在0.213~0.274之间,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1.2.2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AlexithymiaScale,TAS-20) 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3个因子,分别为情感辨别不能(difficulty identifying feeling,DIF)、情感描绘不能(difficulty describing feeling,DDF)、外向型思维(externally-oriented thinking,EOT),采用1~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述情障碍越严重[13]。

1.2.3婚姻满意度量表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分量表,由10条目组成,采用1~5级评分法,用于评估夫妻关系和谐度与满意度,评估分数越高表示婚姻越满意[14]。

1.3 施测方法

调查实施前,对研究小组成员进行量表使用方法培训,统一心理测验方法,评定前由研究者对被试者宣读统一指导语,正式施测前10分钟,由受试者浏览问卷,回答问卷相关的问题,研究者释疑解惑;确定被试理解后开始评定。被试者独立完成心理测验,经研究者检查确认无误后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性和女性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对婚姻满意度的组间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男性和女性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婚姻满意度的组间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男性组的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因子分显著低于女性组(P<0.05);男性组的婚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组(P<0.05)。见表1。

2.2 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婚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发现,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各因子分与婚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见表2。

表1 男性和女性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婚姻满意度的组间比较

表2 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婚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1

2.3 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婚姻满意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分别以婚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恐吓、忽视、贬损、干涉、纵容及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绘不能、外向型思维的因子分为自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首先根据变量显著性的要求,给定一个达显著性水平的F统计量(F=4,即t=2),然后根据这一标准逐个将显著的变量引入回归模型,并将不显著变量剔除。结果表明,情感描绘不能对个体的婚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效应(P<0.05),可解释婚姻满意度方差变异的43.5%。见表3。

表3 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婚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2.4 述情障碍对儿童期心理虐待、婚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了检验述情障碍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以下3步多元回归分析:①以儿童期心理虐待为自变量,述情障碍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②以儿童期心理虐待为自变量,婚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③以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为自变量,婚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期心理虐待显著影响婚姻满意度(P<0.001),述情障碍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婚姻满意度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35%。见表4。

表4 述请障碍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婚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婚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而离婚率却呈上升趋势[15]。因此,探讨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降低离婚率,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体身心健康。

本研究发现,男性组的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因子分显著低于女性组;男性组的婚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组,表明女性更容易遭受儿童期心理虐待,发生述情障碍,而且婚姻满意度较差。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男女青少年遭受的躯体虐待、性虐待等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性会遭遇更多的心理虐待[16-17],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个体的人格特征、认知偏向等因素有关。以往有研究发现,女性的自传体记忆多采用情景编码,且对于负性信息更敏感,因此,可保留更多心理虐待的记忆信息;男性多使用词语编码,这样不利于信息的保持和再现[18-19],导致女性会报告更多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也有研究表明,女性倾向于回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并表现为躯体化症状、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影响其自我与环境认知,缺乏自我认同和价值感,损害情感认知、体验与表达[20-21],进而出现更多的述情障碍。此外,国建等[22]的研究发现,男女婚姻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调查样本的年龄段有关,国建等的研究样本年龄跨度较大(21~44岁),进而婚龄跨度拉大。本研究的调查样本年龄跨度在30~35岁,婚龄5年之内,多处于婚后磨合和适应期,女性对于婚后生活有更高的憧憬和理想化倾向,导致理想和现实的更大差距,容易产生失落感;同时,女性的情绪体验更易出现两极化波动,对负性信息有更强的注意偏向[23],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女性较差的婚姻满意度。

本研究对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婚姻满意度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期心理虐待、述情障碍各因子分与婚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情感描绘不能对个体的婚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效应,可解释婚姻满意度方差变异的43.5%。儿童期心理虐待是主要养育者对儿童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包括恐吓、忽视、贬损、干涉、纵容等形式,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影响亲子互动过程,并形成非安全型依恋,可影响成年期的亲密关系处理策略,降低主观幸福感[24-25],进而影响婚姻满意度。述情障碍作为一种人格特征,表现为情感表达困难、无法将躯体感受与情绪体验分开、符号化思维能力不足、极少关注内心感受、缺乏想象力等。相关研究表明,高述情障碍者容易社交退缩,而且难以体验到社交快乐,在认知决策方面缺乏耐心,容易冲动,并且其人际关系知觉有更强的敌意性[26-27],这可损害夫妻互动过程,容易出现矛盾,进而影响婚姻满意度。述情障碍对儿童期心理虐待、婚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述情障碍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婚姻满意度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35%。已有研究表明,述情障碍与儿童早期受到的挫折有关,如忽视、虐待、非支持性的社会环境都影响儿童的情绪理解和表达[28],导致心理发育过程受损,增加述情障碍风险。述情障碍可影响自我概念、情感表达、人际互动[26,29],增加夫妻矛盾,降低婚姻满意度。

综上所述,情感体验、情感表达、自我认知、生活态度等是影响婚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情感表达和交流等,对于提高婚姻满意度、促进家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可通过心理剧(psychodrama)的形式,让夫妻双方直观面对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及改善策略;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夫妻列出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会理智的分析和应对,减少情绪化策略,培养对生活和自我的反思性姿态;通过夫妻情绪聚焦治疗,矫正夫妻双方的内部经验,分享人际体验,提高对个人成长、对他人情感与体验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帮助夫妻双方重建消极的互动模式[30],从而有效改善夫妻关系,提高婚姻满意度。

猜你喜欢
儿童期夫妻障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我的儿童观
引导妈妈调整情绪,促进孩子积极发展
80后小夫妻
跨越障碍
80后小夫妻
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心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