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MR数据为基础的规划优化研究

2019-02-26 00:59
广东通信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栅格倾角基站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高密度LTE无线基站的出现,对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度覆盖不足、后期维护优化成本巨大、客户的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接憧而来。

传统的网络评估与优化主要基于DT和 CQT等测试手段,主要对有限的道路和点进行测试,覆盖面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测试成本高、并且用户反映的是单点的问题,不利于系统性的问题定位,与用户真实体验存在差距较大,不能全面反映客户感知。

MR数据分析相较于其他网络评估方法,具有数据量大、全面、完整、易取得、分析手段丰富的优点,再补充MR定位技术,能够清晰定位网络问题,为后续网规网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经过对MR输出的各种数据按参数类别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系列算法进行权重赋值整合,输出一个针对栅格的质量评价标准,这样对整个地区的栅格的评价将不再是单一参数决定,而是综合判断,使评价更加立体,标准更加统一,更容易发现哪些栅格区域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地方,进而大幅提高我们的规划优化工作效率,使解决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

2 研究方案

2.1 MR数据原理

MR是Measurement Report的简称,测量报告数据主要来自UE和基站侧的物理层、RLC层,以及在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测量报告。原始测量数据或者经过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或者直接报送到OMC-R以样本数据形式存储(如图2所示)。

图1 测量报告统计数据采集示意图

图2 测量报告样本数据采集示意图

2.2 MR数据栅格化

MR测量报告中包含有采样点的 TA(Timing Advance,时间提前量)和 AoA(Arrival of Angle,到达角度)信息。时间提前量TA定义为UE用于调整其主小区PUCCH/PUSCH/SRS上行发送的时间,可用于确定UE距离基站的远近。到达角度AOA定义了一个用户相对参考方向的估计角度。测量参考方向应为正北,逆时针方向。可以辅助确定用户所处的方位,提供定位服务,利用 TA 得出与基站的距离差,AoA估算方向,以基站站址为圆心、通过TA 估算半径、AoA 估算方向,进而定位到终端所处的位置,从而达到数据栅格化。(如图3所示)

图3 MR栅格化示意图

2.3 弱覆盖分析

通过整理分析某地区的MR数据,对MR数据进行数据栅格化,并对得到的栅格化数据进行渲染,得出以下图层:(如图4、5所示)

下图是某城区的MR中RSRP分布图,从平均电平来看,室内外弱覆盖区域(-110dbm以下)趋同,可以统筹协调解决。(如图6、7所示)

图4 室外MR平均RSRP

图5 室内MR平均RSRP

图6 室外MR弱覆盖占比

图7 室内MR弱覆盖占比

上图是某城区的MR弱覆盖占比图,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弱覆盖区域室内更多,集中在东部高新区附近。

针对MR弱覆盖产生的原因,本文结合数据分析,同时进行实地勘测,总结出一下几点:

(1)前期基站设计偏重道路覆盖,扇区方向多朝道路方向倾斜,造成部分室内区域无主瓣方向覆盖,造成MR弱覆盖;

(2)前期基站受限于各种因素,平台数量和天线高度受限,导致部分区域虽然离基站很近,但仍然出现弱覆盖现象;

(3)规划区域出现新的变化,新的建筑出现,原有基站设计方案目标已经改变,现有基站不能满足新的覆盖目标,需要对原有方案调整并增加另外的覆盖方案解决;

(4)室内弱覆盖和室外弱覆盖不能分割来看,两者往往都是在一起出现,规划时应该统一考虑,协调解决。

2.4 问题识别方法

本方法是根据MR数据的分析方法,选取MR数据中的RSRP、SINR、流量、用户数等四个指标,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从而识别出需要天面精细化设计的区域。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对MR测试数据及仿真结果筛选,选定网络问题区域;

步骤2:目标区域场景分类,分为室外或室内两种;

步骤3:依据场景分析MR数据的四个指标,不同场景下所占的权重均不相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步骤4(室外场景):室外重点关注SINR指标,并通过分析RSRP等指标,确定区域为干扰或覆盖问题,并确定优先级高低:

(1)干扰问题:如果SINR指标差,RSRP指标好,表明区域干扰较大,再分析流量与SINR的相关性,如果该区域流量大,业务集中,表明与SINR相关性较大,此区域为业务热点区域,优先级高,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天面精细化设计;

(2)覆盖问题:室外场景如果SINR指标差,且RSRP指标差,表明区域存在弱覆盖,再分析 RSRP 与用户数的相关性,若该区域用户数量多,表明与RSRP相关性较大,则此区域为弱覆盖区域,优先级高,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天面精细化设计;

步骤4(室内场景):室内重点关注指标RSRP,并通过分析用户数、流量指标,确定该区域网络覆盖权重:

(1)权重高:若RSRP差,区域内用户数较多、流量很大,则此区域为重点需求区域;

(2)权重低:若RSRP差,但区域内用户数较少、业务量很小,则此区域可暂缓实施;

(3)无权重:若RSRP好,则此区域无需天面精细化设计。(如图8所示)

3 规划设计研究方法

识别出存在深度覆盖问题的区域后,在规划设计方面,本文提出四个方向给予解决。

3.1 前期设计精细化

在前期天面精细化设计时,应具长远眼光,充分考虑后期增加天馈的需求,具备条件的话尽可能预留空间、动力,天面选取也需充分考虑后期新增系统的承重要求,为网络升级做好基础准备。

图8 MR数据挖掘问题识别流程图

对于天面条件不好的站点,优选小型化合路、独立电调、小型化合路或独立电调的8通道天线,次选小型化独立天线;

对于多系统合路情况下,优选FA与D合路,次选GSM和FA合路、DCS与D合路。如使用DCS与FA合路时,DCS不可使用扩展频率。(见表1)

3.2 天线选取精细化

天线选取时,需要充分考虑天线的增益。提高天线增益,覆盖的距离增大,但同时会压窄波束宽度,导致覆盖的均匀性变差。天线增益过小,会导致覆盖的要求无法满足,天线增益过大,会导致过覆盖,所以天线增益的选取应以波束和目标区相配为前提。同时,需要考虑覆盖区域的实际容量,避免容量不足。(见表2)

3.3 天线下倾角与方向角精细化

天线下倾角与方向角是保证LTE网络质量的重要参数,下倾角决定了网络覆盖区中距离覆盖性能的好坏。天线适当下倾,通过一定的仿真与算法,计算出最优下倾角度,保证服务区的覆盖范围,又不形成覆盖盲区。天线方向角的调整也对LTE的网络质量非常重要,正确的方向角能保证基站的实际覆盖区域与规划预期相同,达到规划目的。

表1 前期设计天面规划方案建议

表2 天线规划建议

一般来说,天线下倾角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h为天线挂高,D为覆盖距离,θ为天线的垂直半功率张角,α为天线总下倾角(如图9所示)

图9 下倾角设计影响示意图

3.4 基站设备多样化

针对一些特殊区域,可以通过一体化皮飞、分布式皮飞、微RRU、一体化微站等灵活解决室内外局部覆盖问题,采用一些新型设备,使得基站建设更加容易,降低基站成本。

如果地区存在站址获取比较困难,集城区存在盲点、城区覆盖难点、用户投诉较急等问题时,可以采取微基站的方式建设。微基站BBU集中设置,设备安装便利,同时更好支持技术演进。同时外观友好,融入环境,外形美观,降低公众辐射担忧,减少站点流失,同时又极致简约,小巧强干,能采用抱杆、杆顶、挂墙多种安装场景,适应能力强。后期也易于维护、优化,可方便调整灯杆天面方位角、下倾角,以及进行其他维护(如图10、11所示)

图10 微基站设备示意图

图11 微基站建设场景示意图

如果存在传输无法到位的问题,可以采用RELAY-设备。RELAY-设备采用的是宿主基站的无线回传链路,部署Relay不依赖于光纤、微波等其它传输资源。针对一些覆盖范围有限,人烟稀少的村落/景区深处,传输光缆难以到达,可以用Relay来覆盖降低成本。(如图12所示)

图12 Relay建设场景示意图

图13 一体化管体及汇聚电源配套建设场景示意图

如果存在电力与传输费用,维护成本等问题,可以多种新型基站设备。如华为提供的内置设备空间的管塔站,比同等容量宏站的总成本降低了66%,道路连续覆盖和小区深度覆盖显著提升。在道路两边部署电源汇聚柜,可以集中供电,DC280V拉远给新型BOOK RRU,解决市电引入困难,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如图13所示)

4 案例分析

根据上述提出的规划设计方法,下面将以某地区为例,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如何通过精细化设计来解决深度覆盖问题:

4.1 前期设计精细化(如图14、15所示)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栅格级结果MR150条以上v1栅格室内弱覆盖MR占比20%-60%,分布比例来看,该片区室内弱覆盖严重,MR覆盖率为85.97%。

解决方案:

图14 MR 数据分析

图15 路测情况

针对与该片区区域,主要是由于厂区、宿舍间等高楼阻挡、周边宏站站间距较大,导致该区域覆盖差。这三个问题区域距离较近,附近又没有相应宏站,因此建议新增宏站来解决弱覆盖问题。所选新增宏站位置天面条件良好,可以将LTE D频、F频、GSM系统独立设计,基站间距离大约在300米,采用水平半功率角65°,±45°双极化天线,同时根据下倾角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总下倾角大约为7°,主要覆盖问题1、2、3这三个区域,方向角为50°、140°、250°。

4.2 天线下倾角与方向角精细化(如图16、17所示)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栅格级结果MR150条以上v1栅格室内弱覆盖MR占比60%-100%分布比例来看,墩头村的东北侧室内弱覆盖明显。统计该片区的MR覆盖率在68%左右,离目标有较大的差距。

图16 MR数据分析

图17 路测情况

解决方案:

现场勘查情况,结合周边无线环境与站点分布,发现红色站点方位角不合理,调整其方向角1方向角由90°调整为50°,下倾角由6°调整至8°,方向角2由190°调整为150°,增强该区域覆盖。

5 结论

本研究课题基于MR数据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对目标区域能进行有效识别,分析其存在问题,能够保证对实际LTE网络结构质量的改善效果。在网络规划阶段就可以合理规划网络结构和资源配置,使得覆盖分析更加立体,标准更加统一,减少以后的工程优化工作量,提高LTE网络优化的效率。本课题改变了传统的规划设计模式,充分发挥设计工作的前瞻性优势,使得设计工作更加具有依据性,提高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栅格倾角基站
基于邻域栅格筛选的点云边缘点提取方法*
地球轴倾角的改斜归正
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匹配研究
系列长篇科幻故事,《月球少年》之八:地球轴倾角的改邪归正
基于A*算法在蜂巢栅格地图中的路径规划研究
基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自动化探讨
可恶的“伪基站”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小基站助力“提速降费”
不同剖面形状的栅格壁对栅格翼气动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