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手术临床应用及原理的研究进展

2019-03-01 20:27应漪云
医疗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电针脊髓穴位

应漪云

天津市南开医院 (天津 300100)

针刺麻醉是当前中医工作人员广泛应用的一种麻醉方式,作为一种术前的麻醉手段和辅助手段,直接应用在外科领域中,在当前中国医学中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针对临床麻醉医学的实际应用要求,提前进行安全性分析,不断推广。现总结了对应的手术原理和概况。

1 针刺麻醉的历史

针刺麻醉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学者将针刺麻醉这一传统和现代化的医学模式结合,直接应用在肺切除手术中,取得突出的进步,其进一步应用符合基本要求。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针刺麻醉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比较普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该技术的关注逐渐提升。在当前针刺麻醉医学的合理化应用阶段,需要确定实验结果和其他方面内容,将针刺复合麻醉方式合理应用在心脏和颅脑手术中,引起广泛关注,取得进步。

2 针刺麻醉的原理

当前针刺麻醉的具体应用很关键,考虑到具体应用要求,需要立足在当前基础上,根据应用原理和其他方面内容,做好生理学理论报道指导工作。针刺的针感以及调节功能等和神经系统功能存在一定的联系,穴位的选择是结合局部感觉器支配的神经和手术部位的支配神经脊髓段定位的,通过对穴位的有效针刺反应,能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需要结合神经-体液和心理学等指标,确定病理机制。不同部位、不同手术类型是根据人体穴位走向而定的,在穴位选择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类型的针刺麻醉方式,此外参数的选择也很关键。以电针为例,在麻醉选择中,根据不同频率和其他参数指标预设等,来达到理想的优势。结合当前医学发展模式和外科手术的穴位选择等,按照循经取穴、远道取穴、局部取穴等进行实施,满足频率要求。不同部位的手术以针刺刺激频率作为基础,电针刺激频率选择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多选择肢体2~4 h或者100 Hz作为基础,考虑到不同穴位频率值,需要确定疏密波和连续波,提前对其处理[1-2]。

3 针刺麻醉的神经机制

3.1 针刺镇痛的神经通路

3.1.1 传导途径

针刺信号主要是通过穴位深部的感受器以及神经末梢等传入到中枢系统中,针刺指导方式的优势明显,在针刺过程中需要进行镇痛指导分析。根据电针的应用情况,在试验过程中进行电针分析和掌握,结合镇痛范围和强度范围指标等,减少刺激。当前临床研究中刺激量的确定很关键,不能超过患者的承受力度。

3.1.2 传导途径

针刺引起的传入冲动进入脊髓后,产生和痛觉神经反应类似的感觉。在对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后,不会引起明显的针感,脊髓背部受到影响后,可能存在其他异常变化,结合信号和阶段性的痛觉变化等,如果存在严重的受伤情况,可以通过激活高位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痛的作用。

3.1.3 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脊髓水平的整合

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脊髓水平的整合中不存在明显的刺激,两种信号聚合在同一个核团内,经过对应的相互作用后,减少抑制。微电极在中脑中央灰质,中脑内侧网状结构受到抑制,抑制的出现与消失均是逐渐发生的,这可能是中医传统的远隔疼痛部位取穴的生理基础之一。

3.2 神经化学机制

针刺镇痛一般是在很多递质和调质的参与下实现的,针对镇痛模式的具体要求,如何具备强烈的镇痛效应是重点。针刺激活脑内的阿片肽系统,通过不同方面的阵痛指导后,能释放对应的介质,在对应的传导抑制控制的过程中,介质的综合性处理是关键,通过有关神经元复杂的换元参与下进行抑制处理,能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经典神经递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很重要,在针刺镇痛指导的阶段,脑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合成有突出的作用,在整个利用阶段,脑内的5-HT含量增加,参与脑内镇痛的中缝背核具备投射纤维,在阻断分析的过程中,中枢内乙酰胆碱能系统被激活时也增加针刺镇痛。递质与调质间的作用是相互影响的,如内阿片肽释放可以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动而实现其镇痛效应。

4 针刺麻醉外科领域应用情况

单纯的针刺麻醉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结合原有的应用理念和麻醉指导概况等,临床研究中,可以广泛应用针刺麻醉方式,此外加上小剂量的镇痛药物,能补充镇痛不足,起到良性的调节作用。针药复合麻醉方式或者针刺复合麻醉方式符合基本要求,在当前外科疾病领域应用中,如甲状腺、食管癌等患者颈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此外在胸外科手术、眼科手术等中也得到合理应用。在针刺麻醉的阶段,部分牙科医师将其应用到拔牙中,具有理想优势,在当前报道中,总结了针刺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实际应用概况,认为其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整体应用符合要求,复合麻醉指导模式在术后重症监护室处理中有突出的作用,针药复合麻醉模式直接应用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可行性高[2-5]。

5 针刺麻醉在围手术期的优势

考虑到针刺麻醉指导的具体情况,术前需要做好指导工作,结合各种刺激作用和全身性的应激反应等,为了避免出现心率加快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现象,合理进行麻醉指导。针刺镇痛技术的有效应用能缓解患者自身的术后疼痛感,在手术过程中,结合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具体情况,不采用针刺麻醉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根据现有提示内容可知,和其他麻醉方式相比,如何减少术后炎症是关键,考虑到免疫调节功能以及其他等因素,随着胃肠道功能不断恢复,能达到理想的优势[6-10]。

根据针刺麻醉模式的具体类型和实际情况,需要做好炎症分析工作,合理采用针刺麻醉方式,更好地恢复免疫功能。另外多数患者针刺麻醉后,胃肠道功能不断恢复,在当前麻醉指导中,要求从术前和围手术期等方面入手,掌握原理,合理实施麻醉[11-12]。

针刺麻醉指导方式安全可行,术后可以尽快恢复,但是由于神经-体液等不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难度提升,可能存在其他异常反应,包括牵拉反应和镇痛不全等,因此需要结合原理进行[13-16]。

6 小结

根据当前针刺麻醉指导的具体流程和其他方面等要求,在医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求明确针刺麻醉诱导的使用需求,针刺麻醉作用规律和机理等比较特殊,需要深化落实。现代医学理论模式对针刺麻醉有突出作用,能促进其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电针脊髓穴位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