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

2019-03-03 14:09赵晓瑞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赵晓瑞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不断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推行實质性改革,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着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既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给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该专业中尝试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为导向,推行实质性的改革,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将相应的专业知识模块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逐步使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面临的困惑

(一)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

目前,中职计算机课程设置注重知识的学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但部分课程缺乏实用性。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回访和调查,反馈到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很多内容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所学知识不够用,不能很好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材编写质量有待提高

计算机软件的版本更新速度快,计算机专业所用的教材版本种类多,教材多为案例型,重视操作步骤的编排,没有融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多采用讲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点的罗列和操作练习,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缺乏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

中职学校教师存在理论水平高但是实践指导能力不强,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等情况。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采用考试和考查等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分数为标准,考试的方式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重分数,缺乏职业能力的鉴定与考核。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推行的措施

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学习领域”课程建设方案,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并迅速成为我国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指南。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规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职业素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软硬件的使用与维护;具有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中小型网络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结构,需要先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使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对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对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制订学习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可把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为三个大模块六个子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专业技能方向课模块(专业技能方向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课程具体开设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第一学年:通用技能的培养。通用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实践、反复专项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学年: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针对计算机应用的不同职业方向,组织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和特长进行方向性分班。确定每个方向的岗位群,确定核心岗位、辅助岗位,建议3-5个为宜,按照不同的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

第三学年:专业技能综合实践培养。操作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认知和技能操作环境,该环节不仅是对前期技能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测,而且是通用技能与岗位能力相互融合与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校方拓展校企合作的企业,通过顶岗实习环节为学生创设岗位实训的平台和机会。

(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类特色教材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中,以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思想为指导进行教材的开发和编写,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要满足专业发展需要。教材编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在行业专家参与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和论证,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对各类岗位所需要的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聘请相关行业的一线专家参与教材内容的制订和编写,保证教材内容符合社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实际的工作任务的需要,实现知识服务于项目,使得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以工作过程为引领。教材编写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将科学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化为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材的编写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为主线,结合实际工作过程,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贯穿设计在教学项目中,以若干个实际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进而掌握学科知识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关键技能的提升。

(三)微课引领课堂教学,尝试行动导向教学法

微课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背景下的体现和应用,教师以教学中重要的、关键的一些知识点制作成短视频后上传到相关学习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对分易平台、抖音或蓝墨云班课等,供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遇到学习困难时使用,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教学支持。

在教学方法上,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抓住每门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围绕真实的工作过程,设计典型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和内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三位一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四)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需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升教科研水平。学校要通过鼓励和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科研专题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支持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2.职业经验的积累。每年定期安排教师下企业,了解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让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3.实施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双师联动”教学。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能力,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整体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很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4.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双证培训。教师考取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证书,以提高专业技术和水平。

(五)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为了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要改变传统课堂考核方式,让考核方法和考核形式更加多样化。

1.采用三维立体评价模式。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教师精心设计好考核项目、考核时间、考核要求、考核评价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考核评价,可采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参怀评价。

2.重视过程和职业能力评价。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需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社团的图文处理、海报设计、DV拍摄制作、网络征稿等活动,或者依托校企共建工作室,引进一些实际的工作项目案例进行校内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3.實行顶岗实习,以岗位的要求进行考核。通过参加顶岗实习,接触社会,熟悉将要从事的工作,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技能上开始接纳和适应企业要求。企业为学生提供完备的、真实的工作、学习机会。指导教师和实习企业双方按照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最后通过实习报告的形式给予综合考核评价,并记入学生的档案。

三、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壮大,应把握未来市场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优势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起到了显著作用。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大力尝试与推广的课程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勤道.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2(03):1-6.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