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政治课的备课方法探究

2019-03-07 11:21王冬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政治课

摘 要:有效课堂是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来营造的,需要教师的充分准备,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更需要教师静下心来去读、去练、去思、去写。只有教师准备充分了,才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参与讨论、参与思考、参与合作;只有师生形成合力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政治课;有效课堂;备课方法

要讲一节好课,你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力——用你严谨的思维力来分析教材、设计课堂、思考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表达力——用你清晰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表达思想、表达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行动力——用你敏捷智慧的行动来体现你的思想,落实你的表达。具备了以上三力,你就能读懂这堂课,然后去爱上这堂课,最后融入这堂课。

从拿到课题到正式上讲台讲课,准备时间很短暂。在短暂的时间里,如何准备一堂有效的课?有效课堂不是形式上的色彩斑斓,而是老师能用智慧去驾驭教材、学生能积极地去参与讨论、师生能缜密的去进行思考。所以在准备时,切忌漫无目标的去寻找五花八门的新闻、图片、视频。而更应该静下心来去读、去练、去思、去写。去读就是说要认真地去阅读分析教材、去练就是细心地去做精准的高考题,去思就是要严谨的去思考和设计教学过程,去写就是要详细的写下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去读,就是要立足于熟悉教材,构建起符合新的考试要求的学科知识体系。去读,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一個长期的研究阅读教材的过程。要求试讲老师尽早认真地去阅读分析中学政治教材。不仅要逐一攻破细节知识点,而且要能在宏观上架构体系,突出重难点。而在抽到课题后,第一步就是要认真阅读所抽课题所在的单元及课、框、目的内容,在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了解单元、课、框、目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了解了每一单元中课课、框框、目目之间的联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上游知识与下游知识的衔接,才能够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需要继续学习的知识,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以便更好地去设计安排组织教材内容,做到驾驭教材。

去练,在熟悉教材体系、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练习,练习的选择主要是高考题。通过做高考题,认真剖析高考命题规律,总结备考方法技巧。高考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多接触近几年来的高考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高考题型和难易程度,了解高考命题思路,训练解题能力,同时为教学提供体系和方向。“考试依然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各学校教学质量、取得相关回馈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预期规定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研究高考政治试卷中政治试题的内容、比重分布、评价标准的设计对如何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学习潜能,如何反映高中政治学科的教育质量等有着重要作用。实际上,作为指挥棒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对基础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政治高考既是对以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对今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习的一种引导和提示。”学以致用,讲练结合,通过练习,能更好地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能够找到教学的方向和节奏。

去思,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思路,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设计讨论、设计教学过程。张忠坡在《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一文中指出:“命题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所有试题背景都是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容易碰到的生活实例,让考生从生活中感受、感悟。”去思,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思考。所谓问题导向,就是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政治就在生活中,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去思,就是要坚持重难点导向,通过认真研究高考题的出题方向和常考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向教学。去思,就是要坚持排除思维误区导向,在教学准备阶段,全面充分地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并针对思维误区挖陷阱,当学生跳进陷阱后再进行引导,学生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写,写一个详细的教案,在写教案时,首先要写目标、找重点、挖难点。明确目标就能够更好的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抓住教学重点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分清主次,而不是面面俱到。了解教学难点,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误区及理解瓶颈,然后针对教学重难点详细备课,并想办法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带着学生去把握重点,并逐一攻破难点。其次,写教学过程。导入部分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能用一个热点新闻或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导入,在讲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旧课进行复习,对新课进行引导。导入环节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甚至会导致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的状况发生。其次写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一个例子贯穿始终。例子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果例子过多一方面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会使学生的思路断线,再有可能会使教学偏离主题。比如,在讲到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时,我运用了一个苹果6手机的例子,创设3种情景,情景一,A君家里没有食盐了,需要到市场买食盐,途经手机市场,看到金镶钻限量版的苹果6打折促销,打折幅度较大,经过一番了解决定购买;情景二,买完手机后到市场买食盐,食盐价格上涨,但最终还是买了。情景三,到市场去买晚饭菜,决定买肉,原本打算买牛肉,但牛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最后决定买价格适中的鸡肉。三个情景设计完后,提出问题,问题一,A君为什么要买苹果6?买完手机后,A君还会去给手机贴个膜,购买完手机,同时还要去消费手机膜。二者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因为降价,比较划算。第二问:食盐涨价了,为什么还要买呢?——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影响较小;

第二,提问要提有效问题。所谓有效问题是指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有效问题的提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政治课堂如何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围绕有效问题展开有效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提出无效问题,比如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大合唱式的回答出该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区分度。如何提出有效问题,老师在备课时就应该认真思考,抓住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和思维误区点。在课堂中通过提出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问题的提出还需要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表达,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代性。整节课所要提出的问题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在讲到商品价值这个概念时,顺手拿了学生的一个杯子和学生的一个文具盒,提问这两个东西如果能够交换,要交换除了彼此需要彼此的东西外,还要考虑什么?——值不值?要回答值不值这个问题,就要进行比较。比较两个东西交换等不等价。而要进行比较就应该有相同的东西,才具有可比性。这个相同的东西是什么呢?大家认真看看我手上交换的双方,形状、颜色、味道、大小等都不一样,那二者背后相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这些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第三,避免热闹课堂空白思维。有些课堂课件丰富多彩课堂活动积极热闹,但一节热闹的课过后学生却不知道学了些什么,“燕过却没有留痕”。教师应该做一个高明的导演,在课前认真的写好剧本仔细地去熟读教材内容、深入地去理解教材知识,清晰的去把握教材脉络,认真的去思考学生思维,全面的去设想教学过程,充分的去预测各种可能性,智慧的去挖掘、利用学生资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关于讨论式教学法,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比如有学者认为“讨论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让学生对讨论题的探讨和争论,取得共识,以达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围绕着某一重要问题或具体细节,通过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后发表意见,在集中相互交流小组观点或个人看法,相互启迪、相互学习、相互提升,以达到认识上基本一致的教学组织方法”。结合学者们的观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讨论式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在调动学生参与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合作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讨论式教学法也是政治课堂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比如每堂课我都会设计一次讨论,讨论题目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有可讨论性,一定要引起学生的争论和思考。比如,在讲到货币的产生时,我引用了马克思的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并故意说了一个错的,“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让同学通过逆向思维去讨论哪个正确,并说出原因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角,老师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的课堂,真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和讨论也是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所以思维的热闹才是政治课堂的真谛。

第四,高中生的政治课堂,学生不仅需要对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理解,更需要的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逻辑思维力的训练、抽象思维力的训练、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分析思维力的训练。所以教师首先就应该具备这些思维力,能对教材体系有全面的把握,能做到课堂教学内容前后思维的连贯性,做到让一个例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直线性,做到每一个细节知识点都能够讲清楚、讲透彻,在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除了注意深度外,还强调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即广度。如:讲到企业的诚信经营时,联系前后知识点从“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进行讲解。既讲清楚了该知识点,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了强化,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要把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串起来。让学生觉得这是一堂完整的课,而不是片段的简单相加。

第五,在写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写好课堂总结。一节课接近尾声时,要带着学生用最清晰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总结。可以用框架的方式进行总结、也可以用之前的课堂笔记进行标注总结,可以老师来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来总结,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学到的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会给你带来哪些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挖掘学生资源,为教师教学服务。怎么样把学生资源转化为课堂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而要应变老师头脑中必须要对教材有深刻而透彻的把握,才能把学生的资源与教学内容结合。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宏观上架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通过总结,进一步强化突出重点难点知识。

写完讲授新课后,还要认真地去写练习,首先要选择相应的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其次,要认真地去分析题型、出题者意图、解题方法、每一个选项等,一定要写出解題的思路和方法,讲题不是为了讲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讲题,让学生明白解答这一类题的思路是什么?让学生去总结每一道题所折射出的思维误区点等。通过讲题再一次突出重点难点,再一次重温课堂教学内容。

在准备期间,由于时间短暂,建议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熟悉教材、理清思路、设计情景与问题上,而不要把时间更多的花在制作课件上。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但现在很多同学本末倒置,让课件喧宾夺主。甚至会让一趟试讲课变成一堂课件展示课。有的老师因为有了课件,就丢掉了自己的思路,完全依赖课件,一旦没有了课件就不知道该怎样讲课了。所以有些学校在招考老师的过程中,在试讲环节是不允许同学使用课件的。在不用课件的情况下,仍然能讲出一堂生动的政治课,这才是一个高水平的老师。课件的确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展示很多生动形象的资料,可以容纳较大的信息,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等等。但过分依赖课件又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老师会丢到自己的思路,被课件牵着走。学生会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观赏具有一定色彩、声音、图片等冲击力的课件上。学生的思路会断线。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埋头抄课件信息,而忽略老师的讲解等。所以,试讲最好不要依赖课件。若需要课件,也要做到精而不多。

在正式试讲之前,同学都会去自己试讲几遍。每一遍试讲过后,都应该去进行反思。反思这次试讲中出现的问题,反思试讲过程中精彩的瞬间,反思然后总结,改进或发扬。每一次反思都会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助力。

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每一堂用心准备的课,都会留下遗憾,但遗憾也是一种美。所以尽力就好,不要过分苛求自己。教学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时间去积淀、需要风雨去打磨,所以每一次尝试都是一块基石。教学是夜间起飞的猫头鹰,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清醒的思考。所以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升华。

参考文献:

[1]陈静芳.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的启示与思考.政治教育[J].2001(10).

[2]张忠坡.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111.

[3]吴素素.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42.

[4]北师大等编著.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4.

[5]刘月季.论讨论法教学的操作及功能[J].法学论坛,1996(2):63.

[6]孙亮中.思想政治课堂讨论法教学的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

作者简介:

王冬,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政治课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行走在高中政治课的“精教”与“活学”中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
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