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介入有效性探究

2019-03-07 11:21蔡娟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

摘 要:在幼儿园,幼儿的游戏行为并非是完全自发的,与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相比,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会极大提升游戏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的作用,有效地引导能够拓展幼儿进步发展的空间,在比较轻松的游戏氛围中突破自我固有水平。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并非随机行为,而是包含了教师对幼儿需要的判断、对幼儿成长空间可拓展性的界定等因素,教师介入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本文在肯定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境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进行分类分析,探求教师选择合适介入时机的重要性,并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和思维特点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力图更大限度发挥教师平衡游戏需要和教育目标的作用,促进幼儿游戏的价值升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介入时机

在教育中,引导幼儿形成个性的和谐发展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而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幼儿阶段的教育又是基础性的重要一环。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始,这一阶段是人心智、认知发展的最高速阶段,良好的引导和教育是奠定人一生的认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性格品质的重要因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经典论述:“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五岁前培养成功。”孩子们进入幼儿园标志着他们正式迈向社会圈,接触新鲜事物,认识不同的人,熟悉各项秩序和规矩,这是心性性格形成过程中最具塑造力的阶段,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引导幼儿形成积极健康又具自我特点的个性的重任,这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条件下对幼儿培养的新的要求,这已经是关乎国家人才建设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不容忽视的基础性教育。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绝不是控制状态的游戏主导者,而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游戏的不同时机选择性地介入,担当幼儿游戏的准备者、协作者、参与者的角色,选择介入时机,一方面要避免破坏幼儿想象力和协调能力的发挥,尊重幼儿自主性,另一方面要及时把握游戏难点和问题所在,避免儿童失去游戏兴趣、造成意外伤害等,本文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分析主要从游戏开展状态和游戏类型入手,提高教师介入的有效性。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的开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各有不同,教师应该在幼儿游戏的不同阶段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介入游戏的情境进行梳理,保障一场游戏的顺利进行。按游戏进行过程可划分为:

一、 游戏开始阶段

游戏开始阶段幼儿选择游戏、选择玩伴、选择玩法的阶段,由于幼儿各自意愿不同,容易出现分歧,这一时期是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角色介入幼儿游戏的关键时期,是确定游戏性质、合理协调游戏资源的重要阶段。

第一,组织幼儿合理选择游戏。由于男女幼儿性别差异,在选择游戏时,极易出现同性别幼儿扎堆一类型游戏的现象,造成游戏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教师在幼儿出现选择问题时可以及时介入,引导幼儿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多样化游戏,鼓励男女幼儿共同游戏,促进他们不同性别、性格之间的互补。

第二,协同幼儿进行游戏前的准备。游戏前内向型的幼儿也许会出现拒绝游戏、孤立于游戏之外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对特定幼儿进行心理疏导,解开幼儿心结,顺利开展游戏。另外,游戏规则的了解也是游戏开始的必备因素,在幼儿对某些游戏规则尚不清楚时,教师可以以简明形象化的语言甚至演示进行规则解读,有利于游戏有秩序地开展。

二、 游戏高潮阶段

游戏进入高潮阶段,一般情况下是幼儿游戏开展较为流畅的阶段,幼儿们对于自己在游戏中担任的角色以及游戏的技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是发挥幼儿自主性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教师的介入相对较少,主要的职责是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仅对危险性的游戏情况及幼儿求助情况进行介入。

观察记录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介入,教师此时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对各个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可在游戏后对其表现进行适时反馈,作为幼儿在园情况汇总之一。另外的介入形式有游戏保障性介入,如幼儿摔倒、磕碰,应及时控制现场情况,实施救助;游戏拓展性介入,如幼儿在发挥自主性时游戏内容有所拓展,可以适时为幼儿提供新的游戏材料,保障其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甚至可以在幼儿有所需要的情况下参与到游戏中,形成良性互动,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

三、 游戏结束阶段

游戏过程结束并不意味着游戏结束,游戏结束阶段是教师介入的另一重要时期。一方面,一些幼儿流连游戏,不愿离开游戏场地,此时教师应在不伤害幼儿游戏积极性的情况下进行疏导,确保游戏的教导意义。另一方面,游戏结束时游戏材料往往四散于游戏场地,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者和带头人的作用,号召幼儿共同收拾游戏材料,放回原先位置,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好习惯。

由此可见,幼儿游戏在幼儿成长发育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采用积极的游戏策略,促进幼儿在其中享受乐趣、结交玩伴、树立规则意识、培养探索创新的能力,让游戏真正发挥效力。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介入既不是主导式的,也不是放任式,而要讲求合理的介入时机,采用有效的介入方式,既不破坏幼儿对于游戏的期待,又保障游戏的健康进行和游戏秩序。

参考文献:

[1]陈宁.主题建构活动中幼儿游戏性体验及其实现[J].教育學术月刊,2012(4):63-65.

[2]万中,刘敏.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J].学前教育研究,2013(8):56-60.

[3]李宪勇,马婷.幼儿游戏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118-120.

[4]唐媛媛.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指导策略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153.

作者简介:

蔡娟,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游戏
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第八章 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