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意识在朱文小说中的显现

2019-03-10 13:46任诗铭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朱文

任诗铭

摘要:90年代,朱文作为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以一种反叛性的姿态登上文坛。当时,弥漫在人们心中无聊的情绪成为其作品中的主要关注对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似乎出现了不可预见的“断裂”,现实生活中与日俱增的欲望与精神生活里渴望的升华无法调和,进而迸发了一种集体性的“无聊”。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去赵国的邯郸》中的无聊意识进行解读,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朱文在该小说中蕴含的理念性思索。

关键词:朱文;无聊;《去赵国的邯郸》

《去赵国的邯郸》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小丁对生命的无聊感深入骨髓的体验,从作品开头醒目的省略号到戛然而止的结尾,无一不在表现着小丁在索然无味生活的体会到的孤独与寂寞,更让读者阅读后产生了茫茫然不知所措的虚无。这种无聊感为什么在文中随处可见,而作者为什么要抒发这种在之前文学作品中很少被发现的情绪,一系列问题都迫使读者做出更为深入的思考。正如题目所表现的,小丁的无聊与寂寞并非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有期待的无聊,而是一种类似“日迟独坐天难暮”“夜长无寐天难明”的面对乏善可陈的生活却无力抗争的无聊,也就是一种“无法宣泄的无聊感”。

提到小丁感到每天无事可做,有一个情节印象深刻,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这些夜晚小丁都是这么过来的,像是用双脚丈量夜晚的长度”。(1)小丁夜晚之所以空虚寂寞,是因为他没有参与到实习学生举办的类似舞会的活动中,也没有设法融入他们那样一个集体之中。在某些时刻,小丁甚至讨厌集体这个名词。书中这样写道:“这样才能结束这种难熬的集体生活”。“父亲对集体狂热的爱,造成了他对集体难以克服的厌倦”。(2)如此这般的话语不知一次出现在文中,小丁十分不乐意枯燥乏味的集体生活,甚至达到了厌恶的程度。的确如此,在朱文那一代成长的作家眼中,“集体”是一个令人厌倦的词汇,它频繁地撞击着人们业已疲惫的心灵,几乎没有人对它还会抱有希望。与之相对的“个人”在时代的裹挟下此起彼伏地登陆人们的心理,追求个人的独特性,个人自我意识的成长变为作品的主体,没有一点预期。但在文中也有矛盾的地方,例如以小丁的目光带领读者观看女生中的成群结队现象:“她们落单时自我感觉不是太好,但是凑在一块,那种自豪感就油然而生”。(3)从表层看,这段话给人的感觉是微妙的嘲讽,嘲讽一种对集体过度的依赖以及脱离集体的无所适从,但从更深的层面体会作者的意图,是否也可以看作是某种对集体的渴望与艳羡。朱文作为一位经历丰富、阅历深厚的作家,当初既然有从“铁饭碗”辞职下海的决心,就必然克服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所以他叙写这份孤独、寂寞,内中也许会蕴含着一丝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即尽力摆脱集体给予的束缚与彰显个人的孤独之间的矛盾。这样断裂的复杂与浮躁的感觉使我想到了朱文在《因为孤独》中的一段话:“我之所以把它写出来,更多的因为我爱你们,爱那些和自己一样不得不来承受注定孤独命运的人们”。(4)这恰当地描绘了小丁的生活状态,除了无法宣泄的无聊之外还有命中注定的孤独。

这种无法宣泄的无聊感表现最明显的便是关于下午踢足球的细节,踢足球在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每一次都表达出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王弼在《周易·略例》中写道:“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这里的“意”似乎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文本精神,而“言”便是作者所使用的语言,构造的氛围。踢足球就是朱文在作品中用到的“象”,精炼而简易的语言,压抑而了无生趣的氛围,无一不在描绘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普通人的精神家园。庸常的琐事和平凡的细节背后似乎蕴含着关乎人如何生存和活下去的重大问题。第一次出现在作品开端处“那只黑白相间的足球始终一般缓缓划过篮球场的上空,远远地落在另一侧开水方的墙根下”。这样一种在主观意识中被迫拉长的球落下的过程,现实世界中发生于一刹那的事情,在小丁的视野中被赋予了电影慢镜头般的效果,这可以看作是作家利用通俗形式引导读者从一个内在的视角把握日常繁琐的生活。这种形式的采用与90年代电影的高速发展,通俗审美深入人心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这种形式,读者也可以恰当感受到这种孤独、寂寞、无聊并不是自然生发的,不是甘心就此罢休,而是不堪忍受、不胜其忧。文中也有表现小丁满腔热血的时刻:“他想做的事情都没有什么眉目”,(5)他远方的朋友也理解小丁与别人的不同,那么心潮澎湃是从什么时候演变为平心静气?文中也强调了小丁是想做一些事情的,但是为什么不试试呢?就像把一颗石子投入湖中,只听到了滋滋呐喊的吼声却不见有任何回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极大冲击着每个普通人的心绪,在名为“理性”召唤下出现的个人主义为每个人经营自己的小日子的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如此个人化的丰衣足食的理想极引发人在平淡琐碎生活中的沉溺,终日汲汲与名利,精神家园日益荒芜,难道人生存的意义仅止于此?记得有一句话这么说: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反抗平庸。那么小丁这样细致地描绘踢足球时的心情可否看作是在百无聊赖中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第二次关于足球的描摹出现在小丁不想同室友打牌,所以“决定一个人去踢球”。(6)但这一处刻画在小丁出门踢球后突然停止,笔者飞快进入第二天清晨跑步的细节,仿佛失去了前一天踢球的记忆,这种蒙太奇式的安排令人费解。似乎小丁与人群在一起时才会愈发体会到自己的无聊,而一个人出去便不会生发出那样的感受,这样平静的生活下没有暗流涌动,那么无聊的内容和理由在哪里呢?小丁的生活并不是每日的按部就班,也颇有新鲜感的刺激,但是他依然感到枯燥乏味,寂寞孤独,这是否可以看作是个人从规训中跳脱出而产生的不适感。十七年时期,许多作家致力于描述人群这个概念,例如赵树理在《三里湾》中经常着墨于邻里之间的探讨,各種在村委会召开的全村人参加的会议,开头也是从一个开会议的场所——旗杆院入手,而朱文不同于那种笔法。在90年代作家十之八九不会再作品中多次描绘人处于集体之中,例如陈染的《私人生活》就是强调个人化的自我意识如何生长,朱文则是致力于在群体性活动的描写中去衬托一个人身处其中关于无聊生活的所思所感。每日无所事事脑海中却总有火花在闪烁,这样一种矛盾贯穿了整部作品,感受到的是一种坠入悬崖时挣扎与无力感交织出现的错乱,初始的挣扎,随着掉落崖底时间的不确定,发展成为一种面对庸常现实的习惯,课心里却又不甘掉落。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小丁等人每次踢球都是电机厂的上班时间,没有监管者对此进行控制,这似乎成为“法外之地”,小丁和他的工友们处在一个看似自由、无监管的状态之下,但是这种状态并没有想当然地孕育出飞扬的情感态度,更加使无聊与孤独的情感与日俱增,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了更大的不自由,这是缘何而起发人深省。

朱文这一代作家生于60年代,青春时期恰逢文革,没有知识与情感浇灌的成长极易滋养对人生的虚无感,这便有了其后的第三次踢球。这一次踢球主要记叙了后来一群女生的加入使得球赛脱离了原本的意义,娱乐消解了小丁心中作为比赛的崇高,小丁再一次“自顾自离开了球场”,(7)他的存在微不足道,甚至很容易被去除,但是小丁仍然试图证明自己生活的意义,尽管他的理智一次次在脑海中回荡关于他所面对的孤寂生活的无意义。熟悉的虚无感总是攫住小丁的身体和心灵,他常常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更甚之他认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最终的满不在乎可以说是这一切的结果。但也许存在另一种解释:之所以这么频繁地强调无聊和荒芜、厌倦、厌烦的感觉是因为小丁其实心底里不觉得这种生活无聊?人总是会对自己引以为傲的情感孜孜不倦地与别人谈论,朱文后来脱离体制,成为自由作家的他一定为自己可以有机会进行选择,进而对比老作家们而产生的优越感,而感到一种形式上的自由。

文中比较奇怪的是爱情在小丁日常琐碎的生活中缺席,此处暂且不提他在远方尚未出现的女友,那似乎是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射,就像井中月、水中花一般虚幻。而当一个人对当前现实不满意的时候总是愿意寻求感情上的慰藉,相反,小丁并没有这样做,侈谈爱情似乎是当时的时代潮流,只是强调个人理所应当的感受。但是欲望这个概念依旧是存在着的,它散落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踢球的时候有欲望,会突然想起自己内心中的万丈豪情;在看到别人占据自己房间跳舞时也有欲望,会刹那间厌烦极目所见的生活,所以从文章开头便显示出一种无厘头式的欲望:“最大的欲望是变成一头水牛”(8)他仿佛把过剩的精力抒发到互不相关的各个地方:跑步、踢球、吃驴肉......正如书中描述的“总是抓不住生活的重点”、“除了喘气他什么都干不了,而且不愿去干的样子”,(9)而这种精力的总是莫名其妙地爆发,没有任何铺垫。虽然没有一代人为之深深着迷的爱情,但无缘无故小丁就和学生王晓霞发生了性关系:“小丁几乎没有顾及她真伪难辨的反抗,就撩起了她的裙子”,(10)即便是这样,也没能弥补小丁心灵上的空虚和寂寞无聊之感。那种无聊感就像在地狱中下坠,不知什么时候能触底,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获得任何触底反弹的希望。

无聊作为一种外在于精神世界的精神现象,是朱文对于90年代人们精神状况的普遍观感,无聊时一种百无聊赖,这样一种颓废厌世的情绪在王晓明眼中是这样的:“一种激得你想要猛锤自己,但最终还是废然垂手的感觉。”(11)帕斯卡认为无聊就是让人产生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生活了无生趣,生命毫无价值感的一种情绪,他认为自我价值感的毁灭是无聊产生的关键原因。同时,他认为与无聊联系在一起的不但有悲伤、忧愁,还有烦恼、厌世,甚至对于生命的厌恶。朱文笔下的“小丁”们的情绪更显示出世纪末兼具各种特质,内在也曾壮志凌云,但外在表现的更多的却是萎靡颓丧,这样一种撕裂与不对称的感觉充斥着市场经济大潮下为了生活而奋力拼搏的芸芸众生。

言语间表露的厌恶与心底里残存的热血中和,从而爆发了无法宣泄的无聊,使得小丁成为90年代文学中典型的人物形象,这样的了无乐趣占据了当时绝大部分普通人的神思。与物质生活逐步提高对应的是心灵世界的杂草丛生,这样一种绝望而手足无措的无聊至今仍隐藏于你我的心底,深不可测的孤独与寂寞依然是你我无法挣脱的烦闷。

注释:

朱文.看女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朱文.看女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朱文.看女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朱文.关于沟通的三个片断.作家,1997(7)

朱文.看女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朱文.看女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朱文.看女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朱文.看女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朱文.看女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朱文.看女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王晓明.半张脸的神话.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5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半张脸的神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4-145.

[2]朱文.關于九零年的月亮[J],.青年文学,1994 (8).

[3]王岳川.中国镜像:90 年代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4-7.

[4]朱文.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案[J].北京文学,1998 (10).

[5]朱文.看女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朱文.关于沟通的三个片断[J].作家,1997 (7).

[7]葛红兵.世纪末中国的审美处境[J].小说评论,1999 (6):17-19.

[8]黄灯.朱文小说写作的意义和限度[J].名作欣赏,2008 (8).

猜你喜欢
朱文
Prediction of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CrI3/ScCl2 bilayer heterostructure
Machine learning potential aided structure search for low-lying candidates of Au clusters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Metal substrates-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is*
秦川好
唱起号子走汉江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朱文韬 平凡之中展现别样风采
Imaging complex near-surface structures in Yumen oil field by joint seismic traveltime and waveform in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