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祥与龙仁青小说中的乡愁情结比较研究

2019-03-10 13:46德吉措吕颖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空间叙事民族宗教乡愁

德吉措 吕颖

摘要:乡土是所有人的家园,乡土文学则能反映每个民族自己的文学传统和社会现实。宁夏回族作家李进祥和青海当代藏族作家龙仁青都是现如今国内文坛声名显赫的乡土文学作家,通过对李进祥的《换水》和龙仁青的《光荣的草原》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在肯定两部小说对乡愁意识的书写基础上,探究两位不同民族的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中的深厚的文学内涵是颇有意义的。

关键词:乡愁;李进祥;龙仁青;空间叙事;民族宗教

“乡愁”的深层次内涵表现在:人的本性在当下面临日益被消解时,而产生的焦虑。宁夏回族作家李进祥和青海藏族作家龙仁青属于不同地域和民族,亦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家。他们对本民族、本土以及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心理体验,包含宗教、个人等诸多因素。

李进祥的《换水》和龙仁青的《光荣的草原》在乡愁情结的表达上有极大的相似性。

作为宁夏回族文学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李进祥从《孤独成双》到《女人的河》,李进祥小说最鲜明的创作特点是对生活在清水河边的回族人们的心理和生存状况的关注。而作为活跃在青海文坛的藏族作家龙仁青,他的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草原民族的基本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无论是《咖啡与酸奶》还是《光荣的草原》,都可窥见草原文化、生命意识、和乡愁情结的思想内核。

李进祥的《换水》是对底层小人物于现代化的生存困境的焦虑与对故乡的归乡之思的书写。《换水》中的马清和杨洁怀揣纯净的心灵进城务工,然而,冷漠残酷的城市将他们隔绝于千里之外,马清在建筑工地摔残手臂,杨洁为生存不惜出卖自己身体。在每次的“换水”中,他们都试图洗净身体污秽,抚平精神创伤,渴望回归家乡。在城市生活中两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备受摧残,更无法返乡务农,从追求幸福的寻觅者落为在城乡间随波逐流的流浪者。如今,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下,青海藏族牧民世代生活的草原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龙仁青在此背景下创作出《光荣的草原》,小说中与牧童扎括朝夕相处的白蹄马是草原上耀眼的光环,随着“铁家伙”摩托车的出现,人们舍弃马匹选择摩托车为放牧工具,甚至以往日常的赛马与婚嫁也成为游人的观赏活动。小说中的“马”是游牧文化的代表,而作为机械时代冲击游牧文化的代表物“摩托车”,渗透并逐渐取代马的原初作用,传统交通工具退出历史舞台,这些都标志着游牧文化趋于式微。

李进祥和龙仁青在乡土、民族与现代化的冲突时有着同样的危机意识及深刻的心理体验,都致力于处理传统的母族文化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他们都是寻找文化归宿之路的使者。

《换水》与《光荣的草原》的相似性还在于两位作者采用了同样的叙事模式。

最早提出空间与社会关系的福柯曾说过:“后现代思想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剥门重新思考空间在社会理论和构建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空间意义重大已成为普遍共识。”《空间叙事研究》中指出,在现代小说中空间元素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空间与地方”已经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的重要話题,城市与乡村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文学空间。《换水》和《光荣的草原》中,李进祥和龙仁青都采用原乡与城市两个对立的空间来搭建故事,现代化发展对传统空间的冲击造成了空间断裂,这种断裂就导致社会体系的脱域,因此空间变迁和人物的时空体验上也就发生改变。在作品中,“清水河”和“草原”被作者当做了自身文化的灵魂载体与城市相对比,清水河和城市不仅仅是地域的差异,而是地域文化与民族情怀的差异;对于龙仁青来说,铁卜加草原是他的出生故乡,也是他一系列作品的精神场域所在。对于作家而言,“空间”的意义还在于,在地理空间的背景下展开文学想象的空间,作家对于地理空间的观察和表达,往往能够呈现他整体的文学观念和视阈,并体现在他的作品里。安多草原是其极具心理张力的地理空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空间中的一切物质便与思想与现代文明交相碰撞产生文化摩擦。这种叙事手段清晰地向读者展示出了两位作者对自己的家乡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与惋惜的复杂情绪的表达。

两部小说都详细叙述乡土地域与现代化的突出矛盾,但对乡愁的阐释方式却大相径庭。

首先,写作角度的相异性。《换水》中李进祥借用故事空间的转换写出“外乡人”马清和杨洁对都市生活的不适。杨洁和马清身为异乡客,无法融入城市熔炉,耽于回忆家乡的美好,文本主人公渴望回归的书写方式表达出作者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留恋,同时侧面流露出他面对“他者”介入时坚守的态度。《光荣的草原》表现现代化进程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对高原牧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对草原游牧文化的冲击。牧民们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变化,甚至日常生活都变身成一种“艺术形式”供游客赏玩。作者以本土地域景观和民俗来表达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思虑。

其次,小说基调上的差异性。悲剧是小说《换水》的情感基调,李进祥用悲悯的情怀、沉重严肃的文字真实地描述出精神上依靠故乡的劳动人民,身处异乡却被隔离在城市之外的焦虑。《光荣的草原》贯穿始终的情感色调是温暖。对于深爱的民族文化逐渐被消解除了痛惜之余,龙仁青非常清楚在“全球化”语境下,与他者文化对话过程中,本土文化势必会进行重新解构。因此他用轻柔的笔触描写草原儿时的记忆来抒发乡愁,用他者化的都市生活来反衬故土草原的温馨与美丽,借此让读者产生心灵的撼动与反思。

李进祥与龙仁青两位作家都是自身民族文化的坚守者,都从真实情感出发深挖本民族灵魂深处积淀已久的民族、宗教内涵,但两位作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使这种相似中又带有相异性。作为回族作家,李进祥将民族传统仪式一直贯穿在文本中,彰显他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深入思考。《换水》中的杨洁和马清即使身处异乡也严格地遵守着教规,出门务工的第一件事就是换水。文本中的"换水"就是沐浴洗大净,按规矩七天须换一次水,不同于普通的洗澡,它是教徒充满宗教意义的仪式。回族民众洁净的行为不仅仅是保存身体的干净,更是一种信仰需要和情感指向。安多藏区是龙仁青的故乡,虔诚的宗教信仰植根于藏族作家龙仁青的小说中至生命里。在小说中,作者透过对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细节的呈现,让作品萦绕淡淡温情。他以孩童内心精神世界的变化,冷静展现出时代变迁后草原文化的异化,以及人们面对身份分裂时的迷惘与焦虑,这也是龙仁青为自身民族寻找现代化出路的体现。

从《换水》到《光荣的草原》,李进祥和龙仁青二位作家以高度的洞察力和先行的思想,从自我心理体验角度,站在对人性关怀的思想高度,抓住了时代变迁过程中本民族人们的敏感心理。他们都本着对本民族命运的关注,从切身体验去揭示全球化时代下积淀已久的文化、宗教精神的一内涵。尽管在乡愁意识书写上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两位作家都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坚守乡土文化内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高倩.回族作家李进祥小说《换水》的空间叙事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报,2017 (6).

[2]李卫华.论民族文学创作中的空间书写[J].当代文坛,2007 (3).

[3]龙迪勇.空间叙事研究[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4]冯晓燕.藏地空间叙事中藏族精神的多元呈现—龙仁青小说创作的特质和叙述方式[J].阿来研究,2017 (6).

[5]马秀琴.生之悲歌读李进祥小说集《换水》[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 (30).

[6]李静.藏地故乡的文化记忆与书写[J].阿来研究,2017 (6).

[7]叶根华.论李进祥在《换水》中的“清洁精神”[OL].新浪博客,2009.

[8]李进祥.换水[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9.

[9]龙仁青.共荣的草原[M].人民文学杂志社,2009.

猜你喜欢
空间叙事民族宗教乡愁
杨宁在省民族宗教委调研时强调努力开创我省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跨国民族宗教因素与丝绸之路的和平共建
习仲勋的民族宗教统战思想探析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民族宗教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