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悲剧理论视域下《天使,望故乡》中的悲剧元素

2019-03-10 13:46李娴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沃尔夫托马斯天使

李娴

摘要:托马斯·沃尔夫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天使,望故乡》是其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分析,本文作者认为,该小说中无论是主人公尤金,还是其父母、兄长或者姐姐,都有着坎坷的悲剧人生历程。因此,本文拟运用尼采悲剧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即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分析该小说所蕴含的三个悲剧元素,即悲剧人物、悲剧冲突和悲剧主题。悲剧人物为悲剧冲突的产生埋下伏笔,悲剧冲突又为悲剧主题的升华奠定基础,环环相扣,最终启迪读者以人生的意义。

关键词:托马斯·沃尔夫;《天使,望故乡》;悲剧元素;日神精神;酒神精神

托马斯·克莱顿·沃尔夫(Thomas Clayton Wolfe,1900 -1938),美国文学史上最独特的作家之一。1900年生于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毕业于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在哈佛大学获得剧本写作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大学任教。在不满三十岁时,就凭借一部自传体小说《天使,望故乡》声名鹊起,跻身于最受欢迎的美国小说家之列。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分别是《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网与石》和《你不能再回家》,并以这些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获得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刘易斯、福克纳和海明威差不多同等的地位。1938年沃尔夫去世后,威廉·福克纳将他列为他们那一代最出色的作家,而自己则甘拜其下风。“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也将沃尔夫视为自己的文学偶像。

《天使,望故乡》是托马斯·沃尔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30年12月12日,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在受奖辞中介绍当时的美国作家时写道,“还有一位叫托马斯·沃尔夫,我相信他还是个三十不到的小青年,他那唯一的一部小说《天使望故乡》堪与我们的最佳的文学产品相媲美,这一鸿篇巨制中充满了勃勃生机。”

目前国内研究《天使,望故乡》的成果并不多,相关硕士论文17篇,期刊论文20篇,研究角度可以分为以下九个角度:叙事结构和悲剧主题研究;抒情风格研究;意象研究;创伤理论角度研究;自然主义视角研究;存在主义视角研究;哲学角度研究;作品的汉译研究;对比研究。国外方面检索到Thomas Wolfe Review,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等期刊上的50篇相关书评。由此看来,还未有人试图从以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为核心概念的尼采悲剧理论角度研究《天使,望故乡》中的悲剧元素,因此,此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研究价值,希望可以为此部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加深读者对此部小说的理解。

一、悲剧人物的塑造

M.H.艾布拉姆斯与杰弗里·高尔特·哈珀姆所著的文学术语词典中对悲剧的解释如下:“(悲剧)这个术语泛指用文学的形式,尤其是用戏剧的形式,来表现造成主人公(主要人物)灾难性结局的严肃行动。对这种悲剧形式更为准确详细的讨论,恰如其分地说是始于---但不应该终止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公元前4世纪)中所作的经典分析。”由此可见,悲剧是造成灾难性结局的严肃行动,引起的是令主人公痛苦的结果。在《天使,望故乡》中,主人公尤金的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情的破灭,兄长的离去,父母的衰老等,最终迫使他踏上离开故土独自前往哈佛求学的孤独之旅,不能不说这是悲剧性的结局。

文学术语词典中还说到:“亚里士多德提出,如果悲剧性英雄既非完美无缺,又非邪恶至极,而是二者兼有,那他就能最有效地激发起我们的怜悯和恐惧;如果悲剧主人公‘比我们好些,即他比一般道德价值更高尚些,悲剧效果就会更加强烈。”《天使,望故乡》中的各色人物可以说是有可恶的一面,又不乏可爱之处,就像平常生活中的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优缺点,不是完人,也算不得什么大恶人。总的来说,此部小说中的人物可以从根据其性情中居多的成分来分为两大类人物,即酒神式悲剧人物与日神式悲剧人物。

(一)酒神式悲剧人物

尼采在他的《悲剧的诞生》里,借用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和日神来象征两种基本的心理经验。在这两种之中,酒神精神更为原始。这种精神是由麻醉剂或由春天的到来而唤醒的,这是一种类似酩酊大醉的精神狀态。在酒神影响之下,人们尽情放纵自己原始的本能,与同伴们一起纵情欢乐,痛饮狂歌狂舞,寻求性欲的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界限完全打破,人重新与自然合为一体,融入到那神秘的原始时代的统一之中去。他如醉如狂,”几乎就要飞舞到空中”。像停不住的孩子一样,他不断地建筑,又不断地破环,永远不满足于任何固定而一成不变的东西。他必须充分发泄自己过于旺盛的精力。对他说来,人生就是一场狂舞欢歌的筵席,幸福就在于不停的活动和野性的放纵。用尼采自己的话来说,具有酒神精神的人“要求紧张有力的变化”。

奥利佛·甘特就是这样一位酒神式悲剧人物。年轻时期的他拥有着旺盛的精力,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就像小说中说的那样:“房子后面有一块四百英尺长的荫地,他在这里种了树和葡萄藤。在他灵魂的堡垒孕育出来的这块园地中他好像点金有术一样,经过他亲手栽培出来的叶树一棵一棵长得黄澄澄的茂盛---桃子、李子、樱桃、苹果---累累的果实压着树枝往下垂......浓郁的忍冬一堆一堆地压在他的围墙上。真的,他那双大手所到之处土地总是为他开花结果。”从以上的句子中,不难看出奥利佛·甘特的紧张有力,充满勃勃生机。他善于追求生命的本真,回归自然,享受大自然对他辛勤劳动的回报。他就像最开始的婴孩一样纯真,沉醉在自己野性的放纵之中。

奥利佛·甘特同时也是一位勇于释放原始本能的人物形象。小说中说到:“大家也讥笑他,笑他感情冲动和言语举止的狂放不羁。当他发起酒疯时,大家就噤若寒蝉;他差不多固定地每两月就要来一次,每次要闹两三天。当他醉倒在大街上,酒气冲天、人事不省时,路过的人都把他扶起来送回家去......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知道这个平时口若悬河现在玉山颓倒人物肚子里有说不出来的才学和牢骚。”他每两月就要来一次的酒疯实际上就是他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本能的一种方式,就如那酒神影响之下痛饮狂歌狂舞的人们一样放荡不羁,尽情释放自我,寻找悲剧人生的解脱。

另外一位典型的酒神式悲剧人物就是尤金·甘特。他是奥利佛·甘特最小的孩子。由于他母亲伊丽莎从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专注于房地产投资,疏忽了给予他温暖的家庭环境,他从小缺乏家人的关爱,加上他过早目睹生命的消亡,因此他对人生的悲剧性算是比较心领神会的。如果他不具备这种认识生命的悲剧性,但仍然勇于肯定生命、超越生命的酒神精神的话,无法想象他该如何生活下去。小说中这样写道:“他(尤金)做起事来总是精神奕奕,体力充沛,拼命地干,不遗余力,往往弄到筋疲力尽为止。”这就类似酒神,纵情狂欢直到自己精力被耗光为止,痛痛快快地做事。“他离开家的时候还不过是个孩子:小小年纪,他已饱尝人生的痛苦和罪恶,可是他依然对真善美充满着幻想。他隔离在理想的美丽的世界中......他所有的痛苦阅历,禁不住他热烈的想象力一烧都熔化了。”这些句子表现出尤金认识生命的苦难仍坚持热爱生命的精神,这无疑与酒神精神不谋而合。纵使人生本来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也要赋予它一种意义。为了赋予人生以意义,他开始提出酒神精神,后来又提出强力意志。从实质上看,酒神精神和强力意志是一码事,两者都是指生命力的蓬勃兴旺。尼采的结论是,用生命力的蓬勃兴旺战胜人生的悲剧性质,这本身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

(二)日神式悲剧人物

另一方面,日神阿波罗则是光明之神和形体的设计者。具有日神精神的人是一位好静的哲学家,在静观梦幻世界的美丽外表之中寻求一种强烈而又平静的乐趣。人类的虚妄、命运的机诈,甚至全部的人间喜剧,都像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图画,一幅又一幅在他眼前展开。这些图景使他快乐,使他摆脱存在变幻的痛苦。他对自己喊道:“这是一场梦!我要继续做梦!”他深思熟虑,保守而讲究理性,最看重节制有度、和谐、用哲学的冷静来摆脱情感的剧烈。他的 格言是:“认识你自己”但“不要过度”。所以尼采把他描述为“个性化原则的光辉形象”,“他主张面对梦幻世界而获得心灵恬静的精神状态,这梦幻世界乃是专为摆脱变化不定的生存而设计出来的美丽形象的世界”。

伊丽莎就是这样一位日神式悲剧人物。她小时候体弱多病,生活穷苦,也体验了人生的悲剧性。她贫苦的童年令她长大结婚之后十分惧怕贫穷,一心想着如何积攒财富,于是她醉心地产,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投资上,忽略了自己以及家人的幸福感。她不惜与丈夫奥利佛·甘特分居,以经营南国宾馆。她节制有度,十分理性。她在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就逼迫孩子们出去挣钱补贴家用。“真是!”伊丽莎道。“出去打工对他们毫无害处,假使现在不学学,将来一个指头都不会动的。还有,自己也可以挣点零用钱。”可见,伊丽莎为了金钱上的节制有度,忽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欢乐,让孩子们过早地体会了人生的艰辛而没有体验到太多的温暖。伊丽莎并不关心孩子们做什么工作,只要能挣钱她就认为值得去做。她也很节约,连灯一会儿没关她都要严厉斥责孩子们。

路加也是一位日神式的悲剧人物。他得到大家的认同。他是一个亲热的孩子,好孩子,待人心地宽大,真是可爱。女人们都喜欢他,跟他玩笑,钟爱地拉拉他满头的金黄鬈发。他一边上学一遍赚钱,很少跟家里要钱,因此奥利佛·甘特老夸他自食其力。但是他就是不读书。每年夏天回来与家人团聚总是手提箱带了一箱的啤酒和威士忌送给甘德。他就是这样一位很光辉的给人温暖的让人喜欢的日神式人物。

海伦就像熠熠生辉的圣母一般照耀着这个冷漠的家庭。她不遗余力地照顾着父亲兄弟,补偿着本该由母亲伊丽莎来扮演的给予家人关爱的角色。她时常提醒母亲要多关爱父亲和弟弟们,可是母亲伊丽莎仍然只关注自己的生意。她于是只能默默付出,默默帮衬着这个大家庭而无暇多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

二、悲剧冲突的建构

戏剧的基本特征是自觉意志在其中发生作用的社会性冲突。戏剧表现“人类意志的发展,克服天命、命运或环境所造成的对意志的障碍”。又说:“立定一个目的,导使一切都趋向它,努力使一切和它一致,这就是所谓意志。”冲突的剧烈程度和意义是视目标与结果之间、目的与实现之间的歧异程度而定的。戏劇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在冲突中自觉意志被运用来实现某些特定的、可以理解的目标,它所具有的强度应足以导致冲突到达危机的顶点。

(一)悲剧人物同自我的悲剧冲突

尤金总是处于与自我的斗争之中。他一方面想通过与几位风尘女子的交往平复心中的巨大的性欲,一方面又在事后悔恨,还害怕得风尘病,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堕落。他一方面对自己的老师玛格列特十分尊敬,一方面脑海里对她想入非非,不能自已。这就是他身上想要尽情释放本能性欲的酒神精神与他的理智、保守的日神精神的冲突。他在与几位风尘女子的交往中任自己的酒神精神占了上风,在交往中满足了自己对性的好奇与渴望。而对恩师,他则懂得克制自己,维护老师的美好形象。

海伦一方面为了家人迟迟没有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她无私奉献,但是另一方面慢慢到后来,她也开始抱怨自己为什么要为家庭牺牲那么多,以至于自己迟迟未找到自己的归宿。这种冲突让她痛苦,最后她决定不再一味牺牲自己,而是自己组建自己的家庭,可悲的是她一直不孕。

(二)悲剧人物之间的悲剧冲突

伊丽莎与丈夫奥利佛·甘特之间长期不和,存在较深的夫妻矛盾。首先,他们的性格差异较大。伊丽莎天生一副慢条斯理的慢性子,而奥利佛·甘特则比较暴躁,拥有强大的力量。这使得奥利佛·甘特一见到妻子伊丽莎就生气。然后,他们的人生理想完全不同,伊丽莎一心只有金钱,而奥利佛·甘特则一心想雕刻出一尊天使肖像,想拥有更完满的家庭生活。

这个家庭内部也分裂为两个部分,一边是自认为继承了甘特家族特点的海伦、卢克一派,另一边是被排斥的尤金、本代表的潘兰家族。这两个家族之间也在暗自攀比,互相看不起,缺乏沟通与交流。

(三)悲剧人物同社会的悲剧冲突

此部小说中也不乏与整个社会现行状况相矛盾的人物。如奥利佛·甘特,他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物质至上的价值观是相冲突的,他对伊丽莎说:“人死之后只需要八尺黄土,购置那么多地产做什么!”可见他是反对这种当时大部分人热衷的金钱活动的。他一生的理想就是雕刻出梦寐以求的天使雕像,可惜一直未能如愿。他也对当时的政府变现出不满。

本也与这个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他经常早出晚归,寡言少语,缺乏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他的应征失败也使他更加郁郁寡欢。

三、悲剧主题的升华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关于尤金的成长小说,不仅是关于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更应该将其上升到整个人类的高度上来探讨其深刻的主题。这部小说包罗万象,拥有厚重的内涵与外延,对整个人生或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启示。

(一)死亡

整部小说的死亡主题还是比较明显的。格罗夫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夭折,这给尤金造成心理阴影。此外,本由于染上风寒这最终恶化而离世,这对尤金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本是他唯一敬爱的兄长,他们关系最为亲密。奥利佛·甘特虽然在小说最后没有死,但是他十分衰弱,重病缠身,死神盘旋在他头顶。

(二)畸恋

海伦与其父亲甘特之间的父爱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的父女之爱。甘特对自己的妻子伊丽莎总是十分反感,当醉酒的时候也只有女儿海伦可以使他乖乖听话,甘特还故意当着伊丽莎的面与女儿表现得特别亲近,以激起伊丽莎的醋意。这显然已经超越正常的父女关系。

尤金与母亲之间的母子关系也不太正常。母亲伊丽莎生怕别人抢走她儿子。如果不是六岁的尤金要求,她还不愿意将尤金送去上学,就因为她怕失去尤金。

尤金与老师玛格列特也存在着畸恋。尤金第一次见到玛格列特就对她浮想联翩,对她有默默地倾慕。

尤金与劳拉,一位大他五岁的女人之间也曾有一段爱情。但最终也因为劳拉介意年龄差距而没能修成正果。

(三)虚无

主人公尤金从小在缺乏亲情温暖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其母亲一心只在乎金钱,其父亲经常醉酒,哥哥们除了本恩之外也很冷漠。当尤金长大之后,哥哥姐姐们一心只想让尤金放弃继承遗产,笔者认为尤金的世界里亲情的土壤是贫瘠的。

尤金与长自己五岁的罗拉之间的恋情也因罗拉的欺骗而以失败告终,尤金的爱情世界也化为了一缕青烟,不复可寻。尤金在之后的日子里也曾放纵自己,在风尘女子的怀中寻找慰藉,但很显然那更将是无法长久的。

尤金的友情世界里也没有开出美丽的花朵,他一直没有交到很知心的一辈子的朋友,因为他在别人的眼中更多的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难以被他人理解。亲情的缺失,爱情的背叛,友情的空白,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人生的虚无。而尼采的酒神精神,正是为人生的虚无所准备的,它指引着人们超越人生的悲剧性,最终走向强者之路。

四、结论

《天使,望故乡》在貌似琐碎的日常点滴之中揭露出普遍真理,即人生无可逃避的悲剧性。但借助于尼采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理论,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尤金甘特最后成功踏上哈佛的求学之路,逃出混乱的家庭,预示仍应对人生持有希望。虽然承认人生的悲剧性,但是我们有酒神式的超越精神,足以坚强面对惨淡的人生,发现悲剧背后蕴含着的丰富的审美意蕴。

参考文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M].孙周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南京:译林出版社.

[4]郭玉生.悲剧美学:历史考察与当代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6]刘积源.《天使,望故乡》与叔本华人生哲学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7]杨艳兰.《天使,望故乡》中的孤独[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8]买琳燕.《天使,望故乡》中的意象呈现[J].外国文学,2009.

[9]邓俊娥,刘积源.成长、迷惘、逃离--《儿子与情人》与《天使,望故乡》的主人公塑造比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8.

[10]王晓光,刘勇强.存在理性与生命艺术的探求--论汤姆斯沃尔夫《天使,望故乡[J].北方论丛,1997.

[11]郑军.多重性格的“慷慨者”:解读《天使,望故乡》和《时间与河流》中的卢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2.

[12]李伟.家庭创伤与身体创伤记忆-解读《天使,望故乡》中的创伤书写[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8.

[13]严文珍.流浪的精神气质与矛盾的家园情节-读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天使,望故乡》[J].廊坊师范学院學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14]杨艳兰.论《天使,望故乡》的抒情风格[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15]刘积源.论《天使,望故乡》中的畸形情爱[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

[16]刘积源.论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与《天使,望故乡》的“孤独”主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17]郑军.迷茫的亲情-评成长小说《天使,望故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7.

[18]龚晓斌,冯佳.文学翻译作品的召唤性结构解读-以《天使,望故乡》汉译本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02.

[19]刘积源.现代派成长小说的相似性探究-以《儿子与情人》、《天使,望故乡》为例[J].语言教育,2014,11.

[20]江爱钦.孤独与矛盾中的成长--论托马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1]唐佳欢.创伤理论视角下的《天使,望故乡》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2]白清才.《天使,望故乡》叙事结构和悲剧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3]刘积源.无望的精神追求-从哲学和精神分析视角论《天使,望故乡》的三重主题[D].兰州大学,2007.

[24]徐丽娜.《天使,望故乡》中尤金的主体间性式成长[D].山东大学,2016.

[25]徐凤娟.追寻自由之路-拉康心理分析理论关照下的《天使,望故乡》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

[26]郭彤彤.天使,望故乡-重新定义魔幻现实主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6.

[27]闫文芳.《天使,望故乡》:尤金的成长和恋母情节[D].陕西师范大学,2010.

[28]闫爽.寻找那一扇未找到的门-《天使,望故乡》的存在主义解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

[29]孙瑞白.论《天使,望故鄉》中的二元对立[D].曲阜师范大学,2015.

[30]严文珍.《天使,望故乡》中的对话缺失和失衡的人际关系[D].兰州大学,2011.

[31]李秀琳.基于语料库的乔志高译者风格研究--以look homeward,angel汉译本为例[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

[32]郭秀丽.托马斯沃尔夫的意象世界-从《天使,望故乡》谈起[D].苏州大学,2012.

[33]史怡.托马斯沃尔夫短篇小说的时间观[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4]冯佳.接受美学视阈下《天使,望故乡》的汉译研究[D].江南大学,2016.

[35]Paula Gallant Eckard.“A flash of fire:Illness and the Body in Look Homeward,Angel.”The Thomas Wolfe Review(2010).

[36]Meyer Howard Abrams,Geoffrey Galt Harpham.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4.

猜你喜欢
沃尔夫托马斯天使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天使之爱
画与理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DesignER CHINA
托马斯送电器
托马斯的一天
曾经不是说好,要好做,彼此的天使吗
成长感言/ 来自一支红玫瑰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