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偏义复词的分类

2019-03-10 13:46辛艳艳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词素古代汉语

辛艳艳

摘要:古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是一种独特而有趣的现象,历来受到众多语言学研究者的关注。三国时曹魏著名经学家王肃先生最先发现古书中的偏义之例,国学大师黎锦熙先生首次正式提出“偏义复词”这一术语,随后,王力、吕叔湘等先生对其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进一步拓展。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把偏义复词分成不同的类别。至今,它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展现着永久的魅力。

关键词:古代汉语;偏义复词;词素

在中国语言学领域,相比较语音、语法和修辞等方面而言,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它基本上处于不断变动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满足使用者的交际需要。毋庸置疑,偏义复词属于一种语言现象,这类词贯穿人类历史始终,不仅存在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之中,而且还出现在与时俱进的现代汉语中。关于对前者的探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始于三国时期的注释家王肃先生,后经过历朝历代以及当今相关学者的不懈研究,形成各持己见的局面,促使它不断完善。

当今,学术界关于偏义复词这一现象普遍认可的定义为:在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复音词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综合对古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研究,从语素间的组合词性和语素间的意义搭配关系这两个方面,可将其分成各异的类别。这样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它所包含的范围和它的方方面面,为深入探究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按语素的组合词性来划分

从语素的组合词性这一角度来划分,大致可将古代汉语偏义复词归纳为名词性偏义复词、动词性偏义复词和形容词性偏义复词三类,中国传统经典古籍中的很多例子都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一点。

(一)名词性古汉语偏义复词

名词性古汉语偏义复词指的是构成这一词的两个语素的词性都是名词性的。

这一类的例证颇多,例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1)在这一句中,“园圃”原本的意思应该是种果树和蔬菜的田地,种果树的地方称为园,种蔬菜的地方称为圃,由后面的“桃李”可知“园圃”一词中只取“园”字的意义,“圃”字并无实际含义,这里的“园圃”是典型的偏义复词,构成这一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园”和“圃”都是名词性语素。又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2)在这一句中,“公姥”该译作公婆,其中,“公”是指公公,“姥”是指婆婆,由于文中没有提到刘兰芝的公公,只提到她的婆婆,所以这一词意义偏在第二个字,第一个字事实上没有含义,它是典型的偏义复词,组成这个词的“公”和“姥”都是名词性语素。

(二)动词性古汉语偏义复词

动词性古汉语偏义复词指的是构成这一词的两个语素的词性都是动词性的。

同样,这一类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3)从前后文的语境中,显然可以看出“息”字实际上已无意义,只有“作”字表达意义。这里的“作息”是典型的动词性偏义复词,组成这个词的语素——“作”和“息”都是动词性。又如:“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4)在这一句中,“出入”可解释为在外面,外出,“出”是指出去,在外面,“入”是指在家里面,进来,从前后文的语境中,不难看出,“入”字实际上只是一个陪衬,无实际意义可言,“出”字承担了这个词的全部意义。这里的“出入”是典型的动词性偏义复词,构成这一偏义复词的“出”和“入”两个语素都是动词性语素。

(三)形容词性古汉语偏义复词

形容词性古汉语偏义复词是指构成这一词的两个语素的词性都是形容词性的。

这一类的例子并不少见,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其中,“异同”本应解释为差异和一样,第一个字意思为差异,第二字意思为一样,从前后文的语境中,不难得知,前一个字代表了整个词的含义,后一个字则没有实际语义,只是起陪衬作用。在这句话中,“异同”则为典型的形容词性偏义复词,组成这个词的“异”、“同”两个字都是形容词性的。又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6)其中,“远近”本应解释为距离远和距离近,但从逻辑上来讲,此处偏重在前者,后者只是为了凑足音节,和前者形成对称,因而,“远近”是典型的形容词性偏义复词,构成它的语素——“远”和“近”都是形容词性语素。

二、按语素间的意义搭配关系来划分

按照语素间的意义搭配关系的标准来划分,古代汉语偏义复词能大致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意义相关或相近的偏义复词,一种则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偏义复词,中国传统经典古籍中的很多例子都是颇具说服力和科学性的论据。

(一)意义相关或相近的古汉语偏义复词

顾名思义,这一类词的特征主要是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必须相关或相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像这样的词信手拈来。

例如:“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7)在这一句中,“父兄”就是这类偏义复词的典型例子,“父”是指父亲,“兄”是指哥哥,这两个语素都是属于亲属称谓的范畴,它们意义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阅读《孔雀东南飞》全文可知,“我”即刘兰芝是没有父亲的,因此,这里的“父兄”实际上只指父亲,“兄”无实际意义。“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8)在这一句中,“府仓”就是这类偏义复词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府”是指钱财宝物聚集的地方,“仓”是指粮食聚集的地方,根据前面的“田荒”可知“府仓”偏在“仓”字上,即指粮库,“府”和“仓”都是表示东西聚集的地方,只是所包含的东西是不同种类的,两个语素在意义上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古汉语偏义复词

这一类词的特征主要是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在意义上总会呈现出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像这样的词并不少见,对此我们可以如数家珍。

例如:“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9)在这一句中,“休祲”就属于这一类词,其中,“休”意指好的兆头,“祲”意指不祥之气,凶兆,根据前后文语境可知,这个词偏指“祲”字,“休”字是个陪衬语素,显而易见,这两个语素在意义这一方面是完全对立的,相反的。又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0)在这一句中,“出入”属于这一类的古汉语偏义复词,“出”是指出去,“入”是指进来,很明显,这两个语素在意义上是截然相反的,既然要防备强盗,一定是防止强盗进来,而不是防止强盗出去,所以,“出入”这一复合词偏指“入”字,“出”字无实际意义。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古代汉语偏义复词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更准确地理解这一特殊现象,知道每一个具体的偏义复词应该归属哪一类别,从而有利于展开深入探究。迄今为止,关于这一对象的研究都是颇具争议的,对它的研究仍处于探讨阶段,还需要各学者进行深层次探究。

注释:

张燕瑾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195

张燕瑾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196

同上.213

同上

同上.253

同上.54

张燕瑾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157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A],诸子集成[C].北京:中华书局,1986.95

张燕瑾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274

同上.274

参考文献:

[1]王先慎.韩非子集解[A],诸子集成[C].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3]常洪.古代汉语词汇中的偏义复词[N].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任堅.古汉语偏义复词的成因探析[N].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张燕瑾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王力主编,吉常宏等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年5月第三版,2012年3月印刷.

[8]董志翘,杨琳主编.古代汉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年6月第二版.

猜你喜欢
词素古代汉语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基于词素解构的高中英语词汇扩充方法分析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词素溶合与溶合词素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关中方言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
对海外古代汉语教学语言问题的思考
——以美国古代汉语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