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语言图景中的观念词“大海”

2019-03-10 13:46刘冰玉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形象大海

刘冰玉

摘要:俄语中大海一词的产生具有泛斯拉夫主义特点。作为自然现象的大海在俄罗斯民族文化意识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俄罗斯民族拥有浓重的海洋情结,大海形象反映在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中。本文以莱蒙托夫作品中的大海形象为例,分析莱氏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大海观念词及其中蕴涵的其寻求自由和理想过程中孤独、苦闷、反叛的情绪。莱氏将大海作为通向反托拉斯者世界的窗口,追逐理想,在充满惶恐和斗争的人生中寻找理想典范。在展现大海壮观景色的同时,映衬那一代贵族革命家对自由的向往,召唤人民不畏困难,不断前行,寻求美好生活。

关键词:莱蒙托夫;《塔曼》;观念词;“大海”形象

“观念”是民族文化标记。观念研究将语言现象同人的思维、心理、实践联系起来,从深层角度揭示语言中人的因素。本文选取的是“大海”观念,对其词典释义、列举谚俗语中的体现,分析俄国著名作家莱蒙托夫小说《塔曼》中的体现,“大海”观念是其常用的典型意象,承转着自由、爱情、生活、孤独,探究俄罗斯民族文化及作品中体现的作家民族心智。

一、俄语观念词“大海”

(一)词典释义

根据详解辞典和百科辞典的资料可以总结观念词“大海”词汇意义如下:

1.地球含水层,通过海峡与大洋相连,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范围小于大洋的咸水水体;2.(转义)表示数量多;3.(转义)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4.某些被称作海的大湖;5.某些海湾。

海洋一词的词源具有泛斯拉夫特点。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典构建该观念词的熟语词汇场。“海洋”一词只有在表达“数量多”时有同义词,如:море,бездна,пучина,прорва,поток。

(二)“大海”观念词汇场情感评价

根据上述资料,“大海”观念词通过一些词汇单位,如:海、洋、湾、深渊、急流等展现出来。俄罗斯泛语言意识中对大海的想像往往是具体的意象,如:黑海温暖咸涩的海水,呈现不同色调的蓝色,让人内心激动,因此,现代俄罗斯人对大海的各种观念的核心是“夏季休闲度假”,相应地高频联想词汇为:怡然、黝黑的皮肤、旖旎、休闲、假若、沙滩、愉快、贝壳、阳光、幸福、快感,证实大海是夏季休养度假的好地方。情感评价词汇是积极正面的:亲昵的、令人愉快的、温柔的、平静的、清澈的、温暖的、神奇的,有益健康的、蕴藏等。

从历时性角度分析大海观念,则呈现完全不同的图景:海洋首先是某些相关行业场所,如:捕鱼业、捕鲸业、捕海兽业、航海业等。这一层面的海洋较前者联想词汇少得多,如:失业、轮船、潜艇、鱼、北方舰队等。情感评价词汇:冰冷的、风暴的、颜色灰暗的、引向死亡的、危险的、贪婪的、汹涌澎湃的等等,此类观念的情感评价背景常常是突出消极的,因为海洋相关行业中常包含着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威胁,如谚语:Хорошо море-с берегу.Тихо море,поколе на берегу стоишь.均表现了大海是充满危险与死亡气息的深渊。

二、莱蒙托夫语言图景中的观念词“大海”--以中篇小说《塔曼》为例

《当代英雄》是莱蒙托夫著名的长篇小说,写于1835年-1839年,由五篇中篇组成:《贝拉》、《塔曼》、《宿命论者》、《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梅丽公爵小姐》,本文分析《塔曼》中的“大海”形象。

(一)“大海”--生命的象征

小说主人公毕巧林在日记中写道:“塔曼是俄罗斯海滨城市中一个最可憎的小城。我在那里差点儿饿死,而且还有人想把我淹死。”“塔曼”是毕巧林试图窥视其中的神秘世界,毕巧林来到这座海滨城市之后发生了系列事件,《塔曼》的书写正是基于主人公对这些事件的感受。

小说中赋有某种魔幻色彩元素的神秘人物,闪现在暮色或黎明时分。大海是一个特别的世界,这里所有人的生活都按另种规律进行,主人公毕巧林就来到这样一个世界。起初,毕巧林因公事到战斗部队去,途经塔曼,向塔曼地方驻军找一处公家宿舍,但找不到房子,便屈就被安排在海边一所人称“不干净”的小房子里(这里的不干净不是指的卫生条件,而是指并非净土,常闹怪异之事的地方)。小说描写道:“海岸像悬崖似的,几乎就在房子墙角下一直伸到水里,湛蓝的海浪在下面拍打着海岸,汹涌激荡,不断发出哀声怨语,喋喋不休。月亮悄悄地俯视着骚动不安,对她却俯首听命的大海的醉人景色……”在自然的描写中将浪漫与现实结合起来:“在月光底下,我看见离岸很远的地方停泊着两艘大船,船上的黑色缆索像蛛网一般刻画在白茫茫的地平线上。”月光照耀下的海景描写与毕巧林单调乏味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段描写强调了景色的自然性,同时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和周围的大自然间的对比恰恰证实了他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莱蒙托夫强调大海驯服于天上的月亮,此时天空和海洋并非对立,相反,大海就是生命的象征,作家以此展示了人类生命受天的意志支配。

(二)人物形象与“大海”的关联

在塔曼生活着一些怪人:瞎男孩、老太婆、神秘莫测的美女“温迪娜”(中世纪传说中的水神,形象为一美丽的女子,常用动听的歌声把过往客人勾引到水底,这里指在房顶唱歌的姑娘)等等。作为一种自然元素大海是危险的,但对这些人来说危险不存在。瞎男孩丝毫不惧怕走在波涛汹涌澎湃的海边,“他走得离水那么近,似乎一个浪涛扑上来就能把他卷走。”但大海没有伤害他,让他伤心的恰恰是他的那些朋友。“温迪娜”在企图淹死毕巧林失败后从水中走出时也是安然无恙的。海滨简陋茅舍的居住者几乎和海是一个整体。“温迪娜”的步态、活泼伶俐,让人想到海浪的波动。大海善待这些走私贩子,它准备把和平之船毁灭:“月亮披上乌云的外衣,雾气也从海面升起;透过雾气邻近船尾灯的灯光依稀可见;时刻都有可能将舰船葬身鱼腹的浪潮,卷着泡沫,在岸下闪闪发光。大海是危险的,但这些威胁并非时常带来痛苦,自信、强壮、勇敢的人可以避免灾难,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杨珂(“温迪娜”的恋人)是《塔曼》中能够征服大海的人:“慢慢,慢慢升到浪巅,很快又从上面跌落下来,就这样,一条小船离海岸越来越近。敢在这样的夜晚横渡二十俄里海峡的水手,该是胆大包天的,而促使他这样做的原因,也应该是重大的!我心里这样想着,伴随着按捺不住的心跳,我的两眼直望着那条可怜的小船;但它却像只鸭子一样,一猛子扎入水中,然后快速地挥动着翅膀似的雙桨,飞出泡沫四溅的谷底……”。描写海景除了对当地自然风光赞美,在拥有这样景色的城市中进行着走私交易,也展开了对勇敢的走私贩子形象的描写,勇敢果断的人物跃然眼前,如大海一般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存在着。

(三)“大海”--通向自由世界的道路

作品中大海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通向另一个世界(走私贩子的世界)之路。在这里可以找到充满着不安和斗争的自由生活的典范。因此,大海对违法都并无敌意,而对毕巧林却未抱有好感,几乎将他杀死,因为毕巧林对于它来说是陌生的、格格不入的。

杨珂和“温迪娜”从塔曼逃走了:“杨珂坐上了船,风从岸上刮过来,他们升起了小帆,迅速地破浪而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在黑沉沉的浪峰之間,这张白帆闪烁了好半天……”这时我们眼前出现了帆的形象,但在《塔曼》中它与大海的形象是对立的:“小小的白帆”和大海一样帮助这两个逃亡者。《塔曼》中“大海”的形象是人类世界的象征,是一群不悲观,自由的、热爱生活,时刻准备好为其斗争的人,就像杨珂和“温迪娜”。“帆”的形象也非孤独、不安分的象征。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在自己的小船上扬起帆,帆帮助他们飞驶在黑沉沉的浪峰间,帆象征着爱情和自由。

(四)毕巧林内心世界中的“大海”形象

毕巧林所感知的海洋与这里的居民是完全不同的:“我裹紧斗篷,在篱笆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放眼远方;只见从我面前伸展开去的,是被夜间风景骚扰得激动不安的大海,这大海的涛声,犹如那昏昏欲睡的城市的喧嚣一样单调,它使我想起往昔的岁月,把我的思绪转引到北方,转引到我们那寒冷的京都。”毕巧林的心路历程清晰,他不会把有生命力的海洋作为某种神奇的事物来感知,他把生命看作是某种单调的东西。他无法不对生活失望,曾因彼得堡北方之都的大海的不自由、阴沉而失望,象征着曾经千篇一律的生活。

在与“温迪娜”夜里幽会时毕巧林险些被杀死,在坐上小船前他看到的景色是:“月亮尚未升起,只有两颗小星星,像救星一样,在深蓝色的穹窿中闪闪烁烁。沉重的浪头,一个接着一个,均匀而舒缓地向前滚去,轻轻掀动着停靠岸边的一叶孤舟。”这是一幅祥和安静的自然画面,与发生在人类世界的事件形成鲜明对比。大海与天空相对立,大海可以致人死亡,而天空则闪耀救星,希冀挽救生命。

毕巧林不会泅水并非偶然。意味着童年时代在面对水时表现出的孤立无助。如果说在日常生活的世界中,他可能战胜所有人,享受胜利,那么在生命世界中他就是一个不会泅水的婴儿:大海是生命的象征,毕巧林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桨划船艰难到达岸边,但在生命的海洋中没有对上帝的信仰不会泅水的他注定要遭到精神上的灭亡。整个生命予他而言是没有光明、没有希望,是漫漫黑夜,是汹涌的大海,无法逃避死亡危胁的深渊。他无法抵抗内心的恶、自私和情欲,其中占优势的是控制欲。

三、结论

“大海”形象除有美学功能,还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凡人世界形成极大的反差。“大海”在作品中是转喻形象。莱蒙托夫把主人公的心灵同海洋原质比较。这个形象变成人的灵魂象征。《当代英雄》中“大海”形象体现在两部中篇。《塔曼》中大海是自然风光的一部分,对自然的描写描绘了故事发生的地区。海洋景色揭示小说人物性格。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除此之外,“大海”形象也具有象征意义:海洋意味着生命与自由、死亡和激情、人的命运,作为个体的人要么接受要么与其斗争。人类社会、凡人的世界可以比作“大海”。小说中大海景色是个人主观的传达,旨在展开主人公内心感受。

参考文献:

[1]刘佐艳.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价值问题[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7 (03).

[2]孙晓博.莱蒙托夫作品中“海洋”意象的象征意蕴与情感价值[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 (06).

猜你喜欢
形象大海
大海才是我的家
问大海
大海依旧在那儿
冬日的大海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