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思想史》

2019-03-11 01:28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隋汉武
中学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想史心性儒学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隋汉武

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书中对中国思想的发展沿革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意义。

《中国思想史》的编写极具特色。在时间跨度上,从春秋中晚期一直到孙中山时期,囊括了中国思想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在编排体例上,选取思想史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性人物进行论述,进而对该阶段的思想史进行整体评述,由点到面,便于读者理解;在论述方法上,去繁就简、突出重点、不蔓不枝、提纲挈领,重点论述中国思想史的几座高峰,而不是泛泛介绍思想史的全貌;同时,论据简括透辟、考订精密,学术态度严谨,不仅彰显了著者对于中国思想史的整体把握,同时也让我们读起来更加清晰易懂,生动有趣。

《中国思想史》的结构分类明确,脉络清楚。以对儒学的介绍为例,本书把儒学划分为先秦儒学、汉唐儒学、宋明儒学等,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儒学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先秦儒学一开始是重在心性认识方面;到了汉唐儒学的发展时期,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儒学成为治世经典,儒家学子在修养心性的同时,更关注如何把儒学运用在社会治理方面;而宋明儒学又转向了偏重个人精神世界,它的主要贡献是把部分佛道思想和儒学融合在了一起。自晚明开始,儒学再次开始从个人转向社会,开始由心性研讨转向社会问题。但是,由于明亡清兴,社会变革剧烈,明末清初各位儒学大家鲜有传人,再加上清朝实行“文字狱”等高压政策,因此无法有效传承发展、形成风气。

《中国思想史》的内容涵盖全面,涉猎广泛。在主要论述中国主要思想家的思想要义的同时,旁涉西方思想,贯通中外,博大精深。在儒学思想方面,钱先生对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董仲舒、周濂溪、程明道、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了重点论述,展示了儒学的主要发展脉络和观点异同;在道学方面,重点对老子、庄子、东晋玄学等进行了论述;在佛学方面,重点对南北朝及隋唐的佛学、禅宗进行了论述。同时,还对墨家、名家、法家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进行了介绍,让读者对中国思想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中国思想史》的观点新颖别致,论证有力。本书对各家各派思想的评议,常有出人意料之言,读来常常会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比如,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作为在我国起源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两家学派,为什么道家会发展为道教,但儒家却并没有发展成一个宗教呢?钱先生认为,世界上一切宗教似乎都是根据人死问题来解决人生问题,而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则强调只有明白了人生的问题,才能回答人死的问题。这一思想认识,使孔子不能成为一宗教主。

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史》,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要义的梳理,深入挖掘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它们的精髓之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并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思想史心性儒学
杨会勤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用道
新“法家三期说”的理论阐述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论经济思想史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影响
从于丹讲《论语》中得出的领悟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谈儒学的“复兴”
“气”与船山心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