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2019-03-11 06:50万鹏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消化二科云南楚雄67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镜有效率病灶

万鹏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消化二科 (云南 楚雄 675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和分析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治疗方案的差异划分为对比组(n=49)和实验组(n=53),对比组患者补充血容量、液体复苏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物,同时应用生长抑素、铝镁加混悬液等黏膜保护剂等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8.11%,再出血率为3.77%,对比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81.63%,再出血率为为20.41%,2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04,P=0.0138),2组患者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69,P=0.0092)。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治疗可提高止血效果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急性非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致死率较高,必须为患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式,此次研究就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在本院接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对象对本次研究均有知情权。患有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功能异常以及内镜禁忌者均排除研究范围。根据患者采用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对比组共49例患者,女性22例,男性27例,年龄22~68周岁,平均(43.9±2.6)岁,6例喷射样出血患者,24例活动性出血患者,19例血管裸露患者,实验组共53例患者,女性24例,男性29例,年龄21~66周岁,平均(44.2±2.8)岁,7例喷射样出血患者,29例活动性出血患者,17例血管裸露患者。所纳入对象分组后临床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补充血容量、液体复苏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物,同时应用生长抑素、铝镁加混悬液等黏膜保护剂,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实验组患者应用内镜治疗,手术进行前对患者出血征象进行监测并补充血容量、行液体复苏,依照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确保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1]。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对患者创面或者病灶进行充分冲洗,确保镜下可见清晰视野并对出血部位进行辨认,依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氩气刀电凝止血进行止血操作时应确保探头不可与内镜活检孔道开口或者电凝目标过于接近,防止操作对内镜或者组织造成损伤[2]。由助手将内镜金属夹安装好后给予患者钛夹止血,将钛夹经由内镜活检孔道推送至内镜前段,由助手将钛夹张开至最大角度并将钛夹进行旋转使之与病灶保持垂直方向,与病灶对准后进行负压吸引操作以促进创面收缩,将钛夹迅速释放后对病灶进行夹闭操作,推送器与止血夹脱离后将推送器退出。应用钛夹将活动性出血点和周围组织夹住以取得止血效果。依照病灶长度、大小决定夹子应用数量[3]。应用硬化剂、无水乙醇、凝血酶、生理盐水、肾上腺素盐水等作为局部止血药物。依照病灶出血量、大小以及具体部位选择注射点,通常注射4点,每点注射0.5~1mL药物。若经过治疗后,患者仍然存在出血现象则同时应用2种以上治疗方法以取得止血效果。经过内镜下治疗后给予患者应用PPI等药物,若患者并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于其病情基本恢复稳定后应用四联方案以取得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效果[4]。

1.3 疗效评估

无效:患者黑便、呕血等临床表现没有显著变化,部分患者病情恶化;有效:患者黑便、呕血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血压、心率等恢复稳定。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软件为SPSS17.0,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通过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8.11%,再出血率为3.77%,对比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81.63%,再出血率为20.41%,实验组患者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2组患者止血效果以及再出血率

3.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多发消化系统急症,主要包括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和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其中,急性非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会构成严重威胁,当前,内镜治疗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药物局部注射、机械止血以及热凝止血等[5]。氩气刀电凝止血治疗能够防止探头与血痂 出现粘连现象,具有视野清楚的特点,能够取得理想的大面积止血效果,但是容易引发潜在穿孔危险。钛夹止血具有确切的止血效果,不会引发继发性溃疡或者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具有较高的止血成功率。药物注射具有较高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止血效果确切[6]。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8.11%,再出血率为3.77%,对比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81.63%,再出血率为20.4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治疗可对出血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能够根据病灶情况采取有效止血方法,可提高止血效果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内镜有效率病灶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很有效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