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胸腔积液的价值分析

2019-03-12 08:54李清苗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涂片胸腔腺癌

李清苗

(河南省南阳市肿瘤医院 病理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胸腔膜处于脏层与壁层胸膜之间,正常人体的胸膜腔内包含5~15 ml液体,主要在人体呼吸时起到润滑作用,胸膜腔内每天形成与吸收约500~1 000 ml的液体,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胸膜腔内液体发生变化,即引发胸腔积液[1-2]。目前,临床上常采取细胞学涂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肺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及活体组织活检等方式对胸腔积液进行检查,但因存在较多的限制条件,无法广泛普及[3-4]。本研究主要分析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胸腔积液待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43 例,女41例;年 龄22~81岁,平 均(51.26±6.48) 岁。所有患者均行细胞学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需接受胸腔积液检查的患者;②年龄>18岁;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及肾等功能不全者;②精神障碍者;③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1.3.1 细胞涂片制备 将取出的胸腔积液标本置于室温下30 min,利用吸管吸取50 ml容器接近底部处的胸水,并将其置于尖底离心管内,以2 5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离心后将上清液倒掉,保留沉淀物,利用医用棉签吸取沉淀物中多余的水分,随后直接进行涂片,并将湿片置于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中固定,置于通风柜中晾干,最终进行常规HE染色及阅片。

1.3.2 细胞块制备 将取出的胸腔积液标本置于室温下30 min,利用吸管吸取50 ml容器接近底部处的胸水,并将其置于尖底离心管内,以2 500 r/ min的速度离心5 min,离心后将上清液倒掉,保留沉淀物。在试管中加入5~10 m浓度为4%的中性甲醛,与沉淀物充分混合,置于室温下固定1 h,离心后将上清液倒掉,再加入5~10 ml浓度为4%的中性甲醛,混合均匀后,固定1 h,再次将上清液倒掉,利用滤纸将沉淀物包好。利用全自动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及包埋,完成细胞块制作,最终进行切片、常规HE染色及阅片。

1.3.3 免疫组化染色 利用细胞块制作切片,厚度约为3 μm,采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测定,染色流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抗体及工作液均由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一抗使用广谱免疫组化指标包括CK5/6(D5/16B4)、CK7(OV-TL12/30)、MOC-31、CD15(Carb-3)、Epithelial Antigen(Ber-EP4)、TTF-1(SPT24)、CEA(ZC23)、Calretinin(SP13)、WT-1(WT49) 及Desmin(D33),染色体均以磷酸缓冲盐(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用已知的阳性切面作为阳性对照。一抗使用广谱中支持间皮细胞的免疫组化指标包括CK5/6、Calretinin、WT-1及Desmin;支持肺腺癌的免疫 组 化指标 包 括CK7、MOC-31、CD15、Ber-EP4、TTF-1及CEA。

1.3.4 结果判定 ①HE染色观察及敏感性分析:所有病例的HE染色情况均由两名专业的病理医师进行观察,根据细胞形态、黏附性及核不典型性将其分为良性、恶性及无法确定。其中良性主要指细胞弥散,形态温和,且无不典型性,即为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恶性主要指细胞成团,细胞形态及核均为不典型性,均较严重,即转移性腺癌与恶性间皮瘤细胞;无法确定主要指细胞弥散,细胞核的不典型性处于中重度,或形成细胞团,但细胞核的不典型性仅处于轻中度。②免疫组 化 阳 性 分 析:CK5/6、CK7、MOC-31、Ber-EP4、CEA及Desmin呈现黄色细胞质染色时则为阳性;TTF-1及WT-1细胞核呈现棕黄色染色时则为阳性;CD15细胞膜或细胞质均着色时则为阳性;Calretinin细胞质及细胞核均出现着色时则为阳性。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单纯细胞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②分析转移性腺癌细胞、恶性间皮瘤及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各抗体的阳性染色情况,并计算阳性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纯细胞涂片染色与细胞块免疫组化的诊断结果对比

单纯细胞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诊为恶性类型的39例患者中,经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明确为恶性的有38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7.44%(38/39)。经肺和胸膜穿刺活检证实肺腺癌30例,肺鳞癌3例,恶性间皮瘤3例;2例淋巴瘤经手术或活检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Burkitt淋巴瘤伴胸腔播散各1例;剩余1例误诊属于转移腺瘤,经组织学诊断为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胸腔转移。见表1。

表1 HE染色与细胞块免疫组化的诊断结果对比 例(%)

2.2 细胞涂片与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比

肺腺癌细胞对CK7、MOC-31、CD15、Ber-EP4、TTF-1及CE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间皮病变细胞对CK5/6、Calretinin、WT-1及Desmin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上述抗体组合在肺腺癌与间皮病变(包括间皮肿瘤与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免疫组化结果比较:转移性肺腺癌涂片与间皮病变(包括间皮肿瘤与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7、44.40、48.70、62.22、55.15、51.85、41.85、70.00、54.92、43.01,均P=0.000);细胞块免疫组化结果比较:转移性肺腺癌与间皮病变(包括间皮肿瘤与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0、78.00、69.78、78.00、78.00、55.47、73.86、78.00、78.00、70.08,均P=0.000)。见表2。

表2 84例胸腔积液细胞涂片与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比 例(%)

3 讨论

胸腔积液的检查方式较多,且容易获取所需标本,但传统的细胞学涂片易出现细胞成堆、成团、细胞角质化及细胞内黏液不明显等问题,且胸腔积液中的细胞成分较为复杂,各类细胞的形态较为类似,尤其是增生的间皮细胞与腺癌细胞,无法进行有效鉴别。同时,细胞学涂片中的癌细胞较为分散,导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偏低,且其无法反复操作,难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5-7]。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细胞涂片染色检测良性率为44.05%,恶性率为36.90%,无法确定率为19.05%。由于胸腔积液不仅发生于肺腺癌,腺癌、肺鳞癌及淋巴瘤等也可能形成胸腔积液,使鉴别难度大大增加[8]。因此,临床中应进一步探讨更加有效的诊断胸腔积液的方法。

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胸腔积液方法,收集胸腔积液中的癌细胞,并将其制成细胞块,可获取更多的肿瘤细胞数量,细胞结构更加清晰,且其可保持一定的组织学结构及排列方式,对病理学诊断更加有利,可有效提升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及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9-11]。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良性率为53.57%,恶性率为46.43%,无无法确定病例,且最终确诊的39例恶性患者中,经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明确为恶性的有38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7.44%,表明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可有效判断胸腔积液细胞的类型及性质,提升胸腔积液的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可作为细胞病理诊断的理想方法;此外,细胞块的制作具有操作过程简单、易于保存及易于检测等优势,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肺腺癌细胞对CK7、MOC-31、CD15、Ber-EP4、TTF-1及CE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及恶性间皮瘤对CK5/6、Calretinin、WT-1及Desmin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上述抗体组合在肺腺癌与间皮病变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性,表明上述抗体联合应用可有效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且其特异性较强,与章文华[14]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多种抗体综合可有效消除各抗体的表达差异,避免发生交叉反应,进而提升诊断阳性率及鉴别能力[15]。

综上所述,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胸腔积液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涂片胸腔腺癌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华东地区某医院眼部标本涂片结果分析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痰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