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19-03-12 08:53余进松李忠贾昀豪李渊徐毅丁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病死率开腹根治术

余进松,李忠,贾昀豪,李渊,徐毅,丁波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普外三科,河南 南阳 473012)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占消化道肿瘤第一位,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胃癌治疗首选手术,其次放化疗。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的缺点,为解决上述不足,近年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取得长足发展,逐渐成为手术治疗胃癌的趋势[2]。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胃癌根治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组,每组各80例,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进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开腹和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各80例。传统开腹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31~75岁,平均(59.57±5.84)岁。腹腔镜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35~86岁,平均(56.48±6.29)岁。本研究经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现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术前未行放、化疗以及恶性肿瘤分子治疗等;术前检查均未见远处转移,术后病理均无癌灶残留。本研究对象均为同一组医师实施手术操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直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TNM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麻醉成功后,消毒、铺无菌单后,常规“5孔法”,建立CO2气腹,压力13 mmHg,探查腹腔、盆腔,确定肿瘤位置,清扫淋巴结。胃游离后,食管残端荷包缝合,用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上腹正中2~3 cm切口取出标本,胃-十二指肠毕I式吻合13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40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7例。本研究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后,消毒、铺无菌单后,取正中腹剑突下、绕脐切口常约20 cm,进腹后常规探查腹腔、盆腔,确定肿瘤位置,清扫淋巴结。胃游离后,行消化道重建,移除标本,冲洗腹腔,关闭切口。胃-十二指肠毕I式吻合12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39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9例。

1.3 观察指标

认真登记每台手术患者腹壁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当天算起)等情况,术后各种并发症情况等,如吻合口漏(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吻合口裂开消化液由此处外漏引起一些病理性改变)、吻合口狭窄(随访患者5年内,经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直径<10 mm,同时伴有进食困难等症状)、切口感染(围手术期发生手术切口的感染)、复发率(随访患者5年内残留吻合口发现肿瘤或癌灶中心发现肿瘤距边缘1.0 cm以内的患处转移患者所占的比例)、转移率(随访患者5年内因该病远处转移的患者所占比例)及病死率(随访患者5年内原发疾病的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等。所有手术患者出院后1个月开始每月随访1次,采用电话回访、复诊时面访等,随访终点为2018 年08月31日,最终统计手术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及病死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两两组间Dunnet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本研究组手术患者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比传统开腹患者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各2例,住院期间经过相应处理均恢复出院。腹腔镜组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术后肺部感染5例,肠粘连1例。开腹组术后肺部感染8例,肠粘连2例,均经过保守治疗恢复正常。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回访情况比较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从术后随访至今,平均随访时间为(45.5±17.8)个月,失访12例,失访率为7.5%;其中腹腔镜组失访5例;开腹组失访7例。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失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及病死率比较 例(%)

3 讨论

胃癌是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发病隐匿,故病死率较高,目前手术治疗为首选。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目前在国内大中城市得到广泛的开展[3-5]。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在县级医院仍然以传统开刀治疗胃癌为主。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存在手术切口小、术中视野清晰,术后患者疼痛轻,手术切口感染几率小,愈合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因此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外科发展的趋势[6-8]。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了术中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预后情况,结果显示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的切口小、住院天数短、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感轻等优势。这些结果与上述研究相一致。

本研究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但是,开腹组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漏各2例,发生率5.0%(4/80)。这与目前国内外胃癌根治术吻合口并发症的生率约6%相似[9-10]。笔者考虑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具有以下优势:手术视野更清晰、更开阔。腔镜下能够清楚地辨别血管、神经,减少术中撕裂出血。对于肥胖患者而言,更能显示其作暴露手术视野的优越性,减少术中牵拉副损伤,肠道通气早,经口进食早,免疫功能恢复较快等[11-12]。但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对比(244.6±25.8)h >(162.2±36.5)h,这是因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操作难度大,主要体现在镜下缝合、打结等操作方面,同时也和术者操作熟练程度有关,随着术者操作熟练程度加强,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技术的进步,笔者认为腹腔镜手术时间会明显减少。两组手术患者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病死率相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远期预后相同。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术后患者康复较快,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病死率开腹根治术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