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双创”型农民

2019-03-12 02:20王品飞
人民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双创农民政策

王品飞

【摘要】推进农村“双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全力推动金融创新、丰富“双创”项目内容、加速农村电商发展、加强政策宣传,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 “双创”型农民 培养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

在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且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创业与创新”写入其中,强调要在乡村振兴中推动“双创”。此后,“双创”成为了我国发展的政策红利。目前,“双创”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双创”型农民培育的价值

“双创”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双创”作为新时代农民培养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农民的创新和创业精神、丰富他们的农村与农业知识、提高农业技能,更要以创新思想为发展准则,促使农民群体认识到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操作技能,还要培养综合能力、职业素养,最终实现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培育“双创”型农民是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双创”型农民的过程中,要突出体现农民的主体作用,从而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农村经济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农村的交通、教育、通讯、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在逐步完善,这为培育“双创”型农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积极推动农民的创新和创业培养,才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变化和改革。

培育“双创”型农民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推动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建设,就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与生产条件,打造生态环保、健康宜居城市,从而让广大人民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进而推动我国农民创业和创新,而培育“双创”型农民更是促进乡村发展、减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动力。首先,通过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能够有效转变农村农民的传统观念与意识,并且通过农民的创新培养激发他们的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其次,通过对“双创”型农民的培养,有助于推动现代化农业、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工业化与市场化等创新性的理念有助于推动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构建,实现城镇与乡村资源的流通,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推动城乡和谐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双创”型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双创”型农民缺乏较强的竞争能力。“双创”型农民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他们通常以个体工商户为主,规模相对较小,起点也相对较低,大多数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例如养殖、种植、农副产品加工、零售以及餐饮等,这类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双创”型农民缺乏较大程度的集群化和组织化发展,目前多数农民“双创”还处在家族式的初级阶段,且模式较为分散,缺乏区域性的集群与产业链,缺少较强的“抱团效应”。而且,部分“双创”型农民在市场经营方面以及对政策的解读方面还存在能力不足。现有的“双创”型农民中大部分为返乡农民工或者农村剩余劳动力人群,他们大多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不能够准确了解市场,对市场的分析不够精准,导致其在营销与策划、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存有一定的不足。

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于农村创业项目,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部分利国利民的政策却落实不到位,一些补贴跟政策扶持没有及时到位,造成部分创业者常有着“被抛弃”的感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各村、各帮扶干部对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得不够,不少贫困户对扶持政策不清楚。另一方面,各乡村尚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导致乡村帮扶干部对落实的扶贫政策信息不了解。

农民“双创”培训效果有待提高。通过培训能够提升农民创新、创业的技术水平,因此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创新与创业指导中心,并且初步搭建了村、乡镇、县区以及市四级创新创业培训网络。但结合现有的调查结果可知,“双创”培训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公共培训资源不够集中,分散的资源不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实际操作中,农民“双创”培训大多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合作,导致培训资源、资金分散,培训效果不够理想。第二,目前“双创”培训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县区级别的指导中心所配备的人员和设备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而乡镇和村部级别的培训力量更是薄弱,设备、人员以及经费的不足,导致“双创”农民的培训不足,不足以推动“双创”农民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社区的创新创业指导站,大多数只是一个形式,缺少人员、经费等资源。第三,乡村“双创”培训的内容与农民的需求的匹配度不高,目前的培训中,导师大多停留在理论方面,仅通过说教式的培训,且缺少过硬的实践经验,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双创”的准备和初始阶段,培训的内容单一而又枯燥。

农民“双创”公共服务体系仍待完善。首先,现有的农民“双创”服务还处于初始服务水平,比如“双创”培训、小额贷款与担保等。虽然小额贷款以及税费减免等服务项目对农民的创业创新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后续仍然需要持续完善。其次,目前社会中介培训机构的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双创”服务依赖政府的主导与引导,没有市场化和企业化的运营方式,导致农民“双创”培训服务与现在的发展不匹配。最后,政府要为农民“双创”培训服务营造氛围。现有的条件下,社会仍以单一的成败标准对农民的“双创”行为进行评价,我国有关部门在制定和出台政策过程中,过于追求“双创”的成功率,不利于激发“双创”型农民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双创”型农民培育提升策略

全力推动金融创新,破解农民“双创”融资难问题。为了促进“双创”农民的发展,要大力推动金融创新,为农民“双创”提供资金扶持,解决农民“双创”融资难的问题。第一,要推动商业银行为农村的“双创”设置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这就需要政府作为主导,起到引导的作用,推动商业银行实现金融服务的创新,还要引导社会担保机构进入农村,并且给予相关担保机构风险补偿。第二,对现有的小额贷款政策进行完善,引导和扶持银行机构积极参与到扶持农民的“双创”金融服务中,为农民“双创”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第三,要探索“雙创”型农民资金互助的新模式。

提升和丰富农民“双创”的服务项目,构建健全的服务体系。通过对培训中介机构的扶持,为农民提供“双创”培训等多元化的服务,还要强化对农民“双创”专业化培训力度。另外,加速乡村关于农民“双创”服务系统的构建。丰富“双创”农民的培训模式,增加更加多样化的“双创”服务。

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推动农民创新、创业。通过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农民“双创”的发展。首先,要强化农村电商培训,培养电商创业型的人才。其次,基于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程的服务,构建“服务中心一服务站一服务点”的运营服务网络,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村的发展,完善农村的电商服务体系。再次,实现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从而提升农产品的供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最后,结合市场运作的方式,打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加强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双创”扶持政策。要大力宣传政策,并且作为农民“双创”的基础工作进行开展,让农民更加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到双创中。要能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多个部门相互协作,落实好每个环节,激发“双创”农民的热情,从而提升职能效用,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确认责任与分工,制定出详细而又完整的操作流程,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优化农民“双创”的环境,推动我国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双创农民政策
耕牛和农民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农民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