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维、汉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脂血糖、超敏C- 反应蛋白指标分析

2019-03-13 08:56西热盼木祖农艾尼阿布都热依木
系统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维族脂肪性汉族

西热盼木·祖农,艾尼·阿布都热依木

1.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新疆 喀什 844000;2.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新疆 喀什 84400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脂肪肝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30%,而在肥胖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0%~90%,其中有多于1/3 的人表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伴或不伴胶原纤维沉积(纤维化)进而导致肝硬化,严重时可导致肝癌,危害人民健康[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除导致肝病相关死亡外,还可促进2 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逐渐演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因此对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该研究选取2016 年12 月—2017 年12 月为研究时间段,现将了解对该科住院腹部超声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维、汉族NAFLD 患者各157 例、60 例进行肝功、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住院查腹部超声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维吾尔、汉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各种肝硬化;胆道梗阻;长期饮酒;每日摄入酒精量女性≥40 g,男性≥80 g,连续5 年以上;严重感染和糖尿病并发症;无内、外科急性疾患;受检者均为喀什地区市、各县的患者,共检查人数217 例,其中汉族60 例,年龄23~82 岁,平均年龄(51.33±12.48)分。 维吾尔族157 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54.56±12.82)分。 所有患者、家属均对该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选取按2010 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 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2]执行:腹部超声显示规定具备以下腹部超声表现中的两项者为弥漫性脂肪肝:①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③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2]:推荐MS 组分的诊断采用改良的2005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符合以下5 项条件中3 项者诊断为MS。①腹型肥胖症,腰围男性≥90 cm,女性≥80 cm;和(或)BMI>25 kg/m2;②甘油三酯(TG)增高,血 清TG≥1.70 mmol/L 或已诊断为高TG 血症;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降低:HDL-C<1.03 mmol/L(男性),<1.29 mmol/L(女性);④血压增高:动脉血压≥130/85 mmHg(1 mmHg=0.133 kPa)或已诊断为高血压病;⑤空腹血糖(FPG)增高:FPG≥5.6 mmol/L 或已诊断为2 型糖尿病。

1.3 检测方法标本收集

受试者过夜空腹,于8:00-9:00 抽取前臂静脉血4 mL;实验室检测:肝功能、血糖血脂的测定采用美国贝壳曼库尔特公司,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服从正太分布的计量资料,描述采用均属±标准差,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太分布的计量资料,描述采用四分位间距,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汉族、维族NAFLD 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汉族、维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年龄分布(±s)

表1 汉族、维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年龄分布(±s)

民族 年龄 合计汉维51.33±12.48 54.56±12.82 53.67±12.78 t 值P 值-2.102 0.036

表2 汉族、维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性别分布[n(%)]

2.2 汉族、维族NAFLD 患者肝功能比较

汉族、族NAFLD 患者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汉族、维族NAFLD 患者肝功能比较

2.3 汉族、维族NAFLD 患者血脂比较

结果显示,汉族、维族NAFLD 患者FPG 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NAFLD 患者FPG高于汉族NAFLD 患者, 其他血脂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汉族、维族NAFLD 患者血脂、血糖指标比较

2.4 汉族、维族NAFLD 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

结果显示,汉族、维族NAFLD 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NAFL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汉族NAFLD 患者;见表5。

表5 汉族、维族NAFLD 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增加趋势。NAFLD 的发生中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起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70%以上的肥胖者患有NAFLD,成年人NAFLD 的发病率约17%~33%,而至少有20%的NAFLD 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因此,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高发的今天,NAFLD 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3]。该研究了解对该科住院腹部超声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维、汉族NAFLD患者进行肝功、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结果发现维族NAFLD 患者年龄高于汉族患者[汉族患者平均年龄(51.33±12.48)岁,维族患者平均年龄(54.56±12.82)岁],维吾尔族随着年龄的增长,NAFLD 发病率均逐渐上升趋势,而且非常明显,与疆内维族NAFLD 调查结果一致。 说明该年龄段的维族NAFLD 患者饮食控制不佳、临睡前加餐(多吃烤羊肉、动物肝脏)、肥胖、超重、代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有关。 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NAFLD 调查文献报道[4]不一致,考虑研究入组汉族NAFLD 患者例数少可能。

脂肪肝血糖水平升高的机制是由于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可促进周围脂肪分解,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入血,大量脂肪在肝内沉积,从而导致脂肪肝;同时胰岛素抵抗时出现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在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中有直接作用,另外,血糖水平升高多合并高胰高血糖素血症,胰高血糖素在肝内不能抑制脂肪合成,但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肝内释放,如肝内甘油三酯的合成速度超过释放速度时,大量脂肪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5]。 许多NAFLD 研究证明了代谢综合征在维、汉族NAFLD 的发生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超重,高血压和空腹血糖升高可能是NAFLD 的相关危险因素[6]。该研究结果显示,维族NAFLD 患者FPG 高于汉族NAFLD 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进一步证实了维族NAFLD 与血糖联系密切, 并被认为是MS的一个新的危险因子。 高血糖是NAFLD 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其它NAFLD 调查文献报道[7]一致。

血清hs-CRP 作为低水平的慢性炎症标志物与胰岛素抵抗具有显著相关性,与NAFLD 存在关联,是发生NAFLD 的独立危险因素。 全身系统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在NAFLD 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Ndumele等研究显示,肥胖、MS 和肝脂肪变性与血清hs-CRP水平皆具有独立相关性。刘志平等[8]研究表明NAFLD患者hs-CRP 水平与CIMT 之间存在一定的正性关联,即血清hs-CRP 水平越高,CIMT 越厚,提示通过了解CIMT 水平,能够推测动脉粥样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NAFLD 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或者说,血清hs-CRP 升高可能因NAFLD 导致的,与本次研究结论相似;维族NAFLD 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维族饮食习惯中包含很多肉类及动物食品,脂肪肝发生风险较高有关,而且与其它NAFLD 调查文献报道一致。 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NAFLD 与血清hs-CRP 相关,许多研究分析提示血清hs-CRP 升高可能是NAFLD 导致,但其升高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维族脂肪性汉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新疆|跪着跳舞的维族女孩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维族消化性溃疡102例临床特点分析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