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探讨
——以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

2019-03-14 11:32周颖悟吴迪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安徽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建筑学创造性建筑设计

周颖悟,吴迪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培养呈现出多元化样式,都在求新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但受到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和流派的长期影响,建筑学专业教学不管是内容还是框架都是西方教育的仿制品,强调用西方建筑价值观和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建筑学教育,违背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曲解建筑自身的逻辑,把各类不适宜的建筑语言加以滥用。针对这一情况,近十年来各高校建筑学教育探索打造适合自身需求的逻辑和法则来打破固定不变的教学结构,提出核心知识体塑造需要创造力的建筑观。

1 基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的反思

1.1 内容陈旧、形式创新

建筑设计课程在建筑学专业属于核心教学内容,随着各类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活力得到很大释放。学生实习实践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得到应用,教学气氛较以前活跃程度增强,但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结构和内容,却注重“形式”,如多媒体课件的酷炫、小组讨论的热烈、建造类活动举办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并未得到提炼和升华,看似教学硕果累累,学生没有得到现代知识的更新,教师却完全依赖教学形式的创新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原地踏步,导致现在建筑学本科生专业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有严重脱节现象。

1.2 知识传输“课堂化”

学生提高思维层次需要多种知识的灌输,并非以一本教材、一个作业就能完成。建筑设计教学内容现多采用“课堂化”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把理论、规范、任务书从头到尾阐述一遍,把很多主体信息复杂化,降低学生的认知贯通性,学生在整个课堂里所得到的信息量是非常庞大的,却没有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最简单的处理就是放弃复杂信息,保留简单信息,最后得到整个课程知识面的“碎片”,整体性和联系性无法进行组织,学生在每一个任务节点所上传的成果是在浅层次思维徘徊的产物,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1.3 理论教学“效率化”

实践操作是建筑设计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所以在课程中经常忽略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课程时效、满足教学形式改革的需要,理论内容通常快节奏进行教学,加上现代多媒体授课方式,切换板书不像以前用黑板作为展示平台有一个缓冲期,频繁的“光速”切换、无缝衔接,知识内容走马观花,不仅让教师和学生苦不堪言,而且没有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记忆。进入实践设计阶段时,学生会感觉理论匮乏,不知从何下手,又需要教师重新快速传授一遍理论,教学方式制定的效率目标实际上大打折扣。

1.4 重设计表现、轻思维立意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设计培养目标通常以表现为主,忽略思维立意的教学内涵。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个性和自我兴趣养成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发挥,对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缺乏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盲目抄袭或者模仿他人设计作品,只为了表现美观,无法理解设计内核和解析问题的方式,这对于设计水平的提高无疑是灾难性的。

2 创造性思维体系建立的意义

2.1 重构设计教学内容

创造性思维体系的引入可以让一线的教师重视教学内容重构的必要性,鼓励教师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培养目标,组织和建设新的核心内容。创造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不断更新、解析、构成、调整,以此塑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唤醒学生的创造力,并使教师的课程创造意识得到加强,鼓励教师对自身的课程内容进行不断设计和更新。

2.2 理论与实践结合成整体的纽带

设计教学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是从概念设想到最终实现完成的创造过程。从立意创造、合理验证、把控质量、再现实样这一系列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体系犹如纽带把这些节点系统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有机体。

2.3 内容精细化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需要进行高阶思维训练,需要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序列产生。“兴趣—喜欢—研究—成果”是实现教学的必然途径,每个节点内容都要进行精细考量,如:兴趣的建立并不能完全理论化、课堂化,要考虑每个特定时期学生的心理感受,可以选择参观设计科研场所、著名建筑、体验建造过程等教学来引发兴趣偏好。创造性思维体系的建立增加教学内容精细化的多种可能性,由于创造需要的逻辑整体性,对所产生的内容进行起到整体把控和有效验证,避免内容的空洞、碎片化。

2.4 重视核心塑造

创造性思维建立需要一个开阔的教学视野,教学内容的多少直接影响创造能力培养的深度。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增多无疑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核心的塑造和提炼可以换取时间和空间释放学生的创造激情,有利于教学目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

3 创造性思维培养内容

3.1 训练问题敏感能力

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剖析和研究之前,首先要学会发现问题,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和方向。学生在学习建筑设计由教师引导发现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的数量和深度直接决定解决方案的质量。所以要求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设计教学情境下能比其他人更能准确快速发现设计缺陷、空白、不完善、功能不足等,迅速用所掌握的各类知识和经验信息把握设计感知、设计目标、设计联想等,这种能力是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

3.2 培养逻辑能力

逻辑是思维对事物相关联的信息进行归纳演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会有大量的事件和内容提出,找出共性和个性进行相互串联,就能得出多种立意,如:在场地设计中对各个设计元素进行布置时,建筑与景观的联系、景观和道路的联系、地形与建筑形式的联系等。发散性的设计思维通过逻辑加工,尽可能的找出有用的立意并相互比较,就越容易得到个性的设计概念,这就是发掘创造的本质,有利于打造符合自身创造性思维体系的特性,设计过程的流畅性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3 打造灵活性

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功能、形体、色彩、材质等要素会不断调整,需要随机应变的灵活能力。当某个设计要素变化时,其他要素就会随之产生变化,思维也要适应变化,针对变化过程随机应变,保证整个设计过程的整体感。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在某一个条件上教师有定势思维,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成为阻碍个性设计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避免对学生的设计进行一概而论的讲授,运用思维的灵活性产生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重新解释确定每一位学生的设计情境,甚至自我创造新的设计方式。

3.4 鼓励新颖性

在创造性思维体系下,完成创造事物主体的新颖性,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能倾向各种各样的联想意境,结合实际功能情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把联想转化成为特质。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出建筑方案最先产生的都是想象概念,概念越多导致新颖性的特质选择就越多,创造建筑主体的新颖性就会越强,头脑里面拥有的设计思维内容也会逐渐丰富起来,有效避免学生设计中没有素材、无从下手的境况。

3.5 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条件到综合成果。分析在整个体系里属于大范围、各方面、特质提炼的过程。综合是将思维分析的成果进行联系与转化,创造才能实现。建筑设计课程中内容繁多,一个设计命题的提出会包含很多种因素,教学上不能干预这些扩展因素的可能性生产,给学生提供一个或者几个方向思考,尽量放开限定和扩展范围,才能打开思维活动的开阔度。在设计教学中,分析和综合能力是不能缺少的,正如吉尔福特所指出的:虽然这两种过程不一定有助于思维的创造性方面,但并不意味着创造者可以不进行分析综合活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应该相互解析对方的意图,综合两方的思维共性,选用差异思维的先进概念,就能实现最后的设计成果。

4 总结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学专业经历了5年的教学探索,创造性思维体系建立在教学中的收益显著,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实现精细化重点内容教学,确保教学的深度和精致性;教学呈现开放态势,许多省级的专家学者直接进入教学课堂,带来更多实际经验和最新的设计理念,拓展学生视野和使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的提高,也使教师更愿意去进行优质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设计,教与学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创造性思维体系本身就是一个主与客相互作用过程,其行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都会影响最后的实施结果,所以在未来的教学发展中,如何控制好创造力的广度?如何使设计教学内容和相关技术进行联动?如何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建设一个长期有序具有创造力的教学平台?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以更好培养建筑学专业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建筑学创造性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