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案例教学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14 03:08孟杰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施原则合作探究案例教学

孟杰

摘 要:案例教学是通过教师提前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基于案例展开思考与探究,营造活泼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自然地理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掌握好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并严格按照案例教学步骤,分别做好创设情境、巧妙提问、总结反思等各个环节,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的实用价值。本文首先概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随后就具体的实施原则和应用技巧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自然地理;案例教学;实施原则;合作探究

一、引言

以往在进行自然地理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其中的知识,往往侧重于理论说教。但是自然地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单纯进行理论知识往往并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近年来在各个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也成为当前自然地理教学的一种可行性策略。

二、自然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案例分析有利于培养和谐的人地观念

所谓人地观念是指不同个体的人对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看法或态度。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等都属于人地观念。例如,在自然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当前的生态环境、资源枯竭、“城市病”、人口老龄化内容有关。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的真实案例,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环境破坏、资源过度利用的一些实例进行反面的案例分析,倡导同学们在实际行动中保护环境、珍惜且合理利用资源。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特征。其一,这种综合性表现为地理学即包含自然科学的范畴又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其二,表现为地理环境是由多种地理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一个统一体,可以涵盖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教学案例。正基于此,学生对于交叉学科问题进行分析时要综合分析其多重性质,因此学生要具有综合思维能力,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区域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即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和经验迁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真正发挥自然地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地理实践能力无非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操作能力,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高考试卷中,都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能力。学生通过对真实事例的分析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预测可能的影响以及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三、自然地理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学本位原则

自然地理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要想发挥最大化价值,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而尊重學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基于学生的学习诉求,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案例教学的优越性。例如,教师在设计案例时,为了让学生对案例感兴趣,需要以平等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当代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结合自然地理的教学内容,挑选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高度关联性的案例,作为自然地理教学参照的素材。

(二)发展性原则

自然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学科教学时,教师要避免“为了教而教”的程式化教学思维,除了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提升,最终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体现出自然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探究性、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探究等学习模式,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整体性原则

案例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在宏观层面上,要求教师结合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提前把握好重难点知识,理顺知识点,适当运用案例,将抽象的重难点知识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在微观层面上,教师则要对案例的设计方式、呈现方式以及达到的预期效果等进行提前设计。例如,案例要依托重难点知识巧妙呈现,这样才能达到启发、引导思考的效果。把握好整体性原则,也是提升案例教学应用价值的有效手段。

(四)互动性原则

自然地理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案例选用的科学性,具体包括案例的切题性、趣味性、探究性等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求教师与学生保持密切、平等和友好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通过互动,从教师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在自然地理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对案例教学有哪些意见或建议;从学生方面,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及时化解学习中的问题,实现自然地理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自然地理中案例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展开案例

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营造特定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保证案例自然而然的引出,避免过渡过大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教师要根据自然地理教材内容,科学选择案例。展开案例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性,例如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短视频,或是几幅图片等,通过文字提示或教师口头引导,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程度。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氛围及学生表现,适时的引出案例,然后通过案例顺利过渡到本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点上。

(二)巧妙提问,激发兴趣

自然地理学科一方面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具有知识点密集、理论性内容较多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还要根据案例内容,巧妙的设计一些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对问题的内容、提问方式等进行灵活设计,通过问题与案例的相互配合,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案例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是保证教学效果最大化的一种有效举措。教师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应当按照“总-分-总”或“总-分”的原则,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或主题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组员分工,相互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彼此分享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取得了积极帮助。

(四)评价反思,总结提升

评价总结是案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对本次案例教学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可以对其中优秀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不断积累经验,实现案例教学应用熟练度和教学有效性的同步提升。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客观评价,也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这也为今后案例教学的开展起到了积极帮助。教师要更多的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培养学生对案例学习的自信心,达到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

五、结语

案例教学在其他学科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这也为自然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教师不仅要提前结合自然地理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爱好,科学选择案例,而且也必须掌握好课堂教学流程,结合教学经验及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突显案例教学的应用价值,实现自然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鄢天宝.“‘自主学习·合作建构教学模式”的地理教学实践——以“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一课时为例[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4):69.

[2]陆才稳.基于课程性质课堂观察的高中地理图像开发建议发建议——以“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湘教版)[J].地理教育,2016(10):13-15.

[3]陆才稳.LICC课程性质观察维度下的高中地理课例研究——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8.

猜你喜欢
实施原则合作探究案例教学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探究中学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