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的专业化研究

2019-03-14 13:34李增义郝朝军王均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业化高校图书馆

李增义 郝朝军 王均玲

摘 要:文章简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人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以专业化的视角对图书馆的领导层、中层和技术层等三个层面进行专业化治理,并提出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应设立专业组织机构,使用“抽屉式管理”方式激发高校图书馆的人才活力,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1-0132-0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专业化;专业组织;科学规范

1 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治理行政化,用人不能自主

高校图书馆的人才治理存在上级管得太宽、太多、太死等问题,缺乏用人自主权。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中层以上的干部都由高校组织部任命,一些图书馆的馆长是高校从其他部门调派过来的,图书馆员甚至招聘的人事代理人员也是由高校人事处安排的,有些高校图书馆馆长甚至连临时工的招聘权都没有。

1.2 人才治理编制化,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人才编制、岗位设置等一般都由高校人事部门控制,部门编制固定,人才的职级和待遇大多实行“双轨制”,既有公务员治理的成分,又带有科研单位对科研人员治理的色彩,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此外,一些高校图书馆受职称岗位指标限制,导致不但馆员晋升职称难,而且引进博士研究生等高级人才也难。

1.3 人才素质非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没有对图书馆从业人员作准入资格界定,高校图书馆的职业化意识普遍不强,一些高校也没有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看待图书馆员岗位。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学历既有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也有函授学历,甚至没有学历,同时他们的专业背景也参差不齐,既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也有其他专业背景。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数量少、专业水平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限制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1.4 人才地位边缘化,人才结构老龄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摇了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信息中心的地位,不少高校图书馆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馆员待遇比普通教师低,图书馆高端人才引不进、管不住、留不住等问题突出,馆员的进取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等都比较淡薄,职业倦怠表现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图书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多为50岁以上,且每年都有退休的人员,同时高校图书馆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引进图书情报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等高端年轻人才,致使出现专业人才缺口不能回补、青黄不接的艰难境况。

2 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的专业化

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专业化,就是图书馆通过专业的组织、科学的方法、专业的手段及专业化人才的智慧进行人才治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的方针是“以人为本”,目标是高校简政放权及去行政化,图书馆根据“双一流”建设发展需求调整人才治理的性质、内容、结构、制度及方法等,实施人才专业治理,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人才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治理制度、治理规范等。其中,治理结构方面应将高校图书馆定位为高校的一个学术性机构,其领导层、管理层、技术层都要和学术挂钩,由高级专业人才组成相应的组织机构,馆长、部主任、学科馆员、高校教研部门处长、教授代表是组织的核心成员;治理制度包括规划、选聘、培育、使用、评价、激励等制度,着力在人才选聘、组织、使用、评价等制度上实现突破。

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既注重效益性,又注重規范性,明确图书馆人才的专业属性,在人才结构、人才制度、人才配置、治理方法等方面对图书馆人才实施专业化的规范治理。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稳步发展的过程。

2.1 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的专业化环境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等,都对高校图书馆的人才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专业,一流的专业需要一流的科研成果,而这些成果的取得都需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支撑,需要图书馆有一批能够进行参考咨询、论文检索查重、科技查新及学科评估的专业技术人员。如: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对专业馆员的比例和岗位规定得非常严格,图书馆的专业馆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比例为1︰2。美国图书馆协会规定,图书馆的采访、编目、参考咨询等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由专业馆员担任,这些规定说明了图书馆工作具有专业需求属性和不可替代属性。

2.2 高校图书馆领导层人才治理的专业化

相关调查显示,美国高校图书馆馆长具有图书馆学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比高达90%,这对我国高校图书馆馆长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条规定,图书馆馆长应设置为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应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担任。由于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一个学术性机构,因此其领导层的人才治理离不开学术性和专业性。一个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如果不能对图书馆业务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就不能以专业的理念和价值观确立图书馆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导致其既不能倡导职业精神,也无法得到同行的认同,图书馆的人才治理就会出现偏差。

高校图书馆的领导层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人才治理的主体,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尤其是馆长和副馆长。在去行政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在校内外公开招聘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的馆长和副馆长,并对现任馆长加强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培训。

2.3 高校图书馆中层人才治理的专业化

高校图书馆的中层干部,即部主任,是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部主任岗位应根据工作需要灵活设置,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按绩效进行考核。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部主任都是由高校组织部任命的,导致馆长对部主任的调配力度及部主任对馆长安排任务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应按照专业岗位的需求、工作任务的匹配度及对部主任业务能力的要求等,在校内外公开招聘部主任并报高校组织部备案,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人才治理方式。

2.4 高校图书馆技术层人才治理的专业化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一条规定,图书馆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的50%。高校图书馆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应设立准入门槛,技术人员除应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素质外,还应具备其他专业素质,以此满足高校师生专业化及多样化的需求。

在个性化知识服务时代到来之际,高校图书馆应实施学科馆员、咨询馆员和情报馆员制度,以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按照高校的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分别设置学科服务岗位,馆员应从信息咨询服务者转变为科研工作的参与者,进一步为增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实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深层次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性机构,还应根据馆内专业技术人才情况成立学术研究所,将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基地,组成图书馆科研团队,探索图书馆专业研究方向,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在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坚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分类规划和发展梯度,以分类评价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并根据绩效进行匹配激励,最终实现评价结果与奖惩激励的有效统一。

3 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的专业组织机构和规范步骤

3.1 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的专业组织机构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除了党总支(或直属支部)委员会,还设有图书情报委员会,成员包括分管副校长、馆长、相关职能部门的处长、各学院院长等,一般有三四十人,但这些成员平时都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图书馆的工作。许多高校的图书情报委员会每年只开一次会,对促进图书馆业务发展所起的作用较小,形同虚设,因此需要重组。

高校图书馆每年用于购买文献资源的经费都比较多,近年来虽然采用政府招标制度,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参考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如设置多个专业委员会进行精准表决。以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的权力行使机构相对分散,包括图书馆执行团队、顾问委员会、治理者委员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及发展委员会等。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成立图书馆建设委员会,成员可以设为7~11人,其中主任1名,一般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主任1名,由馆长担任;委员7~9人,可以是业务副馆长、采编部主任、高校教务处代表、研究生处代表、学科馆员代表、教授代表或读者代表等。该委员会的委员应热爱图书馆事业,有社会责任心,在个人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声望及独立思考能力。图书馆建设委员会还可以下设图书馆采购委员会等。

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该根据高校学科发展的需求,成立高校学科服务工作委员会,用于协调图书馆和各院系的学科服务工作,为各院系学科服务提供保障。学科服务工作委员可以由高校财务处、人事处、资产处的相关人员及图书馆的分管副馆长、咨询部和采编部主任组成,负责学科服务工作。

3.2 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的规范步骤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人才编制及人才招聘都是由高校决定的,图书馆只起管理的作用。因此,无论是编制的制定还是招聘的人员都不一定符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图书馆人才非专业化和职业倦怠现象明显,人才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目前,在高校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应以图书馆自主治理为主,以高校人事部门治理为辅。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人才治理步骤可以借鉴职务分析方法,即“抽屉式管理”运作形式,具体包括:①高校应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调研,制订图书馆的动态编制、经费数目等,并确立图书馆的发展目标。②图书馆成立职务分析小组,根据高校确定的编制和发展目标,制定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分解目标任务。③职务分析小组由图书馆馆长、书记和副馆长组成,围绕图书馆总体发展目标设置相应的部门和岗位,明确业务部门的职责权限和范围,并分层次制定岗位人员的职务规范和职务说明。④按照高校确定的图书馆动态编制数目,图书馆在高校公开招聘、初步筛选的基础上,以人才对岗位的胜任力为核心按岗选人、因才聘用、以岗定薪,通过专业考试招聘部门主任和专业技术人员。⑤根据图书馆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图书馆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培训、考核及奖惩制度,针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为其规划不同的发展路径,并提供充裕的培养空间,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工作环境。

4 结语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进行人才治理应成立专业的人才组织机构,凭借专业规范的治理步骤和科学规范的治理制度,建立一支特长突出、技术过硬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构建更加科学高效、活力无限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这对于加强高校图书馆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目标的实现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霍瑞娟.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调研及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117-127.

[2]360百科.抽屉式管理[EB/OL].[2018-05-09].https://baike.so.com/doc/6211026-64 24296.html.

[3] 刘慧娟.构建学习型图书馆 建设一流团队:长春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48-5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2018-05-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7049/201704/t20170405_301912.html.

[5] 沈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我国39所985高校的调查[J].现代情报,2017(5):121-124,131.

[6] 韩小亞,段琼慧.美国高校图书馆有效治理的主要因素分析与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7(12):139-145.

猜你喜欢
专业化高校图书馆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基于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