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与分享经济的协同发展思考

2019-03-18 02:06马蓝
当代经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协同

马蓝

摘 要  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发展背景及研究成果進行深入分析和阐释,在探讨两种经济模式的内涵、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发现协同两种经济模式的可行性、挖掘协同的阻碍因素并给出新时代经济发展状况下协同两种经济的建议。协同两种经济模式的发展对中国转型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价值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和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  共享经济;分享经济;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19)02-0015-08

一、引 言

互联网发展势头突飞猛进,面对繁杂的国际境遇和艰巨的改革发展要务,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明确了其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方针和理念。这里“共享”首次被列入纲要中,其理念和价值对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人大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的采访中对“互联网+”趋势下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做出肯定和展望,并提出世界科技革命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经济结构面临深刻的变革,共享经济大平台正推动着分享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分享价值观,通过利益分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中信办以及工业与信息化等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阐述了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深刻变化并影响和推动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1]。同时,经济发展浪潮的迅猛传播也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分别对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发展提出差异化的见解和解释。从已有文献梳理来看,对共享经济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首先是对共享经济的成因与商业模式发展研究[2-3]。主要阐释了共享经济存在的必要条件和产生背景,包含“互联网+”迅速崛起、智能手机快速更新、第三方支付规模不断扩大、闲置资源趋于过剩以及供需利益驱动等;其次是对共享经济结构与发展瓶颈研究[4-5]。内容涉及共享经济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共享生产、建立服务治理和监管体系;最后是对共享经济与创新模式发展研究[6]。通过实例对共享经济催生下商业模式的革新和创新驱动研究,从定位创新、能力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及企业目标价值创新来解析共享经济的模式发展。然而,相对于分享经济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从微观视角探讨分享经济的影响、发展机制、单案例研究等[7-10],大致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其一是分享经济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城镇化、人口流动是分享经济的需求来源,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享成为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推动着城市化生活的变革。分享主体不断更新、分享观念不断更新,使得分享规模不断扩大。其二是单案例+分享经济商业模式研究。通过对某一特定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约车等的运营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分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类别与应用。其三是分享经济产业发展与伦理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分享经济正日益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分享经济出现了各种诸如:劳动公平性、差异化、资本热捧等分享问题,通过经济伦理理论分析问题并给出法律、制度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决策,使得分享经济健康发展。其四是利益分享与劳务关系研究。劳动者在利益分享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有时趋于边缘化,因而在分享设计过程中如何建立公平即注重“分”的效率,也兼顾“享”的利益,从而提升总体的经济利益。

不难看出,学术界对两种经济模式的研究如火如荼,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内嵌其中,有学者将两种经济模式视为同一种商业模式,概念混杂在一起也没有清楚地回答哪一种是共享经济模式?哪一种是分享经济模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都没有明确给出。也有学者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研究目前的商业模式发展和未来的模式创新趋势,并没有很好地阐释目前在“互联网+”这一大数据、云计算的背景下两种商业模式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资源约束紧张及人口红利趋于消失,使得转型经济发展迫在眉睫。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重大挑战和契机。对于贯彻落实协同两种经济的发展理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创新的思维和驱动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对构建“互联网+”强国及构建信息化强国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本研究通过对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探讨,明确影响两种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给出协同两种经济的可行性。协同两种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转型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价值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和特殊的意义[9]。

二、概念界定

(一)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内涵

1.共享经济的内涵

“十一五”规划将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摆在了前列,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和提升好广大群众的利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引燃,在“十三五”规划中再次提出共享发展的社会要求,因而被赋予了诸多涵义,成为各领域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11]。共享是从分享中发展而来的,从共享成果逐渐扩展到共享发展,这是共享发展的路径也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初始轨迹。从“十三五”规划对共享理念的再次提出,明确共享是人人参与共同享有,依照利益分配的思想,共享不是单纯的分配和分享,它是推动全体群众将自己置于其中共享式共同发展,即全民共享。全民共享是将发展成果共享给群众、覆盖所有群众,并非分享闲置资源那么简单。习主席指出共享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而不是部分人共享,所涉及的共享内容也要求更加全面,也就是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成果。共享发展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人人参与到人人都有、从渐进共享到全面共享的过程。这是推动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实践性指导。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生产要素的资源价格逐渐提升,从而促使产业产能经济趋于严重的过剩状态。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共享经济更好更快地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分配制度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和消除经济滞胀。经济利益主体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规范经济主体间的经济行为,使得各经济主体间能够协同发展并增强经济发展合力[12]。基于学者们对共享经济的定义,本文认为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13],共同获得经济红利。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2.分享经济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學者将“分享经济”归类到新的学术范畴[9,14],引起学术界的热议,这也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不同程度的给经济运行方式提出建设性的思考。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面临经济发展滞胀等问题,而这一理念的提出影响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状况得到了有益的探索和缓解,该理念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运用于企业治理和企业家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分享。同时,对于在经济转型范围内的中国而言,公有制企业改革与劳资薪酬的实践改革都获益于分享经济的发展[15]。分享经济理论很好地解决了当时处于工资制度不合理、贫富差距较大、刺激经济增长以及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动力等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治理对策[16]。中国经济在分配制度改革的运行中,应该以“利益分享”这一新的经济指导方式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搭建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利益分享平台。分享经济理论从劳动分配制度出发更能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基于已有研究,本文认为分享经济是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

(二)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对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理解大都片面地倾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解释上,事实上共享经济与分享经济的内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依现有文献来看,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英文解释都是同一词汇:“sharing economy”,并且经常在研究引用的过程中混杂在一起,因为译为中文既可以称为共享经济,也可以称为分享经济,所以大多的时候都混为一个概念进行理解和运用。但也有学者从劳动力分配的视角进行了简单的区分,这只反应了两者间区别的一个方面,并没有整体的、系统的进行分析。因而有必要对二者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深入的解析和阐释。

1.区别

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区别在于,针对分享经济的理解,人们会把研究的重点和路径搁在某一闲置资源的对象上,主要是对其的有偿分享和实现过程,这里重点需要提出对闲置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如何分离的特性,以分享经济中发展最好且发展最快的两家公司举例来说明,引领全球打车鼻祖Uber,是目前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311座城市的交通分享经济[17]。Uber通过与私家车车主搭建网约车服务,为群众带来交通便利,将“闲置资源”有效地进行利用和分配,使得资源有效利用达到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它通过与智能手机APP建立对接信息平台,将乘客和司机即时取得联系,就近对接服务,为广大乘客提供了便利化、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和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值得一提的是,Uber的司机本人即是该车的使用者,也是该车的拥有者,这里司机只是在分享的过程中分享了他的多余时间和空间等,车还是自己的车,并没有完全共有给他人,只是暂时的分享了剩余时间和空间等[18]。我国滴滴快车服务和Uber的发展模式是一样的,乘客通过快车APP中的“快车”按钮直接呼叫快车,在此过程中让距离较近的快车司机接单为其服务,司机本人还是该车的使用者和拥有者并分享了其剩余时间和空间[19]。因而,分享经济的使用和强调的重点与共享经济不一样,分享经济更偏重消费者与拥有者之间的互动和对碎片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较于分享经济,共享经济更多的是消费者或群众借助第三方信息平台,通过“以租代买”的活动形式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的最优化配置,这里可以用当前发展较为迅猛的共享单车为例来说明。共享单车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是典型的一种共享经济。首先,共享单车是企业设立特定的服务地点,如学校、地铁站、公交车站、居民社区、公共场所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的经济模式,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其次,这种经济模式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公民出行困难、出行不易的问题,而且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好公共区域的道路,降低机动车辆的使用度提升绿色环境的保护。再者,共享单车的共享经济拥有者和使用者不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是属于同一个人。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来看,其最重要的是使用的频次、流量和有效的资源。

2.联系

共享经济与分享经济的联系是两者都借助共享和分享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和分享使用资源,从而实现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配置利益最大化。这种经济模式的运行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都得以提升,更加体现了绿色生态、绿色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在我国协同并存的分析

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经济模式的发展[20]。越来越多的平台企业诞生,使得共享和分享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规模经济加速发展以及龙头企业也不断涌现。行业竞争愈加凸显,使得平台企业间的竞争格局也急速变化。与此同时,“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网民规模量逐步增加,网络普及率达到60%以上。由于基础移动网络速度与智能手机间互透率不断提高,网民使用移动客户端进行网络交易的频次再次拓宽。2017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33.4%,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5 974元,同比增长了9.0%。这也更加明确了我国经济转型期人们的消费能力随之增长的同时对互联网和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更高需求。我国共享经济模式和分享经济模式已经成为拉动整体经济增长的新形势。协同消费[21]的商业模式从最初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租房(分享经济)等领域开始,逐步拓宽到更多领域的以知识和技能为分享和共享目标,提供了更旷阔的经济发展平台。未来我国的协同消费将以40%的年均增长速度蔓延,协同消费会跨越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所有权的机会,通过这两种经济发展使用属于和不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会带来巨大的公共福利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很大程度上配置好资源使用率、降低资金、使用时间以及空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价值。协同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我国顺利实施经济转型和经济质量增长的必经之路。

(一)共享经济模式和分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内涵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扩散,通信技术和高科技网络平台愈加成熟,传统行业逐步转向新型的发展业态产生了诸多充满活力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通过交换、互换、租赁等形式进行商业交易已经变成当前乃至将来社会的专用模式。无论是普通社会群众、企业家还是经济学家,大都开始尝试和运用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带来的便捷和实惠。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分享和共享经济模式被重新定义,我们把这两种商业模式的发展称为“协同消费”。相关理论研究还是较为匮乏,但是这一协同消费、协同发展的概念最早是由学者雷·阿尔戈(2007)提出的。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协同发展和协同消费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现象,消费者通过网站平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将所有的、部分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共享和分享的形式进行消费。学者蕾切尔·波茨曼和路·罗杰斯(2015)认为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建立资源共享、分享以及协同消费的新型经济模式,利用产品服务系统和市场再分配的模式进而逐步发展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将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经济浪潮[22]。依照已有文献中对协同经济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协同经济的内涵是共享和分享的消费者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利用移动设备等高科技电子产品进行的共享和分享产品和服务的,使得双方间产生互惠利益的新型经济模式。

(二)我国协同两种经济模式的现状

协同经济的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将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通过物理空间范围建立面对面的共享,需要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组建不同网络群体,经过产品和服务等信息的匹配产生满足消费者的交换需求[23]。从现有的案例来看,无论是共享经济中的单车模式还是分享经济的滴滴出行模式,这两种经济模式都是通过“点对点”的个体间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建立的交换经济模式。然而,建立协同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要将这种“点对点”的单一经济模式串联成线流,建立物理空间和地理空间上的“多对多”的交易信息平台,信息发出的始端和接收方终端都是对资源有效匹配和组合的过程,目标是将闲置资源完全利用起来,建立有偿的信息机制满足双方的需求,这不仅利于提升分享经济的效益,也能扩展共享经济的发展,做到社会中的闲置资源使用和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也是最为有效的通过协同的新型商业模式构建独特的具有特色的协同文化和协同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最早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从最早的以租房和用车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欧美国家迅速蔓延。例如美国运用Airbnb租房软件建立了一个旅行住房租凭的虚拟社区,并将租房游客和房主联结在一起成立房屋租凭和服务信息平台,这样不仅将房主的空间闲置资源货币化了,而且对于旅游者来说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选择[24]。国内的滴滴出行以“分享汽车”为理念的网约出租车,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或手机APP终端搜索附近的闲置车辆,网约出租车则随时集中停放在居民集中区域(放置点集中或均匀分散),通过电子地图可以看到离乘客最近的附近的闲置车辆,这样虚拟网络再将电子地图中选择的车辆和行车举例的价格显示给乘客,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择车信息搭乘车辆。无论是租房还是租车模式从空间和时间上都降低了中间环节的各项费用,让消费者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可以在同一时间统一地点设定租房和租车的选择,大大降低成本并且使得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逐步提升协同经济发展的效率。

(三) 协同两种经济模式的可行性

1.经济交易市场已具规模

协同发展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且在中国发展迅速,经济交易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近年来依据统计数据显示,两种经济从业人员增速已经超过50%以上,且参与这些经济活动的从业人员数量已超过5亿人[25]。作为互联网下的新业态,两种经济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在2014年市场规模经济已经达到150亿美元,据普华永道预测10年后其市场规模经济将会达到3 350亿美元,这样计算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

2.价值共创与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Aosoff1965年首次指出协同的概念并认为协同是企业之间利用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资源互补和共同成长,他提出企业间的协同的目的就是使得双方实现价值共创。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都有其自身资源的不足和组织战略不确定性等的因素,需要从外部获取创新资源继而弥补互相之间的资源不足,最终提升价值的创造。共享经济是通过分享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共享经济的分配对象更加广泛,实践形式也更加丰富,因而实现共享的媒介也具有多样化,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要求和实现路径。共享经济的发展理念也相应的更加包容、更加融合。“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为更好的实现“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情怀。协同两种经济最终需实现创新、协调、绿色以及开放的理念,并以此为出发点,将分享经济贯穿于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需要价值”实现价值分配[26]。一方面从微观视角可以对不合理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也可以从宏观角度缩小或降低我國贫富差距问题。有利于转型期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

3.实践经验的现实借鉴

技术变革和创新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从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商业模式诞生起就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争议,原因在于相关新经济模式发展的制度滞后于实践,法律和监管体系存在欠缺和不完善,出现偷税漏税等问题。无论是从国外实践经验的网络出行平台Uber,还是空中食宿Airbnb,只要有交易有经营就应该依法纳税。正如纽约,从经营酒店的管理、住房登记到收取租金或给房东缴纳房租里面要扣除或征收6%的税[9]。澳大利亚将实行强制要求对网约车出行平台提供拼车服务的司机进行有效的商业注册,同时让其缴纳总收入的10%作为服务税。这些为我国协同两种经济模式的监管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借鉴。

四、制约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协同发展的因素

(一)法律体系不健全

创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总是超前于制度创新的建立。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模式的形成具有其特殊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首先失业率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大量闲置,对公民来说收入急剧下滑生活变得更加拮据[27]。个人私有物品,如房屋、交通工具、物品等大量闲置,继而出现了利用互联网出租使用权的思想,弥补了很多的家庭收入和开支。分享经济的出现是为了提升公民生活困境及解决社会难题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具有很深的民众情怀。分享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差异性以及分享主体多元性,这使得分享过程出现了各种繁杂和冲突,没有清晰和确切的法律制度为其治理。同时,中国的滴滴快车在Uber的启蒙下将私家车引入社交网络平台,进入具有法律管制的出租车市场,以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大众的青睐。但是,相关的法律体系跟进不了创新的步伐,滴滴网约车和出租车之间产生冲突,从而导致出租车罢工等示威行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城市的交通。正如Uber因进入出租车行业缺失其法律监管体系,在西方国家的运营受到出租车行业的大力抵制及监管部门的查处,它的业务已遍布世界上55个国家的上百个城市,除了美国之外,其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缺失法律监管和保障。滴滴网约车在我国于2012年诞生到2016年7月出台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到同年11月以来正式实施,逐步将该经济模式运行合法化。再者,当自行车行业处于经济发展衰落期,共建健康、绿色的理念催生了共享单车[23,27]。让人人共享、人人参与提升到共建低碳经济社会。随着共享单车出现在不同的城市中,相继暴露出很多问题,诸如没有自行车道、行车伤害到路人、更改单车锁、无序放置等。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不断提升,公民可以通过手机建立具有民众性的网络平台扩大了虚拟消费市场。相较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现有的法律体系和制度跟进不了也满足不了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更无法为二者提供明确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二)融资体系变为垄断势力

两种经济模式兴起阶段,各种平台都愿意充当天使投资。然而,在大量资金注入以后出现经济成效不显著的情形下,投资机构或组织通过市场分析和风险评估,不愿再次进行资本投入,从而阻滞平台融资难的局面,例如,共享单车融资在初创时期,无论是ofo、摩拜、小鸣、优拜等各大共享单车平台都获得了大量的融资,而在第二轮或第三轮甚至后继几轮的融资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共享单车借助身后的平台支持迅猛发展,相反,一些共享单车则出现了融资困难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态势。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发展较为快速的ofo和摩拜之间的“较量”,留给其他单车的竞争甚少。共享和分享盲目跟风进行投资和融资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这也阻碍了其他平台的有效发展,从而不得不使他们出现倒闭、退出市场的局面。还有,滴滴出行平台在发展前期,每年的补贴高达33.6亿美元,2017年12月最新一轮融资超过40亿美元,它的估值已达560亿美元、现金储备接近120亿美元。诚然拥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才能负担起巨额的投资。当融资结束后,企业的平台规模效应会呈现出“赢者通吃”,整个市场被两三家大企业所吞没,他们对所有信息具有掌控力,极易利用垄断势力攫取庞大利润。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8月滴滴收购优步使其在网约车市场中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是随着降低滴滴司机的补贴而消费者支付租车费用又提高了。经济模式发展成行业垄断,这不是共享经济的初衷,也不利于协同分享经济的发展。如何获得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是影响协同经济成败的关键因素[28]。

(三)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

协同经济是将多元的利益相关的企业、用户和资本拥有者各主体间组成的协作体系,通过相互间的协同来提供产品和服务,他们共同构成了无法割舍的利益体。无论是哪个利益共同体平台企业之间应该是责任的共同体。提供服务和信息平台的过程中,企业间和用户间是伙伴关系,要先共同承担责任才能共享利益。驱动协同经济的重要因素就是新业态和共享。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技术的应用要跟进市场的发展,新业态完全超出了以往的法律发挥和政府监管,例如,万辆共享单车挤爆景区、共享单车围堵公交车站、未成年人骑单车引发交通事故等;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间利益的不均衡、专车涉嫌非法经营等问题。面对市场秩序混乱,政府部门没有有效的、专门的政策和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治理。面对汹涌的共享和分享经济浪潮,无论是平台企业、用户还是政府监管部门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从长期利益来看,会对新业态的发展产生抑制,阻碍市场的内生去求,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信用评价体系匮乏

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模式的协同发展无法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在协同经济模式下,陌生人之间的交易、短期与长期交易普遍增加,这时提供了服务的企业也许在后续的交易中很可能不再相遇,而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如何保证企业的服务质量、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这对协同两个经济的发展是一大难题。同时,陌生人之间的交易频次增加、信息共享或分享的不对称性就会增多,这些都会使共享和分享过程變得愈加不确定。基于信任为前提的协同经济是创新现实经济的助燃器,经济模式创新的发展质量和速度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或各自对彼此间建立的信任评价体系。信任是协同经济运行的基础,但是在现有的经济模式发展中信任问题是最大的障碍。我们可以从共享单车和滴滴出行的网络监督平台上看到企业为其设定的星级评价、用户投诉、资格审核等多项机制来提升信任程度,我国协同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企业、用户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困境,例如,滴滴出行司机对女乘客实施性侵、滴滴司机不具备专业资格而发生事故、将单车变为己有等行为屡见不鲜。网络信息平台汇集了大量个人和组织的信息,一旦泄露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整个社会的信用评价体系构建不完善,增加了协同经济模式的运转成本、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和规模。

五、促进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协同发展的措施

全球经济正进入快速扩张期,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无论从最初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分享汽车、分享房屋等迅速渗透到金融、物流、教育、医疗、基础建设等多领域和多市场,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迈向了农业、能源、多产业等诸多领域。在未来,能共享的、能分享的东西都会被共享被分享,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14,24]。共享和分享会从一个城市蔓延到另一个城市,从而渗透到整个国家,最终会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协同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合理化的、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在支持和鼓励协同经济发展的策略下,一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促进协同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在协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管和防控,既能够确保人们的相互利益,又能够平衡各产业之间健康的发展和有效的融合,最终建立有序和有效的市场以及保证政府监管度的把握。

(一)完善法规制度,优化制度创新

协同两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技术变革的必生事物,民众对两者的认识还处于不清晰的阶段,因而涉及到相关利益、关系以及各种权利的划分和定义对今后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诸多困难,法律制度的欠缺是不争的事实。相关的法律具有滞后性,制约和影响了协同经济的快速发展[1]。尽快修正和完善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是协同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政府应该明确法律细则及無禁止的规则。既然发展协同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就应该让二者自由畅行的发展起来,而不是让那些行业受益者凭借法律体系的空白或欠缺来影响新生事物的发展。在一些行业发展成熟期,政府可以收集企业、用户等利益相关体和群众的建议,及时有效地修改和制定法律准则,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共享单车和滴滴快车这两种经济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明显隐藏着法律风险,而专家们只能依照已有的交通安全法律制度进行解释和维权,但是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律解释明显带有偏向性,滞后的制度体系跟进不了当前的经济发展,从而对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带来很大的制约性。共享单车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步进行试点和运行,但由于一些城市没有自行车道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的治理,从而一些城市从广泛的普及单车再到单车一夜间“消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单车的发展和人们的出行选择;滴滴网约车就因为其对个地方传统出租车行业形成了现实的威胁,使得出租车行业经营者开始寻求罢工的手段来维护其利益。因此,在协同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应阶段的不同特点下,政府首先可以建立和完善原则性、保障性的制度和规范;其次尽快搭建适合新型模式的监管体系;最后等新型经济模式发展体系成熟后再及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制。

(二)搭建健康的融资平台

建立健康的创新和监督管理之间的关系,为协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创造性、毁灭性的特征,因而会导致一系列不可控的事情发生,例如就业和失业、行业垄断、人们的社会保障以及劳动薪酬等问题。这些都是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之间在相互转换的时候必然发生和存在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政府应该针对行业的发展做好基础性的配套工作,运用法律和税收政策以及社会治理策略等方式降低和避免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而不是对经济发展进行制止。很显然,创新的商业实践总会领先于法律和制度的建立,我们用传统的监管模式规范和治理新型经济模式是不可行的,并且对新模式的发展来说是寸步难行的。因此,政府需依照协同经济发展中各企业平台和用户平台的特点审视制度框架,全方位的、合理地提升监管效力搭建健康的融资平台。

(三)提升监管效力

整顿市场秩序是对消费者和企业共同利益的保证,也是政府对新业态进行管制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由于受限于传统模式的发展思想,政府相关部门依照本位主义急于干预市场的运行,面对新型经济模式这有悖于市场的有序发展。例如,面对共享单车的诸多问题中,一些地方果断取消了单车的运行,导致平台企业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打破了人们便利出行的格局。不得不说对共享经济来说是一种遗憾。又如滴滴出行,传统出租车行业政府实施相应的准入机制,采取数量管制和监督服务质量的手段来提高出租车的服务质量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这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监督措施[23]。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分享经济模式出现后,原来的出租车行业规定就显得不是那么合理,因而制约和影响了网约车(滴滴出行)的发展。滴滴出行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也相应的出台了规定和细则,但是实质上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仅对滴滴的进入门槛进行了提高、维持了原有出租车行业的相关利益。政府部门应该在出台政策和细则时随时观察采取动态的调整。因而,首先对某些行业经济模式出创期采取无为而治,可以先让这些行业顺应技术变革的发展而发展,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其次给足各产业在市场的调整时间和发育时间,让他们把握好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契机。再者让政府部门在监管时考虑到协同经济网络平台的创新性调整监管思维和模式,为协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制度环境。政府既要“放开创新经济发展”,又要“管理创新经济发展”,对协同经济平台危及公共利益、公众利益,应该及时采取行动,制止或控制创新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将危害降低到最小化。

(四)维护和保证信任机制

协同经济最终是要实现互相互助的文化理念,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互相的参与,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可持续的社会行为,最终要强化和提升人们之间的共享、分享、协作、交际和忠诚感。克雷格·纽马克认为信任就是新的时代潮流。传统经济交易中只是体现双方各取所需,但是在协同经济的社会里,信任是建立信誉的前提,而信誉资产是获取人与人之间的凭证,是树立健康的、人文情怀的生活信念。在高度密切联系和透明的经济交易过程汇总,不诚实的行为会受到严厉的制裁和惩罚,即会丢失个人和集体的信誉以及社会经济价值。因而,诚实的共享和分享将对协同、合作带来巨大的回报。合作越频繁,越需要相互间的信任,而且越守信和诚实对利益相关体的交际就越广泛,从而赢得市场和社会的信赖。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是基于陌生社群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从而搭建起来的商业模式,通过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为参与者之间提供内部监督和信用评价体系,信任、信誉成为网络平台顺利运行的基础,失信者将被淘汰。例如,美国对Airbnb经济运行中引入了政府的ID验证(身份证验证),一旦个人在征信系统中有不良记录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由此可以确保私人住宅分享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应该在信息安全管控下有序开放政府数据,对接好网络公共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支持协同经济发展的信用安全环境。再者,政府应建立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平台企业注入政务支持,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

通过对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区分和深入解释,本文探讨了两种经济模式的发展现状及二者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提出协同两种经济是中国转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协同共享和分享两种经济是贯彻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协同两种经济模式本身就是新技术革命和经济新常态的产物,也是一种新型资源有效配置和组合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协同两种经济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创造更多财富来满足人民需求的理念已经满足不了现有资源利用的空间。尤其对转型经济的中国而言,运用传统的方法满足大量刚性需求的经济模式逐渐消失,协同两种经济模式不仅对整个社会的资源进行很好地利用,而且解决了人均资源供给不足的有效路径。通过消除信息障碍,重建公民间的相互信任,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得资源要素间有效流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协调经济与社会、人与人、区域间的绿色发展,最终实现“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

[参考文献]

[1] 张新红,高太山,于凤霞.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2016(4):11-28.

[2] 付晓东.从区域经济学视角看“一带一路”方略——兼论五大支撑平台的建立和完善[J].中国流通经济,2015(12):76-83.

[3] 李炳炎,徐雷.共享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J].管理学刊,2017,30(4):1-9.

[4] FELSON M.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86,21(4):614-624.

[5] 杰里米·里夫金. 走向物联网和共享经济[J].企业研究,2015(12):14-21.

[6] TEUBNER T. Thoughts on the sharing economy:Proc.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mmerce[Z]. 2014:11,322-326.

[7] 雷切尔·博茨曼,路·罗杰斯. 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8] MATZLER K, VEIDER V, KATHAN W. Adapting to the sharing economy[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15,56(2):71-77.

[9] 胡承华.澳大利亚分享经济监管与启示——基于竞争和消费者保护视阈[J].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8,34(3):12-16.

[10] BELK R. Sharing versus pseudo-sharing in Web 2.0[J]. Anthropologist,2014,18(1):7-23.

[11] 刘奕,夏杰长.共享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6(4):116-125.

[12] LEISMANN K, SCHMITT M, ROHN H, et al.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towards a resource-saving consumption culture[J].Resources,2013(2):184-203.

[13] 马强.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6(10):20-24.

[14] BELK R. You are what you can access: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onlin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1595-1600.

[15] WANG LEI.The new trend and model inno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aring economy[J].Agro Food Industry Hi-Tech,2017,28(3):3475-3478.

[16] 馬丁·威茨曼.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25.

[17] ZERVAS G, PROSERPIO D, BYERS J W. The rise of the sharing economy: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airbnb on the hotel industry[Z].Boston U. School of Management Research Paper,2013-16, 2014.

[18] MARTIN E, SHAHEEN S, LIDICKER J. Impact of carsharing on household vehicle holdings:results from North American shared-use vehicle survey[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10,2143:150-158.

[19] RANCHORD?魣S S. Does sharing mean caring:regulating innovation in the sharing economy[J]. Minn. JL Sci. & Tech, 2015,16(1):413-475.

[20] 张为付.分享经济的理论原点与应用维度[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5):9-12.

[21] 代明,姜寒,程磊.分享经济理论发展动态——纪念威茨曼《分享经济》出版30周年[J].经济学动态,2014(7):106-114.

[22] 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3):32-36.

[23] 蔡朝林.共享经济的兴起与政府监管创新[J].南方经济,2017(3):99-106.

[24] NGUYEN G T. Exploring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business models-case peer-to-peer digital platforms[D]. Aalto University, 2014.

[25] 李凌.平台经济发展与政府管制模式变革[J].经济学家,2015(7):27-34.

[26] M?魻HLMANN M.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determinants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likelihood of using a sharing economy option again[J].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5(14):193-207.

[27] 陆琪.互联网正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J].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1):61-63.

[28] 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猜你喜欢
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