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儿预防接种行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

2019-03-18 02:06吕向荣
健康大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影响

吕向荣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行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收治社区预防接种小儿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社区小儿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小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

【关键词】小儿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2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2

引言

预防接种是现代常用的一种疾病免疫方式,其主要方式就是应用疾病疫苗。在国家相关规程的规定下,由相应的医疗人员对适宜的对象进行接种,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案。无缝隙优质护理则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一种常用的护理方案,通过无缝隙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新措施。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究将无缝隙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50例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门诊收治的在本社区内进行预防接种的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40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年龄(2.9±1.4)岁。探究组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3.0±1.5)岁。儿童接种的疫苗主要涉及麻疹类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2]。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疫苗接种种类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趋利避害式心理干预: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可以告知其预防接种的优势,如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不会轻易生病,这样便于幼儿在心理上接受预防接种这一事实;(2)渐进式心理干预:渐进式心理干预强调要循序渐进地消除幼儿对预防接种的抵触情绪,逐步消除幼儿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引导家长做好诱哄的协助工作,尽量减少过激的责骂行为;在幼儿抵触情绪有所减轻的情况下,要根据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在了解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诱哄护理,如使用可爱的图片或是精美的糖果来吸引幼儿,或是询问幼儿喜爱的事物以及在学校方面的状况,转移幼儿注意力来减轻抵触感。对于配合接种的幼儿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于拒不接受接种的幼儿则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1.3 临床疗效判定

对两组小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测试。①非常满意:评分>80分;②比较满意:评分65~80分;③不满意:评分<65分。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小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探究组中,非常满意为55例,满意为17例,不满意为3例,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为39例,满意为21例不满意为15例,满意度为80.0%,探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小儿不良反应率

探究组小儿中,恶心呕吐1例,发热2例,腹泻1例,硬结1例,不良反应率为6.6%,对照组中,恶心呕吐3例,发热7例,腹泻2例,硬结4例,不良反应率为21.3%,探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为了保证预防疫苗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接种预防疫苗时,护理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接种程序。预防接种的具体方法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皮上划痕、肌内注射以及口服等。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腹泻、恶心、呕吐及局部红肿硬结等,如若处理不当,小儿会出现严重的身体问题。本社区为小儿家属开展教育讲座,提高家属对预防疫苗接种的重视度,大大降低了小儿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护理人员温柔的护理使小儿的痛苦程度大大降低,护理人员细心的通知减少了疫苗多种漏种情况的发生,使小儿家属对护理更加满意。

预防接种中的穿刺疼痛以及口服药物的异味性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幼儿无法克制自身的情绪,因而疼痛感和不适感而被逐步放大。本研究中,干预组幼儿的预防接种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对幼儿的心理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预防接种依从性。在日常的预防接种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據患儿的心理情绪特点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利用趋利避害式心理干预和渐进式心理干预手段来与患儿建立起友好平等的关系以换取患儿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主动向患儿介绍接种室的基本情况,让患儿建立起感性认识,降低对预防接种的不配合程度。在家长的配合下,护理人员可以对配合预防接种的幼儿进行鼓励或必要的礼品奖励,这样可以为其他不配合的幼儿树立起榜样,减少不配合接种的现象。

本研究中,探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小儿不良反应为6.6%,明显低于对照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社区小儿预防接种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率,使预防接种更加安全,在临床中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张艳.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5):195-196.

韩美玲.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0):98-99.

巫兴英.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价值评估[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81-82.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