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角色扮演法在骨关节专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2019-03-18 02:06周静
健康大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临床带教角色扮演

周静

【摘 要】目的:骨关节临床护理专业的实习生通过接受教学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同时观察该种方式给实习生带来的改变。方法:采用对照教学的方式选取分组,即首先选取本年度在我院进行骨关节临床实习的人员38名,第一组为常规组,对19名实习生进行正常的骨关节临床带教,而第二组为置换组,即对剩余的19名实习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比较两组实习生的总体能力,如对骨关节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员自身的评分等。同时采用统计学方法即软件SPSS 22.0并判断P的值,当 P<0.05的时候,统计结果为合理的。结果:对骨关节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项指标来说,常规组的评分为(83.6±3.5),而置换组的评分则明显高于常规组为(96.6±3.8);对于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满意程度这一指标的评分,常规组的培训老师对学生的满意度为85%,而置换组的培训老师则对所带教学生满意度高达98%;对于学生自身评价这一项指标,常规组学生自我评价较置换组学生自身评价相对较低,常规组学生分数为(81.6±3.3),而置换组学生自身评分为(97.3±3.6)。讨论:经过角色扮演教学后的骨关节临床的实习生平均水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学员,他们具备更强的知识储备、临床护理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实习生应更加关注该种方法带来的优势。

【关键词】骨关节专科;角色扮演;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1

前言:在如今医疗条件如日中天的时代,医院对于医护人员自身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工作者既需掌握所在领域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很好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对骨关节专科的实习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来检测实习生能力的提升情况。选取本年度在我院进行骨关节临床实习的人员38名,分为常规组和置换组,区别是置换组采取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对实习生进行教学。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年度在我院进行骨关节临床实习的人员38名,随机分为两组,但要保证两组实习生的基本素养差别不大。第一组为常规组,人数为19人。同样,置换组人数为19人。

1.2 研究方法

采取对照的方式将实习生分为常规组和置换组,对常规组的实习生采取正常的护理教学,而置换组的角色扮演教学方式则要求实习生参与到真正骨关节手术后的护理中,实习生要对培训老师讲解的知识做好笔记,然后实习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为接下来要进行的护理给出自己的方案。对于实操方面,实习生要掌握护理骨科病人的基本要点,做好基础的护理工作,为了帮助患者更加快速的痊愈,要保证他们的心情舒畅和情绪平和,实习生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刻关注他们的不适,并做到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病人情况,并向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如合理的饮食和如何预防并发症等等。患者在实习生的精心护理以及心理疏导后才能更好的康复。在实习后要书写实习报告,包括自己在护理过程中有何不足及如何改进等。

1.3 治疗效果评定

在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总体学习能力,如对骨关节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的配合程度、培训老师对实习生的满意程度以及学生自身的评分。骨关节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总分为100分,分值高低体现整体水平的高低。患者的配合程度分为四个等级:非常配合、配合、不配合和非常不配合。培训老师对实习生的满意程度也分为四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患者的配合程度、培训老师对实习生的满意程度两项指标的总分也为100分,按照比例分别进行打分。学生自身的评分总分也为100,代表学生学习水平及与患者的沟通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主要应用分析的软件SPSS 22.0,它是进行统计分析的最精准的方法。用()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检验,P<0.05时,统计结果为合理的。

2 結果

通过对两组实习生的总体学习能力的比较,可以发现,对骨关节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项指标来说,常规组的评分明显低于置换组的评分,两组的差异很明显,即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患者的配合程度这一指标而言,首先选取两组的临床患者60名,并对两组实习生进行打分,结果置换组患者的配合程度更好为98%,同时对他们的服务质量也更加认可。而常规组患者的配合度为87%,低于置换组。对于培训老师对实习生的满意程度,置换组培训老师的对本组学生的整体水平表示极为认可,满意度高达98%,而常规组的培训老师的满意度相对于置换组偏低,两组的差异很明显。对于学生自身而言,置换组的学生表示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评分也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以往护理教学方式的单一,实习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更是备受质疑。角色扮演这一较为新颖的方式将实习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质和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求置换组学员参与到真正骨关节手术后的护理中,并对病例进行剖析,以及为接下来要进行的护理给出自己的方案。在进行对照实验之后可以发现,经过角色扮演教学后的骨关节临床的实习生平均水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学员,两组的差异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置换组的学员们具备更强的知识储备、临床护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因而,该种方法应更加需要医护工作者关注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马文华,王慧玲,朱迎春,张海燕,林秀芝,南桂英. 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08(02):50-51+9.

李媛,宋烽,宋秀棉. 角色扮演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08(06):33-34.

王新霞,王国美. 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3(10):74-75.

刘鸿业. 角色扮演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5):56-57.

猜你喜欢
临床带教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新型综合培养模式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