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小柴胡散对奶牛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

2019-03-19 03:23杨仲儒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犊胎衣小柴胡

杨仲儒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甘肃 天水 741020)

奶牛产后发热是指产犊后体温高于39.5℃,或伴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疲劳、恶露不尽、胎衣不下的一种临床症候,不包括肺部感染、腹泻、重感冒、关节炎、软组织感染、乳腺炎等临床可查明的其他感染引起的发热,是规模化奶牛场围产牛保健面临的一大问题。据2013年1—7月份对天水市某大型奶牛场围产牛产后发热的统计,平均发病率占围产牛的15%,在一些特殊时段(如头胎牛产犊较多、干奶牛过肥或过瘦、围产前期厌食等)可高达35%。

1 病因

一是干奶牛或围产期前牛群管理不良,营养搭配不平衡,干奶牛过肥或过瘦,围产期前牛群厌食,饮水不足,能量负平衡,体质虚弱,产犊前后体内激素急剧变化,影响体温调节;二是产犊异常(如难产、双胎),产犊时间拖长(如头胎牛)致使奶牛体力消耗过大,一时难以恢复,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三是分娩或产犊时产道拉伤或出血过多;四是胎衣不下或消毒措施不严,当抵抗力下降时导致宫内感染;五是产后几周内的免疫抑制,导致体内其他原因不明的感染。

2 症状

主要表现为产犊后24 h内发热;或围产期体温高于39.5℃,但采食、精神状况基本正常;或体温高于39.5℃且采食减少或不食、精神不振或沉郁。部分母牛常伴有分娩异常,如难产、胎衣不下、恶露较多、体况虚弱等。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大多数牛体温难以恢复,全身症状将进一步加重,病期拖长至死亡或淘汰。

3 治疗

治则∶退热解郁、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方剂为加味小柴胡散:柴胡45 g、黄芩45 g、党参30 g、制半夏25 g、炙甘草20 g、生姜25 g、竹茹25 g、陈皮25 g、香附25 g、郁金25 g、益母草60 g、当归50 g、赤芍30 g、川芎35 g、丹参30 g、桃仁45 g。诸药按以上比例混合晒干后上粉料机粉细过筛备用,使用时将牛只保定,按每头牛540 g/d,加入新产牛口服液用投喂器或胃管灌服,或伴入麸皮中于喂料前喂给,连用6 d 为一个疗程。不愈者,转入第二阶段(4 d),继续服用中药,并使用速解灵、美洛昔康及支持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4 典型医案

4.1 加味小柴胡散对分娩异常牛的临床疗效

2013年3月,牛场干奶牛体况不良、围产牛群中头胎牛较多,一时间难产、助产等分娩异常及发热、胎衣不下、恶露不尽、体况虚弱、采食减少与精神不振等产后异常情况急增。经用一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对症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且治疗费用较高。遂自拟加味小柴胡散,在母牛产后与新产牛口服液一起灌服,连续拌饲5 d。本案例共治疗40例分娩异常牛,其中产后24 h内发热的12例(只表现为发热或伴有采食减少及精神不振)、胎衣不下6例、恶露不尽13例、伴有采食及精神异常的共22例(其中4例只表现采食及精神异常)、产后无临床可见症状牛5例。在服用中药一个疗程后,对发热、胎衣不下、恶露不尽、采食与精神异常分别治愈了9头、5头、12头和18头,治愈率分别为75%、83.3%、92.3%和81.8%,初始无可见症状的5头牛中有1例出现了发热症状,保护率为80%。转入第二疗程的病牛7例,经综合治疗治愈4例,总治愈率92.5%。

4.2 加味小柴胡散对围产奶牛发热,但采食与精神基本正常牛的临床疗效

本组类型症状较轻,在围产期监测体温,一旦发现发热即灌服或拌饲加味小柴胡散,连用6 d为一个疗程。共40个病例,其中恶露不尽的5例。经中药治疗,退热38例、恶露排尽5例,治愈率分别为95%与100%。发热病例中有2例转入第二阶段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由此可见发热早期使用加味小柴胡散的效果十分明显,可以有效防止疾病发展。

4.3 加味小柴胡散对围产奶牛发热(T>39.5℃),且采食与精神异常牛的临床疗效

本组类型全身症状较重,在临床试验中统计了30个病例,其中伴有恶露不尽的19例、采食及精神异常的30例。发现发热后灌服或伴饲加味小柴胡散6 d,退热20例、排除恶露17例、采食与精神恢复19例,治愈率分别为66.7%、89.5%和63%。转入第二阶段治疗的10例,经中西药综合治疗后治愈9例,总治愈率96.7%。

5 讨论

奶牛产后发热与胎产关系密切,常伴有不同病原、不同程度的感染,也与抵抗力下降、体内激素急剧变化、免疫调节异常、应激等非感染因素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小柴胡散具有显著的抗菌退热、解郁调神、舒肝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还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IL、IFN的产生从而调节全身免疫。生化散具有促进子宫收缩与复旧、抗凝血、抗贫血、产后催乳、调节血管舒缩等作用,是产后常用良药。方中柴胡、甘草、黄芩、川芎、赤芍、丹参、陈皮、党参、当归等为常用抗菌抗病毒中药,竹茹、陈皮、香附、郁金亦是奶牛清热化湿、健脾开胃之良药。因此,奶牛产后服用加味小柴胡散,不仅具有抗菌杀毒、消炎退热、调节精神、解除烦热、促进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的良好作用,还能调节机体免疫与整体功能、增强抗应激能力及对感染的耐受力和抗病能力,具有祛除病邪、恢复正气之双重作用。

母牛产后因肝胆气郁或肝阳素旺,复产后血室空虚、邪乘虚入、居于肝胆之经,易致产后气郁血凝、少阳机枢不利,从而出现发热、寒热往来、精神不振、食少纳呆等少阳不和、营卫失调之证;或因平素湿热较重,产后流注下焦,从而出现恶露不尽、胎衣难下之下焦湿热、气郁血凝之证。小柴胡散疏解少阳、调和营卫、退热解郁;生化散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辅以竹茹清热除烦、陈皮理气健脾、香附解郁止痛、郁金凉血清心、益母草和血利湿、丹参养血安神,全方共济退热解郁、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之功效。

从临床病例来看,奶牛产后即便是轻度发热,临床自愈率也较低。加味小柴胡散对奶牛产后发热总的治愈率为81.7%(67/82);对胎衣不下、恶露不尽、采食及精神异常的治愈率分别达到83%、91.9%和71.2%;对分娩异常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母牛保护率为80%;两个阶段的总治愈率为96.4%。但由于条件所限,未做病原分离和药敏试验,故在今后应用中还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加味小柴胡散药源广泛,价格低廉,没有抗生素残留,可降低细菌耐药性,提高了综合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经济适用性高,可推广应用于围产牛保健。

猜你喜欢
产犊胎衣小柴胡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母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
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缩短措施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繁殖性状的影响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