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质学说失眠中医健康管理思路探讨

2019-03-19 09:39马淑丽杨莉霞
光明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气郁质调护阳虚

王 宁 李 希 马淑丽 杨莉霞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的增大,失眠的人数增加的同时发病年龄在降低,失眠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医体质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体质调摄,可帮助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中医体质学说与健康管理的理念相一致,故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对失眠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可为失眠的健康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1 概述

1.1 失眠失眠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都有相关记载,中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不得眠”等,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甚至彻夜不眠[1]。失眠虽不是危及人们生命的疾病,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失眠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物理疗法、中医药疗法等。

1.2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最早由美国提出,此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保健研究的一个热点[2]。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状态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3]。

1.3 中医健康管理《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中医健康管理是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运用“整体观念”“治未病”思想,结合健康管理理念,对社会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进行系统的信息采集、评估、调理以及跟踪服务,从而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动态服务过程[4]。中医健康管理更加适合中国人的体质特点。

2 失眠体质

体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5]。体质决定个体对致病因素或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医证候类型。中医体质是实施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能够对失眠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脏腑失衡、气血失养、情志失调等,且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三种体质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有着重要意义。以下为失眠三种常见体质的特点。

2.1 阳虚质阳虚质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主要表现为怕冷、手足冰凉、精神不振、舌淡胖嫩等。阳气虚则会导致阳气“闭藏”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失眠。阳虚质失眠的调护原则为温肾壮阳,补心安神。

2.2 气郁质气郁质是由于情志不遂、气机郁滞,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烦闷、善太息、睡眠差为主要表现。气郁质的患者比较忧郁脆弱,思虑过度且易受情志因素影响而发生失眠,而失眠会使得气机更加不畅,形成恶性循环。气郁质失眠的调护原则为疏肝解郁,降火安神。

2.3 气虚质气虚质是由于一身之气不足,表现为气短懒言、易疲乏、易出汗、舌边有齿痕等。气虚则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减弱,造成睡眠质量下降。气虚质失眠的调护原则为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3 失眠患者中医健康管理

针对不同体质的失眠患者采取个体化中医健康管理方式,主要包括4个环节:失眠患者的信息采集、失眠的风险评估、失眠的干预调理、失眠跟踪随访。

3.1 信息采集全面收集记录健康基本状况、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基本信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为危险因素评估,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收集资料。中医评估表:形体、形态、记忆力、皮肤、头发(发量、发色、头发分布特点)、声音、气味、口唇(唇色、润泽程度、自我口感)、舌象、呼吸、痰、目、鼻、耳(耳鸣、听力下降)、二便、汗、寒热、饮食(食欲、食量、偏嗜、口渴与饮水)、睡眠(入睡时间、起夜频次、起床时间、早醒、易醒、夜醒时间、夜间觉醒后行为、梦境、安眠药物)、社会角色、生存环境(祖籍、出生地、一年以上居住地、工作环境)、自我精神状态评价、生活习惯(抽烟、饮酒、爱好)、月经史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该表是1989年由Buysse[6]等提出的,是国外研究睡眠障碍及临床疗效评定的常用量表。主要用于评定研究对象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中医体质辨识:依照 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编制并批准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为标准。

3.2 风险评估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辨别中医体质类型,依据体质的特异性和对疾病的易感性,探究引起失眠的危险因素和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与失眠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3.3 失眠干预调理根据风险评估所获得的资料,通过中医干预的方法,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调护、运动指导、情志调摄、中医特色治疗等,以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3.3.1 生活起居生活起居调摄是失眠中医健康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阳虚质患者平素畏寒怕冷,故居住生活环境宜温暖向阳,注重保暖,避免长期生活在阴冷潮湿的环境。气郁质居室宜保持宽敞明亮,尽量增加户外与社交活动,听积极向上的音乐。气虚质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耗气和汗出受风。

3.3.2 饮食调护根据体质特点和食物的性味归经,选用相宜的食物,长期坚持能够改善人体脏腑的盛衰偏颇。阳虚质宜选用温补脾阳、肾阳的食物,如羊肉、生姜等,少食生冷、苦寒的食物,如螃蟹、梨等以免损伤阳气。气郁质宜选用疏肝理气解郁的食物,如玫瑰花、金橘等,少食收敛酸涩的食物,如石榴、乌梅。气虚质宜选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小米、山药等,尽量少吃或不吃生萝卜等耗气之品。

3.3.3 情志调摄中医情志护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实施的护理,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和本土特色,提倡身心同护[7]。阳虚质患者易情绪低沉,应及时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情志因素是形成气郁质的主要原因,应学会倾诉与发泄,排解抑郁情绪。气虚质易思虑过度、遇事易钻牛角尖,宜自我舒缓,转移注意力。此外,还可根据患者体质特点选择相宜的五行音乐,以调畅情志。

3.3.4 运动指导运动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阳虚质可以选择帮助振奋阳气的运动方式,如短跑、跳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健身功法,注意保暖避寒。气郁质宜选择较大强度的运动锻炼如跑步、打球等,做瑜伽牵拉胆经,以疏肝理气。气虚质运动应循序渐进,以慢跑、健步走、传统健身功法为主,不宜汗出过多。

3.3.5 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可以起到养生保健、未病先防的作用。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调理方法和时间,如耳穴压豆、推拿、艾灸、刮痧等,做到“三因制宜”。

3.4 失眠跟踪随访失眠的中医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对患者应进行连续的跟踪和随访,及时评估其睡眠质量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以便及时观察干预效果并对中医健康管理方案作出调整。

4 小结

基于中医体质学说,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建立失眠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可以提升患者对失眠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猜你喜欢
气郁质调护阳虚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终身疾病糖尿病中医调护不可少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浅谈《伤寒论》药物煎服方法与调护
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