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伦忠教授补肾填精法治疗中老年郁证经验

2019-03-19 09:39邹云涛张伦忠
光明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槲寄生郁证肾精

邹云涛 张伦忠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疏、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1]。《黄帝内经》中虽无郁证病名,但记载了五气之郁及其治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燥及梅核气两种病症,且提出多发于女性。《四圣心源》中黄元御提出:“人之少壮,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下虚而上实。”张伦忠教授通过对医籍医案的研究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人之衰老,所起诸症,皆不离下虚所致,故关于中老年郁证,以补肾填精法为主治则,配合疏肝理气药物,临床多皆见效。张伦忠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鸢都学者,从医30余载,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擅长中医药治疗脑系病症及各种疑难杂症,临床中应用补肾填精法治疗中老年郁证屡获奇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现代对于郁证的研究,多认为由情志所伤,致肝失调达,疏泄失常,以气机郁滞为主,治疗主要从肝论治,其次涉及心脾,治法大则以疏解肝郁为主。

张伦忠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中老年郁证,其病本在于肾精亏虚。《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具有主生长发育及脏腑气化的生理机能。《素问·宣明五气》云:“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志是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在肾的表达,《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认为志可以调节、控制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志集中体现了人体的精神活动[2]。郁证外因主要为情志所伤,肾在七情中为恐,恐既可以致肾疾病,又可因肾精变化而引起情志改变,如《灵枢·本神》中载“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故《医方集解》载:“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了肾气逐渐充盛、由充盛至衰少的过程,提示了人每一个生长阶段的生理病理,都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肾和肝之间的关系,素有“乙癸同源”“肝肾同源”之称。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两者相互滋生,同源互化。肝主疏泄,肾主藏精,相反相成,两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素问·五行运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揭示了肾为肝之母,肾水涵养肝木。若肾精亏虚,肾水不能涵养肝木,导致木气失荣,肝失疏泄,以致患者出现情绪异常。

2 治则治法

对于郁证的治疗,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但水郁折之并非妄泄之意,而是根据具体虚实变换进行调整。《景岳全书·郁证》中提出:“初病而气结为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3]张景岳认为郁证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初病气机郁滞,治法宜用理气开郁,调畅郁结。日久耗伤正气,治疗在疏解的同时应当注意补益中气。因情感所伤者需找出郁结之源头,方可得解郁之法。《证治汇补·郁证》言:“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尤当分多少治之。”指出郁证的治疗,以理气解郁为大法,根据郁证不同的临床证治分型,具体的对因治疗。《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4]中对于郁证中有较多记载:“瞀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俗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王清任认为诸情志异常,皆为有血瘀所致,治疗以活血化瘀为法。《类证治裁·郁证》中认为:“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主治宜苦辛凉润宣通。”[5]提出郁证治疗应重视调节气血。

现代治疗郁证,以理气开郁、条畅气机、怡情易性为基本原则。再根据病情虚实,实证者可配合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等治疗方法,虚证则根据不同脏腑及气血亏虚情况进行补益治疗。

张伦忠教授认为,中老年人因肾气虚衰,天癸衰少,因肾经亏虚而致郁证,故治疗上采用补肾填精法,填补肾精,肾水充足,志意至,则神不乱。在补肾填精的基础上,配合疏肝理气,标本同治,治疗过程中往往事半功倍。

3 典型病案

3.1 医案1患者女性,56岁。2018年8月23日初诊。患者诉其失眠伴周身麻木不适2月余。望诊:患者精神不振,形容憔悴,目睛少神,发型凌乱,肢体振摇,舌黯,苔厚腻。闻诊:未闻及明显异味。问诊:患者近2个月失眠,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周身转移性麻木不适,胃脘疼痛,反酸嗳气,口苦,小便调,大便干。切诊:脉弦细。患者家属诉患者喜怒无常,时有悲伤自泣,不欲饮食,不欲与人交流。予补肾填精,疏肝解郁之品。处方:熟地黄30 g,炒山药 20 g,山萸肉10 g,茯苓 20 g,牡丹皮 15 g,续断 12 g,枸杞子 15 g,槲寄生 12 g,柴胡 15 g,香附 12 g,木香10 g,郁金 15 g,炒苍术 20 g,生龙骨(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炙甘草10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8月30日二诊,仍患者家属陪伴,精神状态较前好转,发型整洁,睡眠时间较前延长,仍有肢体震颤,心烦,胃脘部不适,口苦便干,舌黯苔黄厚,于上方加炒栀子 10 g,佩兰 15 g,玄参15 g。7剂,水煎服。9月6日三诊,患者自行就诊,精神如常人,心烦消失,肢体震颤减轻,舌黯红,苔薄白,纳眠可,二便调。8月30日方去栀子,加黄芩 10 g。7剂,水煎服。9月13日四诊,患者诸症皆解,唯肢体震颤,腹胀不适,予熟地黄30 g,炒山药 20 g,山萸肉10 g,茯苓 20 g,牡丹皮 15 g,槲寄生 12 g,柴胡 15 g,香附 12 g,木香10 g,郁金 15 g,生龙骨(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砂仁(后下)10 g,厚朴 10 g,炒白术 15 g,炙甘草10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按:患者为妇人,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喜怒无常,悲伤喜哭,症状多变,张教授认为本患者为妇人脏燥,《金匮要略》中提及:“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其舌黯,苔厚腻,脉弦细,此因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肝气郁滞,肝郁抑脾,郁而生热,所致患者肢体振摇,喜怒无常,纳眠皆差等症。张教授以补肾填精为治则,用熟地黄、炒山药、山萸肉三补补益肝肾,续断、枸杞子、槲寄生助三补补益肾精之功,配以疏肝理气柴胡、香附、木香、郁金、炒苍术之品,患者睡眠障碍,眠浅易醒,加重镇安神之生龙骨、生牡蛎,起镇静安神之效,治其标,如此组方,即填肾精亏虚之本,又治肝气不疏之标,达标本兼奏之功。故二诊患者郁证表现较前大有改观,后复诊,患者仍有郁热,方药随证加减,使患者病情好转,身体康复。

3.2 医案2患者女性,55岁。2018年9月13日初诊。患者家属诉其健忘失眠2年余,加重3个月。望诊:患者目光呆滞,精神不振,默默不言,舌红,苔薄白。闻诊:未闻及明显异味。问诊:患者默默不欲言语,回答不切题,不能正确回答提问。切诊:脉细弱。患者家属诉患者自老家迁入潍坊后20余年很少外出,不欲与外人交流接触,时哭时笑,睡眠差,饮食可,二便调。近2年出现健忘、失眠,近3个月尤重。处方:桑叶 10 g,黑芝麻 20 g,熟地黄30 g,茯苓 20 g,牡丹皮 15 g,炒山药 20 g,山萸肉15 g,枸杞子 20 g,牛膝 20 g,柴胡12 g,炒白芍 15 g,川芎 15 g,香附 15 g,益智仁 20 g,九节石菖蒲 10 g,胆南星 10 g,甘草 6 g。9月20日复诊,患者家属诉患者上述症状仍在,睡眠较前好转,问诊患者言语较初诊增多,回答部分正确切题,提及患者信仰后患者面露笑容,家属补诉患者丈夫脾气暴躁,酒后打骂,患者性格内向,悲伤隐忍。于9月13日方加用槲寄生 15 g,续断 15 g。

按:患者主症虽为健忘失眠,看似与郁证相去甚远,但经张教授细细审查,虽与患者交流困难,通过其家属对其病情有详细的了解,确定其病本在于郁。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郁证既可因郁致病,又可因病致郁。原文道:“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于心,此因郁致病也”“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得变化,故传话失常而郁病作矣。大抵诸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或用药杂乱而成郁,故凡并必参治郁。”本患者即是因郁而致病。张教授指出,患者年过半百,肾气衰退,加之终日居家不外出,丈夫脾气暴躁,终致患者情绪不舒,郁郁不欲言,渐而成病。于是张教授应用桑麻地黄汤补其肾精亏虚,合用柴胡疏肝散疏解肝郁,初起见效。患者复诊时脉仍细弱,加槲寄生、续断,培其先天之本,以期本固标解。

病案中两位患者主症均不是以情志不舒,抑郁为主,然经张师细细诊查,脉症合参,发现患者病本所在,用药直抵病处,方达药到病除之功。张伦忠教授应用补肾填精法治疗中老年郁证,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槲寄生郁证肾精
槲寄生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郁证病名解析❋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
幸福的槲寄生
幸福的槲寄生
郁证辨治探析
寻找幸福的槲寄生